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二)幼儿站位 圆圈舞: 1、面向圆心 2、面向圆上(逆时针、顺时针) 自由空间: 1、个人独立空间 2、合作、交往空间
六、教师在组织韵律活动时的语言
1、有声的口头语言 包括用语词表达的语言,还包括音调表达的 语言。 2、无声的体态语言 包括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语言
六、教师在组织韵律活动时的语言
臂 2、模仿动作:是指幼儿自己用动作对外界事物进行的模 仿、象征性的表现(动物的特征) 3、舞蹈动作:对生活的提升,用具有一定技能的动作来 表现生活。中国的、外国的。(各民族、各地域的舞蹈)
(三)队形
小班: 散点自由舞蹈 站在固定的点上做动作(方阵)
根据地面标记站成一个大圆
中班:
1、方阵队按照组进行蹲、站交替做动作。
(四)道具
1、为舞蹈添加色彩的道具 (扇子、帽子、小旗子、枪、金箍棒、绸带、 洗澡球、塑料圈、花环) 2、为更加方便教学的标记性的道具(手腕花、 贴花、小椅子) 3、两种作用都能发挥的道具 《顽皮的小绅士》(白手套) 《快乐的拉祜》(首领头上的帽子)
四、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几种形式
(一)歌表演 要求:动作简单,与歌词内容匹配,跟 随歌曲有节奏的边唱边做动作。 案例1《两只小小鸭》 案例2《小猪睡觉》
六、教师在组织韵律活动时的语言
在韵律活动中教师的语言非常重要, 适合到位的语言会让幼儿明确教师的要 求,并且注意力集中,形成好的学习习 惯,对幼儿的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具 有重要的意义。
温馨小句:
1、韵律活动中,师生都处于运动的状态。无 论对教师,还是对幼儿,都是一种挑战。 2、当幼儿调皮,习惯差时,不要埋怨幼儿, 应该找找教师自身的问题。只有这样反思自己, 才能提高教师自己课堂上的把控能力,运用更 加合适的教学策略,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 自己也得以发展。
队形变化
☆双圆上的舞蹈 ☆内圈的女孩子向右手边移动一个位置, 面对一个新的男孩子 ☆男女孩子交换里外圈

队形教学的策略
1、地面上的贴标记号、 女孩子右手上 的贴花) 2、交换里外圈(教师站里圈和外圈的男 孩子做示范动作)

集体舞案例:《溜冰舞》
场景:在广场上,一群少男少女穿着溜 冰鞋在舞蹈,节日的烟花燃放着,让人 们感受着节日里热闹的气氛。
二、不同年龄段幼儿韵律活动的 发展目标比较
小班
初步了解道具在韵律动作 表演中的作用,喜欢在动 作表演活动中使用简单的 道具。 在没有队形规定的情况下 能够自己选择便于活动的 空间,移动时能够不与他 人碰撞。
中班
进一步了解各种不同道具 的特点,能够比较熟练地 在动作表演中使用一些简 单的道具。
大班
能够了解更多不同道具 在不同动作表演中的作 用,喜欢带有创造性地 为不同的韵律活动选择 不同的道具,并能较熟 练地使用这些道具。 能够使用已掌握的空间 知识带有创造性地进行 动作表演,能够在有更 多人参加的合作表演中 较好地解决空间分配问 题。
(四)、游戏化的韵律活动
1、有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的情境化游戏 的韵律活动 2、传统体育游戏与韵律巧妙的结合 (抢椅子、切西瓜、钻山洞、追跑游戏、 身体接触游戏、猜谜游戏、击鼓传花、 首领游戏) 3、表现生活中有趣事情的韵律活动 案例《包饺子》

五、组织韵律活动中的空间处理
(一)教师站位 1、在单圈舞中,教师要站在圆上,这样可 以形成站位的师生平等,同时还能让幼 儿无障碍的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和运动 路线。 2、在双圈舞中教师要站在内圈上。 3、方阵或行列队形中,教师与幼儿面对而 站,做镜面示范。
看的时候关注这几个问题: 1、 有哪几个动作? 2 、这些动作与儿歌内容是怎么匹配的? 3、动作是怎么组合?做了几遍?
☆小跑步——狡猾的狐狸在哪里? ☆摊开双手——唔 ☆看——仔细看一看 仔细瞧一瞧 ☆走、开枪——狡猾的狐狸, 狡猾的狐狸 可能就是你
如何将任务分解?
1、故事 2、教师示范(边念儿歌,边示范动作) 3、幼儿学习基本动作 (幼儿在座位上学习基本动作——找个空 地方做移动的动作——队形上做动作。)
在没有合作要求的情况下, 能够根据空间随时调节自 己的活动。在有合作要求 的情况下,能够兼顾合作 伙伴和其他人的状况调节 自己的活动。
愿意参加由教师发起的韵 律活动。
喜欢自发地随歌曲、乐曲 喜欢自发地随歌曲、乐 自由舞蹈,也喜欢参加由 曲自由舞蹈,积极参加 教师发起的各种韵律活动。 教师或儿童发起的创造 性韵律活动。
(三)集体舞
1、排舞蹈节目的经验: (1)学习基本动作 (动作—跟音乐做动作—分段学习动作) (2)排队形 (3)合成
任务分解的好处:
(1)减轻了幼儿学习的负担 (2)使教学任务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 (3)提高师幼互动的自我效能感。 (4)容易使目标达成。
案例分析: 大班集体舞《 狡猾的狐狸在哪里》
1、教师的语言要简明精准,富有节奏, 指向性强。 2、教师在韵律活动中的语言时常将口头 语言和体态语言相结合。 3、分解讲解的内容,边讲解、边示范、 边练习、边反馈。

