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采收率
3. 中石化稠油油藏与国外稠油油藏相比的主要差异
(1)粘温敏感性接近, (1)粘温敏感性接近,但粘度更高 粘温敏感性接近
国内外原油粘温曲线
100000
粘 度 mPa.s
10000
1000
单家寺
100
井楼 美国 委内瑞拉
10
1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温度℃
3. 中石化稠油油藏与国外稠油油藏相比的主要差异
平均 104t 660 660
区块数 个 12 11 23
<500 储量 104 t 3136 2083 5219
平均 104t 261 189 227
其中:储量>1000 × 104t 的占60.2%; 储量为500-1000 ×104t 的占10.9%; 储量<500 ×104t 的占28.9%
分类 重质原油 沥青
第一指标 粘度,mPa.s 10 ~10 >10
4 2 4
第二指标 3 15.6℃),g/cm 密度( 0.934~1.0 >1.0
(一)国际、国内稠油分类标准
中国稠油分类标准
稠油分类 主要指标 辅助指标 开采方式 3 类别 名称 粘度,mPa.s 相对密度(20℃),g/cm >0.9200 50*(或100)~10000 Ⅰ >0.9200 50*~150* 普通稠油 Ⅰ—1 可以先注水 亚类 >0.9200 150*~10000 Ⅰ—2 热采 >0.9500 10000~50000 Ⅱ 特稠油 热采 超稠油 >50000 >0.9800 Ⅲ 热采 (天然沥青)
(一)世界稠油主要开发方式
不同开发方式的世界稠油产量构成
火烧油层
热水驱
1% 1%
注蒸汽
98%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
中石化2000年12月稠油开发数据表 年 月稠油开发数据表 中石化
投产 油田 井数 口 胜利 1691 河南 534 日产液 t/d 26223 2057 28280 日产油 综合 单井 年产油 采出 含水 日产油 程度 4 t/d % t/d % 10 t 3696 583 4279 86 71 84 4.5 1.6 3.6 142.5 22.1 164.6 13.8 12.6 13.7 年油 汽比 t/t 0.62 0.20 0.48
(一)世界稠油主要开发方式 世界各国历年稠油热采年产量 (单位104m3)
热采类别 1984年 1986年 1988年 1990年 1992年 1994年 1996年 国家 2078 2720 2643 2577 2634 2413 2434 美国 723 1150 916 668 667 713 659.2 加拿大 13 4.9 6.7 13.6 9.4 45 46.7 特立尼达 1556 1772 2440 2216 1623 1878 1899 委内瑞拉 28.2 16.2 52 72.1 71.6 51.3 57.5 注蒸汽 德国 0 232 377 841 1178 1538 1741 印度尼西亚 0 0 100.4 100.9 88.2 81.2 82.3 哥伦比亚 27.6 150 455.8 733.4 958 1127 1096 中国 203.1 前苏联 37.4 59.6 37.9 35.3 27.3 14.6 26 美国 12.7 31.1 47.2 39.3 47.5 36.3 36.3 加拿大 火烧油层 50.5 委内瑞拉 25.7 前苏联 37.4 4.1 16.8 23.1 11.5 3.9 1.5 美国 0.55 0.55 0.55 0.55 加拿大 8 5.3 4.3 4.6 44.7 热水驱 德国 95.4 荷兰 15.5 前苏联 4659 6140 7101 7325.6 7323 8292 8079 热采共计
100
86
80 60
46 57 48
69
74
75
78
80
80
84
85
80
82
83
40 0.80
油 汽 比 t/t
0.40 0.00
0.42 0.41 0.38
0.30
0.23 0.21 0.22 0.20 0.21
0.19 0.22 0.20 0.13 0.14 0.0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报告人:沈琛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一、国内外稠油资源及主要油藏类型和特点 (一)国际、国内稠油分类标准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及 制约采收率提高的主要矛盾 (二)国内外稠油资源分布 (三)国内外稠油主要油藏类型 三、中石化稠油提高采收率对策
(一)国际、国内稠油分类标准
UNITAR推荐的重质原油及沥青分类标准
合计 2225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
中石化2000年分油田稠油产量
油田 乐安 单家寺 孤岛稠油 孤东稠油 河南稠油 合计 年产油 104t 39.7 37.0 53.3 12.5 22.1 164.6 百分数 % 24.1 22.5 32.4 7.6 13.4 100 采出程度 % 13.0 14.5 23.7 6.8 12.4 13.6
