课题外国雕塑作品欣赏单元教材分析单元:美术与人类课文内容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以欣赏、分析、评述外国雕塑作品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对雕塑作品展开探索、分析、讨论与评述,增进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雕塑是一种立体的、空间的造型艺术,是用实际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表现了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观念,它是必须有实体存在于我们空间之中,以占有一定空间体量的方式存在,是一种可以实际触摸到长、宽、高、凹凸、卷曲折叠的外形变化的造型艺术。
一般来说,雕塑是单一颜色的。
雕塑用的材料,无论是石头、泥巴,还是金属,都有单一性,故而形成雕塑在色彩方面的单纯性。
雕塑形式的单纯性,决定了它在艺术表现上的象征性特点。
雕塑的长处主要不是刻画动作细节,描绘丰富的情节和表现非常个性的情感状态,而是集中地表现某种概括性的情感,以单纯简洁的形式来象征某种纯粹性的精神观念,使之具有概括、宽泛、深刻而多义的艺术意蕴。
雕塑作品的审美语言主要有体量美、材质美和光影美。
在雕塑作品中,特定的体量对于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十分重要,因此与主题相匹配的体量和材质就构成雕塑美的重要环节。
材质的选择在雕塑艺术中极其重要。
青铜、铸铁稳重凝厚,常被用于铸造纪念碑;大理石洁白柔润,常被用来雕琢优美的人体;木材的质朴厚实、不锈钢的闪亮,呈现出各自的材质之美,均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课本为学生提供了远古时期两河流域的雕塑《人首翼牛》、古埃及的《阿布辛贝勒神庙巨型雕像》、古罗马时期的《奥古斯都像》、古希腊的《萨摩德拉克胜利女神像》、中世纪时期的《大卫像》以及现代社会的《双重阶梯》、《巨型自行车》等雕塑作品给学生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外国雕塑作品进行分析、探索、欣赏、评述,同时让学生认识雕塑作品产生的根源、造型特点、表现形蕴的领悟、艺术形式的体味中感受雕塑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意蕴、艺术形象、形式因素、历史文化、材质肌理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理解、认识、评述,顺利掌握艺术欣赏这一技能,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欣赏外国优秀的雕塑作品,认识外国雕塑作品的种类和雕塑的历史。
2、认识外国雕塑作品的艺术特色和种类,运用美术知识评述雕塑作品。
3、感受立体艺术的魅力,培养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关注人类文化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雕塑艺术的审美取向及造型特点。
了解雕塑艺术发展的历史,认识雕塑作品从形到意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雕塑作品的造型和表意特点。
教具准备与课本图片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有同学知道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
教师:古文明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
二、新课1.师:能说说这些作品跟平时我们看到的绘画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生:他们都是石头造的,绘画作品是画在纸上的,,小结:雕塑是一种立体的、空间的造型艺术,使用实际的材料制作出具有长度、宽度、高度的造型艺术,作者就通过它为载体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和观念,它是一种可以实际触摸到外形的艺术品。
2.师:这些雕塑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觉?3.小结:除了外形美之外,雕塑作品还美在它的体量(体积重量)、材质和光影效果上。
体量大的体现出雄浑,体量小的就是精巧。
材质选择在雕塑中很重要,青铜、铸铁稳重浑厚,一般用来铸造纪念碑;大理石洁白柔润,常被用来雕琢优美的少女;木材质朴厚实、不锈钢的闪亮等,呈现出各自的材质之美,均可对作品进行艺术渲染。
3.课本上的这些雕像们都分别雕刻了什么对象?生:神兽、国王、英雄、神,,小结:这说明了,雕塑除了它的审美价值外,还被赋予强烈的象征意义。
放在陵墓前守灵的神兽,象征着吉祥。
法老雕像象征着威严和辉煌。
英雄和古希腊神像象征着威严和崇拜。
4、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
( 1)、师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
古希腊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
希腊神话是希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美丽幻想,他们相信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形体与性格,因此,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
古希腊雕塑主要是以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进行表现。
