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期末试题
器使用的要求,合理的分配有关尺寸公差或极限偏差。公差校核设计通常是由工艺人员在产品投产前,根据工艺条件
或管理质量中获得的数据进行验算,它是各组成环基本尺寸、公差或极限偏差求解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公差或极限偏
差。
四 、计算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已知量规制造公差
T=6 μ m,位置要素 Z=9 μm,测量
A . 0.04mm B. 0.08mm
C. 0.012mm
D. 0.16mm
10.轴的直径为
30
0 0.03
mm,其轴线的直线度公差在图样上的给定值为
0.01
A . 0.01 mm B . 0.02 mm
C. 0.03 mm
D . 0.04 mm
三、判断题(以“√”表示对, “X ”表示错)(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 ф 19.99 < ф 20(最大实体尺寸)
∴零件不合格
洛阳理工学院 2008/2009 学年 第二学期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期末考试试题卷( A)
一、填空题(每空格 1 分,共 25 分)
1.根据零部件互换程度的不同,互换性可分
2.实行专业化协作生产采用
原则。
互换和
互换。
3.尺寸公差带具有 4.实际尺寸是通过 5.配合公差带具有 决定。
二、选择题(在题后答案中选正确的答案序号拉入空格中)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
A .标准化
B.生产现代化
)。 C .大批量生产
D .协作化生产
2.基本偏差代号 f 的基本偏差是(
)。
A . ES
B .EI C. es
3. 30g6 与 30g7 两者的区别在于(
)。
和 两个特性。尺寸公差带的大小,由
决定;尺寸公差带的位置由
决定。
得到的尺寸,但它并不一定是被测尺寸的真实大小。
和
两个特性。配合公差带的大小,由
决定;配合公差带的位置由
6.为了以尽可能少的标准公差带形成最多种标准配合,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配合制,即
和
。
7.位置公差可分为: 8.跳动公差分为
、
和
公差和
三类。 公差两种。
洛阳理工学院 2007/2008 学年 第一学期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期末考试试题卷( B)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20 分 )
1、 M12x1-5g6g-S 的含义: M12 公称直径为 10 的外螺纹, 1 螺距(细牙) , 5g 中径公差带代号 号, S 旋合长度代号。
, 6g 顶径公差带代
2、表面粗糙度的基本评定参数是
高度参数 。
3、为了延长量规的使用寿命,国标除规定量规的制造公差外,对
通规 还规定了磨损公差
4、测量误差按其特性可分为 _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_和__粗大误差三类。
5、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 ___计量器具误差,方法误差 6、随机误差通常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具有以下基本特性:单峰性 7、系统误差可用 __修正法 ,_抵偿法 _等方法消除。
)。
A . ES
B .EI C. es
D .ei
10.标准对平键的键宽尺寸 b 规定有(
)公差带。
A .一种 B.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三、判断题(以“ O”表示对,“ X ”表示错)(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
[C]
A、米( m) B、厘米( cm) C、毫米( mm)
9、读数值为 0.05 mm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的 20 格的长度和尺身上
A、 0.05 B
、 0.95 C
、 1.95
39 格的长度相等,其游标的刻度间距为(
[C] )mm
二、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下图上。 (12 分) ( 1)φ d 圆柱面的尺寸为 φ30 0 -0.025 mm ,采用包容要求, φD 圆柱面的尺寸为 φ 50 0 -0.039 mm ,采用独立原
和
。
规能通过,
规不能通过,则该工件尺寸合格。
9.体外作用尺寸是工件
尺寸和
综合的结果, 孔的体外作用尺寸总是
孔的实际尺寸,轴的体外尺寸总是
(大于、等于或小于)轴的实际尺寸。
二、选择题(在题后答案中选正确的答案序号拉入空格中)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大于、 等于或小于)
2.基本偏差代号 f 的基本偏差是(
9.体外作用尺寸是工件
实际
尺寸和 形位误差 综合的结果,孔的体外作用尺寸总是
小于
于、等于或小于)孔的实际尺寸,轴的体外尺寸总是
大于
(大于、等于或小于)轴的实际尺寸。
(大
10.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出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与
尺寸公差只控制
的变动范围,不控制
各自独立,彼此无关,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这时 。
ⅳ、理想边界为最大实体边界,尺寸为: 最大实体尺寸: ф 20
Ф 20
一轴套零件内孔实际尺寸处处为 ф 20.01 轴线直线度误差 ф 0.011,该零件合格吗?
