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青岛地铁4号线设计评审汇报-劲松四路站~劲松七路站区间
青岛地铁4号线设计评审汇报-劲松四路站~劲松七路站区间
三 区间施工工法
耐磨性指数及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成果统计表
岩性
第17层中风化花岗岩 第18层微风化花岗岩 第171层中风化煌斑岩 第181层微风化煌斑岩 第182层微风化细
范围值: 1.667~3.147
范围值: 3.000~4.007
范围值: 2.600~3.003
花岗岩岩58.37~90.61MPa。推荐当岩石抗压强度低于80MPa,配置相应刀具,盾构直接通过;当抗压强度高于80MPa时采用地面深孔爆 破处理。
2)盾构机通过时提前考点相关刀具、刀盘参数及推力参数。
五 区间设计重难点 下穿地面建筑
彩钢等建材,目前围挡施工
劲 松 五 路
联络通道
规划立交桥
线路走向:出劲松四路站后,沿辽阳西路前行,敷设于道路南侧下方。先穿越建材区,及简明棚屋,到达劲松五,然后旁经过远洋 风景前两栋高楼,继续旁穿简易房屋区,经过浮山小学、香邑暖山高楼、东盛花园高楼,经过商业大楼到达劲松七路站。
范围值: *2.367~3.053
范围值: 2.400 ~3.877
样本数量:7 样本数量:10 样本数量:7 样本数量:*6 样本数量:14
平均值:2.521 平均值:3.399 平均值:2.880 平均值:*2.806 平均值:3.047
耐磨性 等级 中
隧道洞身范围岩石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fr(MPa) 11.08~16.72
由于沿线穿越房屋较多,临近房屋较多,且目前施工围挡再建工程不可控,为此采用盾构法施工,对穿越房屋段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施工期间地面建筑物沉降监测;
2)盾构隧道掘进机在通过建筑物时,应严格控制掘进速度;加强开挖后,洞身监测;
3)做好应急预案。
六 区间工程筹划
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由劲松四路站始发,向劲松七路站方向掘进,在劲松七路站吊出,然后转场到劲松四路站,再次始发,吊 出场地由劲松七路站统一考虑。总工期为22个月。
青岛市地铁4号线
劲松四路站~ 劲松七路站区间 初步设计汇报
2016年8月 青岛
一 线路平面概况
矿山法区间 TBM区间 盾构区间
劲松七路站 劲松四路站
一 线路平面概况
彩钢等建材,目前围挡施工
劲 松 五 路
联络通道
规划立交桥
线路走向:出劲松四路站后,沿辽阳西路前行,敷设于道路南侧下方。先穿越建材区,到达劲松五,然后旁经过远洋风景前两栋高 楼,继续旁穿简易房屋区,经过浮山小学、香邑暖山高楼、东盛花园高楼,经过商业大楼到达劲松七路站。
强
33.74~76.83
中
*6.58~12.56
中
44.94~87.32
强
58.37~90.61
以上为详勘中间稿本区间中,微风化岩层耐磨性指数及单轴抗压强度值,综合上述周边环境、工程地质及线路条件,
根据总体工程筹划,区间主要施工方法为:
◆劲松四路站~劲松七路站区间:本区间主要采用盾构法施工。
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由劲松四路站始发,向劲松七路站方向掘进,在劲松七路站吊出,然后转场到劲松四路站,再次
七 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工可阶段、总体设计阶段,专家审查对本区间均无意见。
八 存在问题及建议
(1)穿越微风化段的处理方案应进一步深化研究,尤其是采用地面深孔碎裂爆破还是采用矿山法应结 合地质进行研究,由于目前左右硬岩变化太大,下阶段应核查清楚硬岩分段。 (2)下穿规划立交桥,下阶段应与相关单位核实协调桥桩基础形式及位置。 (3)辽阳西路上方有规划的快速通道,深化协调快速路与地铁方案。
五 区间设计重难点 穿越硬岩段
18 18
左线ZCK13+010.00~ZCK13+560.000硬岩段 (550m)`
右线YCK13+310.00~YK13+465.000硬岩段 (155m)
区间沿线盾构下部穿越局部微风化花岗岩,施工风险大,盾构掘进速度慢,刀具磨损大: 1)根据地勘报告,硬岩岩石抗压强度: 18微风化花岗岩为33.74~76.83MPa, 181微风化煌斑岩 44.94~87.32MPa, 182微风化细粒
区间全长1138.4m。地下线均拟采用两条平行的单洞单线结构形式。区间左、右线隧道平面曲线半径最小为800m,左右线线间距 14.0m~17m。设1座联络通道。
二 线路纵断面概况(左线)
劲松四路站
明挖站
强风化花岗岩下
中风化煌斑岩
盾构法
强风化花岗岩下
微风化花岗岩
劲松七路站
强风化花岗岩上
明挖站
1)区间最大线路纵坡-14.68‰,最小纵坡为0‰ ,轨面埋深16.2m~18.4m。 2)洞身穿越地层主要为强、中、微风化花岗岩。 3)本区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下具有弱~中腐蚀性,在长期浸水下具有微 腐蚀性。
二 线路纵断面概况(右线)
劲松四路站
明挖站
强风化花岗岩下压带 中风化花岗岩
砂层
盾构法 强风化花岗岩上压带
强风化花岗岩上压带
微风化花岗岩
劲松七路站
明挖站
砂层 强风化花岗岩上压带
1)区间最大线路纵坡-14.68‰,最小纵坡为0‰ ,轨面埋深16.2m~18.4m。 2)洞身穿越地层主要为强、中风化花岗岩,局部穿越砂层,部分穿过微风化花岗岩。 3)本区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下具有弱~中腐蚀性,在长期浸水下具有微 腐蚀性。
始发,吊出场地由劲松七路站统一考虑。
四 区间结构设计 主体结构
隧道管片混凝土强度等级C50,抗渗等级P12。外 径6000mm,内径5400mm,管片厚度300mm,宽度 为1500mm(曲线半径≤350m时为1200mm)。
四 区间结构设计 附属结构
区间全长1138.4m。区间在YCK13+100.000设1座联络通道。由于本区间为单向坡,废水泵房 设置于劲松七路站。联络通道采用矿山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