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作者:胡发荣2012-5-22 11:14:42 来源:平凉市审计局
--------------------------------------------------------------------------------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形成,覆盖社会各类人群,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保障人数不断增加,保障标准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稳定增长,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不断健全,监督体系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管理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养老保险收支偏紧,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由于现收现付制度下没有基础养老金积累,社会保险机构直接用现收的养老金收入支付了离退休职工的养老待遇,不断地透支个人账户资金来填补统筹基金的不足,职工个人账户难以做实,出现了空账运行,使得“统账结合”制度为未来积累部分资金的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基金的可持续性。

二是社保资金监管不到位,调剂使用资金现象严重。

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与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的通知》要求,对核算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开设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等归并为一个‘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并按照基金种类分别建账,分账核算,给社会保障资金相互调剂使用提供了可能,财政、社会保险机构利用这种管理的便利,当某项保障资金不足以支付待遇时,就直接调剂其他社保资金,出现了社保资金相互调剂使用的现象。

三是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拖欠社保费现象严重。

社会保险费的及时足额征缴直接关系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拖欠社保费现象严重,特别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费,由参保单位所交部分欠费比较突出。

四是统筹层次低,难以获得规模效益。

按政策规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险种实行省级统筹,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其他险种实行县级统筹,但目前并未实行省级或市级统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分级管理,这样方便了资金的筹集和发放,但是由于统筹层次的不同,资金结余管理分散,影响了存量规模,难以获得规模效益。

五是企业存在选择性参保和重复参保。

部分企业由于受效益的影响,有选择性的对职工办理了养老和工伤保险,对于企业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基本上未办理,但一些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受待遇的影响,加之经办机构审核不严,在参加城乡养老保险、新农合、城镇居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也参加了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出现了重复参保。

六是违规享受待遇。

在社会保障待遇发放的过程中,由于重复参保和对受保障的人群审核不严,申报审批缺乏透明度,出现了重复领取保障待遇和不符合保障条件的人员享受了待遇。

七是社会保障资金增值的效益偏低。

受利益的驱动,银行对社会保障资金存储按当期金融机构活期存款利率计息,未执行国家对社保障资金按优惠利率计息的规定,使社会保障资金的增值空间受到了限制,
影响了社会保障资金保值增值的效益。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是社保偿还机制未建立,财政投入机制不完善。

目前实行的统账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金制度,由于没有基金积累,财政偿还机制还不够健,社会统筹资金很难足额发放离退休职工的养老待遇,社会经办机构只能透支个人账户资金,基金支出中承担养老金制度执行时已退休或执行前参加工作执行后退体的养老保险金支出占比较高,成为个人账户空账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是责任承担机制不健全,统筹级次难以提高。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按财政统发工资的6%计算,应缴纳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较大,财政难以全部预算到位,财政供给的机关事业单位欠缴的其它社会保险费还是因财政收支吃紧,无法给单位拨付属于单位应缴部分的社会保险费,加之政府责任承担机制不健全,受利益的影响,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收统支,出现了拖欠社会保险费和统筹级次难以提高的问题。

三是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善,保险制度间缺乏衔接。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已覆盖城乡。

但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保险制度之间缺乏制度衔接,社会保险信息未能共享,社会经办机构审核把关不严,申报审批发放不透明,出现了选择性参保,重复参保和违规享受待遇。

四是社保资金监管不够到位,资金存储未执行优惠利率。

按《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对社会保障资金应执行优惠利率计算利息,但金融机构由于受利益的因素,对社会保障资金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的存款都按活期利率计算利息。

财政、社保等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监督,未能及时与金融机构协调解决,出现了社会保障资金存储未执行优惠利率,影响了社保资金的增值收益。

三、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对策一是落实养老保险政策,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办法,落实养老保险政策,努力从现收现付转为部分积累,实现筹资模式的转型,建立养老金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加大各级财政对养老金的支持力度,制定财政对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的拨付办法,建立和完善与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相匹配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长效机制,保障财政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到位,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避免长期空账运行。

二是加强社保费征缴管理,加大社保费清缴力度。

要按照《关于清理收回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建立清欠目标责任制,结合贯彻《征缴条例》,全面清理欠费。

对长期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要逐户审核,建立专门的欠费记录,并进行动态跟踪,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格依法清欠。

对有资金能力但未完成补缴任务的单位,责令其补缴社会保险费;对兼并、破产等企业的欠费问题,要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无法完全清偿欠费的部分,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报政府批准后妥善处理。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提高社会保障资金效益。

社保、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与企业、乡镇、居委会的沟通协调,随时跟进,进行深入的检查和调查,摸清享受待遇对象,严把社会保障资金的发放,确保社会保障资金发挥真正的效益。

四是加强社保资金监管,努力实现保值和增值。

按照《社会保险法》中提出的“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的要求,加强社保资金监管,用足社保资金银行存款利率优惠政策,财政、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监督,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协商,及时将活期存款和到期的存款转存定期,并争取按照优惠利率计息,增加基金利息收入。

五是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确保基金安全与完整。

人社、民政、卫生等部门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险征缴暂行条例》及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征缴管理。

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填制和取得凭证,及时准确地传递凭证及有关资料,及时报帐,定期对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帐证相符,确保社会保险基金财务数据真实完整。

六是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社会障管理水平。

目前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资金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外,其余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信息化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且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社保资金管理信息未能共享,各行业、各部门各自运转,信息资源未能有效集成,应加快信息化
建设进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社保信息服务的同时,提高社会障管理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