圆圈舞中教师语言实录: 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左手叉腰。 看看,你们这个圆太大了,往里走走。 不要太挤了,看看你们这边空这么大, 队伍都断开来了。
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一、人为什么要舞蹈?你在什么 情形下会舞蹈?
(一)表达情绪 (二)驱赶严寒 (三)民族风俗 (四)与人交流 (五)空间方位 手舞足蹈(情感) 强壮身体(健康) 为信仰而舞(社会 ) 体态互动(语言、社会) 自我调适(科学)
二、不同年龄段幼儿韵律活动的 发展目标比较
小班 中班 大班 能够比较准确地按 音乐的节奏做各种 稍复杂的基本动作、 模仿动作和舞蹈动 作。 进一步丰富舞蹈动 作语汇,进一步了 解创编韵律动作组 合的规律,学会跳 一些含有创造性成 分的稍复杂的集体 舞。 基本能按照音乐的 能够按音乐的节 节奏做上肢或下肢的 奏做简单的上、下 简单基本动作和模仿 肢联合的基本动作。 动作 积累一些简单的模仿 进一步积累一些稍 动作和基本动作,学 复杂的模仿动作, 会一些简单的集体舞。学会一些基本的舞 蹈动作和集体舞, 初步了解一些创编 韵律动作组合的规 律。
3、编排律动动作需要注意的几点:
(1)、交替频率越高,学习的难度就越大 × ×| × ×|× ×|× ×|| 拍手 拍手 拍肩 拍手 拍肩
拍手拍肩拍手拍肩 拍手拍肩拍手拍肩
(2)、节奏型越复杂,学习的难度就越大 ×× ××|×× ××|×× ××|×× ××||
思考: 幼儿学习新动作时,大脑还没有建 立很好的反应,交替频率不宜太高,节 奏型不宜太复杂。 如果幼儿在活动中难度太大,就会 失去学习的兴趣,注意力就会转移,甚 至出现捣乱的现象。
2、在大圆上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行进走。
3、一个大圆变成六个小圆。
4、六个小圆回到方阵队形(自己的点子位 置)
大班:
1、在双圆做舞蹈动作。 里圈不动,外圈行进交换朋友。 里外圈交换位置。 2、以老师为中心,站成六路光芒。 3、两路纵队合并成一路纵队。 4、一纵队不动,另一纵队上的幼儿围着旁边 的幼儿绕一圈回到自己的位置

韵律活动中的体会:
1、学会感恩身边的人:教师要感谢儿童,给 予教师成长的机会。儿童要感恩教师,是教 师让学习变得那么有趣。 2、体验交往合作的快乐 :有同伴、有舞伴是 一件快乐的事。 3、循序渐进地挑战成功:再难的事情,一步 一步来,我们都能学会!我们都会很棒!
感谢聆听! 感谢分享!
谢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本动作: 跑跳步、进退步、交替步、跑马步、秧歌十字步 模仿动作: 反映各民族生活的动作(骑马、孔雀舞)
2、可以根据空间方位变化动作的结构
(1)、在教会幼儿各种基本动作 ,要让幼儿学会掌握 规律、举一反三。一种动作通过变化方向、空间,可 以创造更多的动作。 (2)、教给幼儿舞蹈动作 不只是让他学会这个动作, 而是教会他一种思维的方式,让幼儿学会创造。
(二)、律动
包括:基本动作和模仿动作。 1、不同年龄段幼儿律动动作的内容: 小班: 基本动作: (拍手点头、碎步、小跑步) 模仿动作: (小鸡叫、小猫叫、小鸭叫、小鸟飞、小兔跳)
中班:
基本动作: 手腕转动、踵趾小跑步、踏点步、垫步、踏跳步 模仿动作: 蝴蝶飞、摘果子、小鸭走、小鸭游泳
大班:
三、韵律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音乐
1、 低幼儿:以选择轻松愉快、性质较柔、节
奏清晰但不要太快的音乐,可以多重复的音乐。
2、中大班幼儿:可加入中国民族个性风格的音
乐和具有明显地域特点的异国风格的音乐,还
可以选择一些流行音乐。
(二)动作 (生活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
1、生活动作:包括走、跑、跳跃、点头、弯腰、摇摆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