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2.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3.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闯关训练
(1)观看学生完成的作业,回顾旧知。

师:在上这节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我会计算小数加、减法,每个同学都在这4个算式中选择了一个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我们来看看大家完成的作业吧!
(随机点开两个学生的视屏)
(2)闯关训练,检验成果
师:同学们的作业完成得非常出色!接下来,老师邀请大家玩一个小游戏:闯关训练。

看看谁能最快地闯过这四个关卡。

开始吧!
(把游戏进行全班推送)
师:咱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完成情况吧!(挑选错误率最高的题目,让学生来讲解)
二、新授
(1)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师:小数加、法的习题,同学们完成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运用这些知识一起来解决购物中的问题。

(出示主题图)
师:先自己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指名回答。

(2)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①通过写一写、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怎样做?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纸上尝试着写一写,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写完后可以先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再提交。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查,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②通过说一说的活动,暴露资源,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序暴露学生资源,组织研讨,重点要让学生读懂其他同学的想法。

预设1.
10-6.8=3.2(元) 2.5+1.2=3.7(元)
2.5+0.6=
3.1(元) 3.2元<3.7元
3.2元>3.1元
答:她的钱够。

答:不够
师:可以请你给大家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吗?
生:先求出买一个文具盒后还剩3.2元。

再求出买一个笔记本和一直不带橡皮的铅笔共需要3.1元,因为剩的3.2元大于需要的3.1元,所以小丽的钱够;而要买1个笔记本和一支带橡皮的铅笔共需要3.7元,因为剩下的3.2元小于需要的3.7元,所以小丽的钱不够。

师适时表扬学生的表达非常清晰。

预设2
6.8+2.5=9.3(元) 6.8+2.5+0.6=9.9(元)
9.3+0.6=9.9(元)10元>9.9元
10元>9.9元答:不够
答:她的钱够。

6.8+2.5+1.2=10.5(元)
9.3+1.2=10.5(元)10元<10.5元
10元<10.5元答:钱不够。

答:钱不够。

监控:他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这两位同学都是先算出买1个文具盒、1个笔记本和1支铅笔(不带橡皮和带橡皮)需要的钱数,再和10元比较。

不同的左边的同学是分步计算的,右边的同学列的是综合算式。

预设3
10-6.8=3.2(元)
3.2-2.5=0.7(元)
0.7元>0.6元0.7元<1.2元
答:小丽的钱够,换成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师:欢迎你来给大家讲讲你的解题思路。

生:先从10元中分别减去文具盒和笔记本的价钱,再用剩下的钱分别和不带橡皮与带橡皮的铅笔的价钱比较。

③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经验。

师:在解决问题时,大家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非常棒!现在大家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在解决这一个问题时,有什么收获。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师总结。

师:大家说得很好。

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我们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而同学们的不同方法,也可以相互检验。

三、巩固练习,深入理解
1.第97页“做一做”
①小亮有2元钱,不够买下列哪些文具?
师:同学们都知道了怎么解决购物中够不够的问题了,我们马上进入练习,看谁能做对。

(推送一个选择题,学生独立解答)
观看统计结果,指名说一说解题方法。

②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运用思维导图,收集学生的问题,选择两个典型问题指名口答)
2.练习二十一第4题。

师:路政叔叔看到小朋友们解决问题能力这么强,也想请你们来帮帮忙!一起来看看是什么问题吧!
出示题目。

生独立读题。

师:你知道题目中的“载质量”、“自重”“共重”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生:载质量是指这辆卡车最多能载6吨的货物,自重指的是卡车本身的重量,共重指的是卡车和货物一起的重量。

生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