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一、深度解读:秦兼并六国,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结束了战国以来的社会动荡,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体现。
学习这个考点有助于考生理解国家一统的重要意义。
二、层次内容:本考点为了解层次(属于理解和运用层次要求),复习时要求掌握以下内容:
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
(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建立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三、直击中考:从我省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该考点时有出现,且以选择题出现,考察历史知识的再现与理解能力,属于显性知识识记和知识迁移考察。
、 统一中国成为不可抗拒的事实。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的 国家是 。
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①、创立了一套 的 。
最高统治者称为 ;在中央设 、 太尉、 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 。
②、统一文字为 、货币(统一使用 钱)、度量衡。
③、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 。
④、北筑 ,南修 。
、(2010年·东莞)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
”“秦法政”不包括
A .分封制
B .中央集权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封制是西周巩固政权的措施。
【答案】A
、(10·东莞)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王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扫六合”。
秦王最后“扫”的是
A .楚国
B .燕国
C .齐国
D .魏国
2、(10·汕头)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
右图是秦朝测量重量的工具之一“秦权”, 他上面文字的文体是
A 、大篆
B 、小篆
C 、楷书
D 、行书
3、(09·佛山)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所载这项措施的颁布者是
A .商鞅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北魏孝文帝
4、(09·汕头)对于秦统一六国这段历史的认识,错误的是
A .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其过程也不无血腥与残暴
B .对秦国来说,其对外战争既是不断扩张、兼并的过程,也是逐渐统一的过程
C .在统一的过程中,秦王赢政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D .秦国主要依靠赢政的雄才大略取胜,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赢政
5、(06·宜宾)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A .夏
B .唐
C .周
D .秦
6、(09·苏州)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请问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
A .秦始皇赢政
B .汉武帝刘彻
C .唐太宗李世民
D .元世祖忽必烈
7、(07·淄博)秦始皇雄才大略,开创封建中央集权制之先河。
其重要举措是
A .推行郡县制
B .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C .开创科举制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08·广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北京”,
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这种典型
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
A .是中国画与西洋画巧妙结合的缩影
B .是由我国少数民族创造出来的
C .起源于清代
.体现了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的特色
、(10·莱芜)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 ③朋友送给我一部《伤寒杂病论》 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10·临沂)2010年5月,发生在南方的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关注。
战国时期,泰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会通河
3、(10·娄底)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史实与其不符的是
A .推行郡县制
B .罢黜百家
C .修筑长城
D .统一文字
4、(10·南京)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啊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A .突厥
B .女真
C .契丹
D ..匈奴
5、(10·扬州)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当时通行全国各地的货币是
6、(09·衡阳)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 .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 .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 .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7、(08·泉州)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A .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 .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 .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D .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8、(06·茂名)请你仔细看看右边的《货币统一图》,它
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大禹建夏“家天下
B .诸侯争霸战火烧
C .商鞅变法促发展
D .一统江山是秦朝
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统治而设置的官职中不属于中央官职的是
A .丞相
B .郡守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2、不盲目的放大历史人物的功过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就秦始皇而言,他实施暴政,焚书坑儒,但我们依然不能抹去他在历史上的功绩,最主要因为他
A .推行了郡县制
B .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C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大一统局面
D .修筑长城
3、秦始皇开凿灵渠的本质目的是为了
A .方便交通
B .加强统治
C .发展商品经济
D .开发珠江三角洲
4、秦始皇在南海等地设郡,还移迁50万人与当地人杂居的目的是
A .加强统治
B .开发南疆
C .民族团结
D .抵御侵略
5、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的实质是
A .秦始皇个性极其残暴
B .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C.秦朝的统治严酷残暴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6、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A.修筑长城B.地方设县
C.使用圆形方孔钱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7、“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这段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历史情况?
.秦以前B.秦朝C.西汉D.东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禁止弃农经商。
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
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李白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4分)
(2)材料二中“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谁?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情感是否一样?(4分)
(3)材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2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