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二章项目基本概况 (3)2.1项目名称 (3)2.2项目建设地点 (3)2.3项目的提出及建设必要性 (3)2.4建设内容与规模 (5)2.5工程技术方案 (5)第二章项目基本概况2.1项目名称国际学校建设项目2.2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项目场地周围环境良好,项目建设所需各种原材料以及水、电等资源供应充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可以保障本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需要。
2.3项目的提出及建设必要性2.3.1 项目的提出库庄镇位于XX县中部,总人口5.8万人,辖29个村委会,81个自然村,村庄比较分散,整个XX镇有10所小学,2所中学。
近年来,XX县的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的教育资源并不能满足农村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一方面原因是家长期望学生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而现有的学校教学并没有从一年级就开始用双语教学,也没有专门的音乐、美术、舞蹈方面的专业老师;另一方面农村地区人口减少,农村学校较快撤并,造成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学生上学路程普遍变远;学生上学交通安全存在隐患等,而目前的学校大多没有住宿。
XXX国际学校正是为了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基于家长的考虑,利用库庄镇在襄城县中部的交通优势,选择在XX县XX镇建设国际学校。
学校将采用高标准要求、双语教学,寄宿式管理,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另外,育人国际学校还享有着优先编制的待遇。
因此,学校的建设将对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3.2项目建设必要性1、能够改善XX县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学校硬件虽有一些发展,但投入不足,有限的设备设施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的需求,尤其基础教育是近一段时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力推行和发展基础教育需要必要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设备,农村增长的在校生人数与相对滞后的硬件设施规模发生矛盾,多项指标不能达到国家要求基础学校的办学标准,硬件建设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
国际学校将实施小班化教学及双语化教学,建有标准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电脑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实验室、舞蹈排练室和塑胶运动场,为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搭建了平台。
学校的建设对改善襄城县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创造一流的办学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XX县一直在加快城镇化建设,农村变为城镇,同时也必须具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一代又一代新型农民的培育造就靠的是教育。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因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加快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
”农村教育发展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保证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国家改善民生的一项举措,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基础教育建设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是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基础。
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部署的具体行动,是保障农村群众受教育权利,解决和改善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系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4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规划面积1527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56.52平方米,主要建筑内容包括:教学楼:一栋5层建筑,占地面积1486.02平方米,建筑面积7430.12平方米。
学生宿舍:一栋6层建筑,占地面积937.73平方米,建筑面积5626.4平方米。
操场:占地约5000平方米,为塑胶操场。
2.5工程技术方案2.5.1总平面布置1、总平面布置原则(1)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2)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3)合理确定功能分区,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功能要求;(4)根据教育建筑的特点确定各个功能区域建筑面积比例;(5)力求做到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2、总平面布置校园的总体布置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
校园总平面设计功能分区为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且动静分区明确。