(2)、出示古希腊雕塑图片欣赏。
(3)、古罗马的雕刻的特点古罗马的雕刻艺术是师承希腊的,但与古希腊相比又有其特点。
a.古罗马雕刻艺术带有贵族气息,人物雕像大多以贵族、帝王为主。
b.人物形象不及古希腊生动、秀丽、而更多严竣、矜持的神情,但强调真实和个性。
c.缺乏古希腊雕刻中那种丰富的想象力,对力量和动态美的刻划,人物大多陷于凝神沉思中。
( 4)、出示古罗马雕塑图片欣赏。
屋大维像、《马克·奥里略骑马铜像》、佛拉维贵夫人像等。
还有和平祭坛、纪功柱和凯旋门上的浮雕等。
5、教师具体介绍课本作品含义《萨摩德拉克胜利女神像》是因 1863 年在爱琴海北部的萨摩德拉克小岛上被发现而得名。
雕塑出土时已成碎块,经过四年的精心修复,才重新站起来,但仍然缺头无臂。
以后又发现了这一雕像的底座及女神的左手和部分手指的残片。
对于女神原来的姿态是什么摸样,人们有种种猜测,但都不以为据。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里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一次海战中大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创作的。
它原安放在萨摩德拉克岛海边的悬崖上,面对茫茫大海。
胜利女神是古希腊雕塑常有的题材,但这尊雕像与其他胜利女神有重要的区别。
首先,这尊雕像的构思胃肠新颖。
作者将底座制成一艘战舰的船头,胜利女神从天而降,飞立船头,引导舰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它既符合纪念一场海战胜利的需要,又形象地表达了战斗胜利的主题。
其次,作品充分发挥了雕塑立体造型的特点,尽管雕像已失去头与双臂,但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够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
雕像上身呈前倾姿势,静中见动。
从侧面看,女神的胸部为最高点,腿和双翼的波状线构成纯三角形,从而加强了前进的姿态。
像这样杰出的作品,无怪乎巴黎卢浮宫要将它和该馆收藏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并列为卢浮宫三宝。
《奥古斯都像》塑造的罗马帝国缔造者——盖约·屋大维的形象。
奥古斯都被表现为正在法号施令的军事统帅,身材魁梧,披挂着华丽的罗马式盔甲,盔甲上的图案象征着对世界的统治。
奥古斯都的右手指向前方,似乎正在向部下训话,表明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统帅,同时也是一位仁爱之君。
奥古斯都面部的表情严峻而沉着,透露出帝王的尊严和高贵。
整个雕像的风格是十分写实的,所塑造对象的容貌刻画十分逼真,但人物形象则具有理想化的强烈倾向,为帝王歌功颂德的艺术目的一目了然。
《人首翼牛》原是公元前8 世纪初建造的萨尔贡二世宫殿门前的装饰雕刻。
整个王宫已毁,仅存一些残迹。
它位于今伊拉克共和国的赫少巴德市。
萨尔贡二世统治时期是亚细亚帝国的极盛时期。
这一宫殿建成在一个高 18 米、边长300 米的方形土台上。
宫门的入口处用一队高约1."8 米的象征智慧和力量的人首翼牛石雕作装饰。
有趣的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这一石雕,有时看到的人首翼牛有五条腿,正面看它又只有四条腿,侧面看它恰恰是四腿叉开,并无异样。
这是雕像作者根据建筑雕刻的要求制作而成的,使人们无论哪个角度去看它,都能看到人首翼牛的完整形象。
这种四不像式的神兽是作为守护宫殿的神兽和吉祥物而出现的。
它在古代两河流域地区十分普遍。
《大卫像》大卫是西方宗教传说中的英雄。
这尊大卫像是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雕刻。
他完成这一作品的时候只有29 岁。
为了确定安置这一雕像的地点,弗洛伦撒市政当局专门组织了一个委员会。
可见当时的人们就已经非常重视这一雕像的诞生。
尽管大卫这个题材早已有人表现过,但米开朗基罗赋予这个传统题材以新的生命。
主要表现在他把大卫塑造成一个准备战斗的青年。
巨人的形象是用完美的人体造型来体现。
雕刻家着力强调了青年大卫英雄无畏勇斗顽敌的精神。
他圆睁双目,运足全身力气,准备把石头掷向敌人,充分表现出英雄的气概。
整个雕像充分体现了作者雄健有力、充满激情的艺术风格。
米开朗基罗也因这一雕像而被公认为当时意大利最伟大的雕刻家。
《阿布辛贝勒神庙巨型雕像》是阿斯旺的旅游重点,位于阿斯旺以南280 千米处,建于公元前 1300——公元前 1233 年,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所建。
庙高 30 米,宽 36 米,纵深 60 米,门前 4 座巨型石质拉美西斯坐像,每尊高 20 米,旁有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无不栩栩如生,经过逾 3000 年的风蚀仍完好无损。
《双重阶梯》 1973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商业区的阿克广场上新建成一座现代城市雕塑《双重阶梯》,它由建筑家赫伯特·贝耶设计创作的。
这座城雕被置于洛杉矶市阿克广场上,成为一座新建筑大楼“美国银行”的有机部分,加强了这个广场的现代意识。
鲜红的色彩十分引人注目,它光彩照人,与深沉的棕色大厦形成和谐对比。
15 年来,始终激起经过此地的人们的赞叹。
贝耶以几何形钢框架结构和铝合金涂漆的面板相结合,巧妙地将它们构成逐级上升的回旋阶梯。
两边各有 18 块铝合金构成,彼此相对,形成双向螺旋形。
在“阶梯”的顶端呈“S型”连接。
整座雕塑被悬浮在一座花岗岩圆形水池的上边,借助水中的倒影的波动,给观者造成一种似在转动的印象,使其产生动感的错觉。
它的直线与高度有一种建筑感,与背后的高达建筑物互相呼应。
远看均衡而又跳突,近看却扭曲而生动。
强烈的立体曲线美增强了整个广场的几何形对比。
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