∵最小极限尺寸 ф 20 ≤ ф 20.01≤ ф 20.025(最大极限尺寸)
∴ 实际尺寸合格 ∵孔的作用尺寸= ф 20.01- ф0.011
0. 05 mm。
三、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径向全跳动和圆柱度的区别与联系? 答: 1)径向圆跳动和圆度的公差带都为半径差为公差值
t 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即公差带形状相同。
2)径向圆跳动:两个同心圆的圆心与基准同轴(圆心固定)际圆的位置而变动(圆心浮动)
)。
A .两同心圆
B.圆形或圆柱形
C.两同轴线圆柱面
D .圆形、圆柱形或球形
8.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形状和(
)公差带的形状相同。
A .同轴度
B.圆度
C .圆柱度
D .位置度
9.某实际被测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的最近点距离为
同轴度误差为(
)。
0.04mm,最远点距离为 0.08mm ,则该实际被测轴线对基准轴线的
5.( )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6.( 7.(
)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值为 0.06mm ,则该平面对基准的平行度误差一定小于
0.06mm。
)若某平面对基准的垂直度误差为 0.05mm,则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小于等于 0.05mm. 。
8.( )只要离基准轴线最远的端面圆跳动不超过公差值,则该端面的端面圆跳动一定合格。
。
3)径向圆跳动:位置公差项目,关联要素(有基准) 。
圆度:形状公差项目,单一要素(无基准) 。
2、尺寸链的计算分哪几种类型?它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尺寸链计算一般分两种类型,它们是公差设计计算和公差校核计算。公差设计计算的目的是根据给定封闭环基本
尺寸、公差或极限偏差和各组成环尺寸,求解各组成环公差或极限偏差,它们通常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时,根据机
,环境误差 __,和 _人员误差 . 、 对称性、 有界性 、
抵偿性。
8、被测量的真值一般是不知道的,在实际测量中,常用 二、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18 分 )
__算术平均值代替。
1. 通常说来,作用尺寸是 _____综合的结果
[D ]
A、实际尺寸和形位公差B、实际偏差与形位误差C、实际偏差与形位公差D、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
按图样
20H
7
0.021 0
加工一孔,测得该孔横截面形状正确,实际尺寸处处皆为
Φ 0.008mm,试述该孔的合格条件,并判断该孔是否合格。
六、按要求画图( 9 分)
将下列精度要求标注在图样上。
( 1)内孔尺寸为 Φ 30H7,遵守包容要求;
( 2)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 0.01mm,母线的直线度公差为 0.01mm;
( 3)圆锥面对内孔的轴线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
0.02mm;
( 4)内孔的轴线对右端面垂直度公差为 0.01mm。
( 5)左端面对右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 0.02mm;
( 6)圆锥面的表面粗糙度 Rz 的最大值为 6.3 μm,其余表面 Ra 的上限值为 3.2 μm。
20.010mm ,轴线直线度误差为
mm,则直线度公差的最大值可为 ()
1.( )为使零件的几何参数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
2.( )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3.( 4.(
)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 Φ 10E7、 Φ 10E8、 Φ 10E9 三种孔的上偏差各不相同,而下偏差相同。
则。 ( 2)φ d 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为 Ra =1.25 μ m,φ D 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为 Ra =2 μ m。 ( 3)键槽侧面对 φ D 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 02 mm。 ( 4)φ D圆柱面对 φ d 轴线的径向圆跳动量不超过 0. 03 mm,轴肩端平面对 φ d 轴线的端面圆跳动不超过
一 填空题
1. 完全 不完全
2. 互换性
3. 大小 位置 4. 测量
公差值
极限偏差
5. 大小 位置
配合公差值
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
6. 基孔制
基轴制
7. 定向公差
定位公差
跳动公差
8.圆跳动
全跳动
9.实际
形位误差
小于 大于
10.形位公差 二 选择题
实际尺寸
实际要素的变动
1.A 2.C 3.C 4.C 5.C 6.D 7.B 8.C 9.D 10.D
互换性按其程度可分为完全互换性和不完全互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