教学区与生活区间以绿地和走廊相隔,做到环境优美,既互不干扰又方便联系。
教学区与体育运动区距离应适宜,以减少运动区对教学区的干扰。
图2-1 学校总图分布2.5.2建筑设计1、教学楼教学楼为U形平面,为5层高的框架结构的楼房,教学楼设宿舍楼北面,教学楼室内地坪标高比室外地坪高0.45m,层高3.6m,女儿墙高0.9m,建筑高度19.35m。
教学楼立面以质朴、大方、求实为特点,不失华丽的夸张与铺陈,色彩以淡雅为主,以白色、浅灰色、暗红色为基调,给人以朴实自然与文雅的感受。
表2-1 教学楼主要内容汇总2、学生宿舍楼学生宿舍楼南靠教学楼、东为围墙,西为操场,学校5m宽的主干道在学生宿舍楼教学楼之间通过。
学生宿舍楼为1栋6层楼,学生宿舍楼采用8人一间模式,公用卫生间,室内地坪标高比室外高0.45m,层高为3.3m,女儿墙高0.9m,建筑高度为21.25米。
表2-2宿舍楼主要内容汇总3、大门、门卫室在校区南部和东部设两个大门,南为校区主大门,东为次大门。
主大门宽约20m,是学校人流与车流的主要通道;次大门宽约8m,是学校消防、物流的主通道,而且还可方便师生与外界的联系。
主大门与次大门均设有门卫室,一层平房,砖混结构;次大门门卫室也为一层平房,砖混结构;两座大门均采用电动拉伸门。
2.5.3建筑结构本项目中建筑结构的设计应以现行各种国家规范、规定为依据,以自然资源、地理情况、气候状况为条件,尽可能采用地方材料,节约资源,做到安全、经济、适用。
在满足建筑要求和使用要求以及7度地震烈度安全使用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和结构形式。
本项目中的建筑物均采用砖混结构,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5.4给排水系统(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给水工程给水水源由库庄镇给水管网引一根DN200给水管直接供给校区教学、生活和消防用水。
校区供水均采用教学、生活和消防合并的给水系统。
水消耗主要用于生活用水、卫生用水、绿化用水以及不可预见用水。
生活用水:主要为宿舍、教学楼用水。
按1200人、50L/人.d计算,每年按200天计算,则年用水量12000m3。
卫生用水:每天按20m3计算,则年用水量为4000m3。
绿化用水:绿化面积总共为6188平方米,每平方米按1L计算,每周浇两次,则年用水量为352.72m3。
不可预见用水:为以上几种用水量的10%,则为1635.27m3。
年用水量为17988m3。
(3)排水工程本工程排水系统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以降低运行成本。
雨水排水系统:在U型教学楼中间设置排洪沟,排洪沟形成的主雨水沿地势走向从高到低流下并就近排入城镇雨水排水系统。
污水排水系统: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可直接通过污水管道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合格后达标排放。
(4)消防采用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管网。
室外给水管网环状布置,主管道DN200mm,室外给水管上按规范布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
为保证环状管网的供水安全可靠,管网上设消防分隔阀门,当两阀门之间消火栓数量超过5个时,在管网上应增设阀门。
十字路口和较宽道路两侧设消火栓。
建筑物采用室内消火栓保护。
重要建筑物室内消防管网环状布置,两根进水管与室外环状管道的不同管段连结。
消火栓的布置保证相邻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能同时达到室内任何部位。
2.5.5供配电系统(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2)用电负荷及负荷等级教学楼及宿舍:按公共建筑耗电标准计算。
即,照明:20w/m2,按每天使用4小时。
合计用电20.89万kwh。
其它:室外照明、设备动力负荷按上述总耗电量的10%计算,为2.09万kwh。
以上合计年总耗电量为22.98万kwh。
(3)供电系统校区电源由城市电网引来一路110KV电源供电,在配电房变压器输出380/220V低压后,分别用电缆引至各楼层配电箱。
楼层配电箱按照各层用电负荷性质,再分别按照明、插座、专业设备、空调插座等回路分配至用电设备。
对一些重要用电设备(如计算机系统),可使用蓄电池式UPS不间断电源作备用电源。
(4)防雷接地本项目应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防直击雷采用在建筑物女儿墙上敷设避雷带,利用柱内柱筋焊接作为引下线,并与地圈梁钢筋可靠焊接。
(5)公共广播(兼紧急广播)系统该系统平时用作背景音乐,临时通知等广播,火灾时强制切换为紧急疏散广播,根据预定程序播送疏散通知。
(6)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本工程按功能要求及有关规范进行全面保护,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消防控制中心设于底层,系统由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主机、火灾探测器、手报按钮、声光报警器、消防联动控制柜、火警通讯设备组成。
任一点探测器报警,系统可完成如下联动控制:启停消防泵、停止火灾相关部位空调机,送排风机、电梯迫降、切断相关部位非消防电源等。
2.5.6通风空调工程(1)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59-1996)(2)空调设计参数空调冬季调节温度不大于20℃,相对湿度45%-55%。
夏季调节温度不低于26℃,相对湿度55%-65%。
可根据具体需要分别采用分体挂壁式或柜式空调机。
2.5.7智能化系统本项目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网络系统(CNS)、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S)。
(1)固定电话通信系统校区固定电话通信系统以程控电话交换平台为依托,并入教育学校电话网。
除了使用宽带网络与外界进行信息传输外,还可以通过电话网与外界信息网络进行信息传输。
(2)有线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从城市有线电视网引入电视信号。
2.5.8其他基础设施方案(1)道路:学校道路主干道路面宽度采用5m,次干道路面宽度采用3.5m,车间引道与车间大门同宽;路面结构为11cm厚沥青混凝土面层(其中4cm细沥,7cm粗沥),40cm厚二灰(水泥、粉煤灰、级配碎石)基层,35cm厚6%灰土、20cm厚12%灰土垫层,素土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