0.5 0.0 1 2 3 4
0.47
0.45
0.39
0.37
0.31
0.27
5
6
7
8
9
周期数
10
11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 河南浅层稠油吞吐周期指标曲线
日 产 油 量 t/d
8
5.4
4 0
3.6
4.3 2.8 2.3 2.5 1.8 2.1 1.8 1.5 1.5 1.6 1.2
1.1
1.0
综 合 含 水 %
日 产 油 量 t/d
20 10 0
.2 8.2 8.1 8.0 7.1 6.3 6.4
综 合 含 水 %
100 80 60 40 1.0
0.96 0.93 0.72 0.61 0.52 62 52 69 74 79 80 80 82 83 83 84
油 汽 比 t/t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
中石化2000年不同开发方式稠油产量 年不同开发方式稠油产量 中石化
开发方式 蒸汽吞吐 蒸汽驱 常规开发 出砂冷采 合计 产量 10 t 157.9 2.3 4.2 0.2 164.6
4
百分数 % 95.6 1.4 3 ∕ 100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
胜利中深层稠油吞吐周期指标曲线
注:*指油层条件下粘度; 无*者指油层温度下脱气油粘度
(二)国内外稠油资源分布 世界重油及沥青砂资源分布
重 地 区 探明储量 8 3 10 m 55.5 0.013 227.7 7.9 4.2 92.7 23 3.9 0 415 油 远景资源量 8 3 10 m 22.7 0 273.8 36.6 0 35 112.4 5.7 0 486.2 沥 探明储量 8 3 10 m 2716.6 ∕ 0.2 208.2 1.7 0.02 1055.5 0.02 ∕ 3982.2 青 远景资源量 8 3 10 m 1375 ∕ 0 0 0.05 0 0 0.001 0 1375.1
中石化
中石油
(二)国内外稠油资源分布 中石化稠油储量分类
油田 胜利 河南 江苏 合计 百分数 探明储量 10 4t 普通稠油 特稠油 超稠油 3447 21658 2983 1721 498 1125 308 5168 22464 4108 16.3 70.8 12.9 动用储量 10 4t 普通稠油 特稠油 超稠油 2818 12681 500 1360 377 346 4178 23.1 13058 72.2 846 4.7
13
14
15
周期数
(三)国内四大稠油生产油田开发状况对比 1.蒸汽吞吐已是中石化稠油开发成熟有效的技术 1.蒸汽吞吐已是中石化稠油开发成熟有效的技术 蒸汽吞吐在国内外都已经是一项相当成熟的技术, 蒸汽吞吐在国内外都已经是一项相当成熟的技术, 国内中深层蒸汽吞吐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中深层蒸汽吞吐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蒸 汽吞吐技术成熟的标志一是稠油热采85%以上的产量来 汽吞吐技术成熟的标志一是稠油热采85%以上的产量来 85% 自蒸汽吞吐,二是胜利和辽河油田粘度5 自蒸汽吞吐,二是胜利和辽河油田粘度5-8×104mPa.s 的超稠油蒸汽吞吐已经突破并形成生产能力。 的超稠油蒸汽吞吐已经突破并形成生产能力。
(三)国内外稠油主要油藏类型
1. 国外稠油主要油藏类型
(1)浅层 中-厚层普通稠油油藏(美国、印尼) 中-厚层特-超稠油油藏(加拿大) (2)中深层 中厚层普通稠油油藏(委内瑞拉)
2. 中石化稠油主要油藏类型
中 深 层
具有活跃边底水的厚层砂岩稠油油藏(单家寺油田) 具有边水的薄层砂砾岩特稠油油藏(乐安油田) 具有边水的薄层砂岩稠油油藏(孤岛、孤东稠油)
(2)主力区块埋藏深 (2)主力区块埋藏深
单2 单10 草20 乐安南区 单6 草古1 草古1 垦东521 垦东521
11001100-1200m 10001000-1200m 850850-960m 800800-960m 1000-1100m 1000800800-950m 11501150-1250m
3. 中石化稠油油藏与国外稠油油藏相比的主要差异
(3)主力油田边底水活跃, (3)主力油田边底水活跃, 主力油田边底水活跃 水油体积比大于20 水油体积比大于20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及 制约采收率提高的主要矛盾 一、国内外稠油资源及主要油藏类型和特点 (一)世界稠油主要开发方式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及 制约采收率提高的主要矛盾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 (三)国内四大稠油生产油田开发状况对比 三、中石化稠油提高采收率对策 (四)中石化稠油蒸汽驱未形成规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