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站倒闸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解析

变电站倒闸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解析

变电站倒闸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解析
1 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倒闸安全操作的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先进,变电站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设备的科学含量也随之增加,与此相对应的就凸显出人员素质的落后,所以,有必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工作出现问题无非两个原因:人员操作不当;设备自身故障。

针对这两条原因,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证人员素质,从而避免人为事故,也能化解一些由于设备自身故障带来的问题。

建立标准化操作程序,提高操作人员应对关键控制点意外的能力,并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2 关于母线的操作注意事项
母线操作在倒闸操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稍稍不慎极易引起事故。

因其负载众多设备元件,操作时要严格注意先后顺序,并在操作前做好充分准备。

母线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带负荷拉刀闸事故,操作过程中,母联开关电源要拉开,预防误倒闸事故的发生。

使用母联开关向备用母线充电,可以防止因备用母线存在故障引起的事故。

另外一个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因操作顺序不当而引起的谐振。

母线送电时先向停电母线充电,然后合上电压互感器一次刀闸,临近操作结束,切勿着急拉开母联断路器,应在其之前拉开电压互感器的一次刀闸。

否则,形成串联谐振回路,产生过电压,损害母线上的各种设备原件,乃至造成事故。

关于倒母线,应该着重注意等电位的问题已经冷倒还是热倒的问题。

等电位具备的条件是,使母联断路器及两侧隔离开关均处于合闸状态,然后将母差保护改投非选择方式,最后将母联断路器的操作保险取下。

等电位条件具备后,依次合上要倒至母线侧的隔离开关,再依次拉开原来母线侧的隔离开关,这种方式是热倒法。

如果母联断路器处在热备用或者冷备用状态,不具备等电位条件,则需采用先拉后合的冷倒法。

每次倒母线的时候务必安排熟悉操作的人员进行操作或者担任监护人,以便正确操作并对发生的意外做出及时判断防范事故。

3 防范产生操作过电压
在110kV及以上大电流接地系统中,产生过电压的原因往往是中性点接地的数量问题。

操作空载变压器的操作过程中,若不能将中性点接地,将会使断路器受到影响,造成过电压事故。

在操作变压器时,应该注意中性点接地的个数,至少维持在底限数量上。

变压器低压侧有电压,则中性点直接接地;每一台连于母线上的变压器在运行的过程中,都要保证至少有一个中性点接地,重点在于防止误合接地刀闸,清楚接地刀闸部位及合上后的接地范围。

电压切换应注意低周、距离、母差保护等。

4 隔离开关容易存在的故障解析
隔离开关在手动合闸操作时,要把握好操作的速度与力度,以及务必注意在合闸前拔出连锁销子。

在操作过程中,仔细观察是否有电弧产生,切忌产生电弧后将隔离开关回拉,否则弧光扩大导致进一步损坏设备。

在进行开闸操作中,除了要注意电弧的产生外,还应把握好隔离开关的断开位置绝缘距离是否合格,拉开角度是否符合规定。

在隔离开关的操作中,往往容易因为机械传动部分元件的问题容易导致分、合闸不到位,一旦分、合闸不到位,易造成发热缺陷或者安全距离缩小,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这种情况,最好进行手动操作,并且要戴上绝缘手套,使用绝缘棒,在往反方向摇动的过程中仔细听声音,一旦有细微的放电声就快速将隔离开关合闸,一定要把握力度,防止损坏隔离开关。

若是隔离开关拒绝操作的时候,在确认了设备名称、间隔的正确性,控制电源空气断路器合上以及端子箱“远方、就地”切换把手位置正确后,要观察电气闭锁条件是否满足,若电磁锁未动作,根据电磁锁控制回路图查找故障;由于机械卡滞所致的卡锁故障,应检查各机械部位来解除;交流接触器的磁吸动作,故障点再电动机回路或者一次设备上,逐项检查排除故障。

另外,电动机不正常也会使机构箱内的接触器动作,所以,操作人员需要测量电动机电压的状态,以检测属于电动机原因还是接触器的问题。

5结论
通过对变电站倒闸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控制关键操作点,才能提高倒闸操作的正确性、可靠性以及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这是一项具有重要安全意义的操作,务必从细节上做起,从精神上重视,确保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变电站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曹亚旭,邵鹏,张学众.变电站倒闸操作过程危险点的发散思维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7.
[2]常美生,袁改莲.变电站倒闸操作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J].电力学报,2007,22(3).
[3]蒋佶,易洪钦.试论变电站倒闸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与生活,2010(6).
[4]刘胜军.变电站倒闸操作中的危险点的防控[J].大众用电,2009(11).
[5]郑献平.浅析变电站倒闸操作危险点及控制措施[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