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一、专题讲解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下图所示。

二、同步训练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1~2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答案]1.B 2.B
下图示意广西三座山的气候垂直带谱分布。

据此完成3~5题。

3.在相近纬度上,从东向西,山地气候垂直带谱中,第③类气候类型的海拔分布下限逐渐( )
A.升高B.降低
C.先升高再降低D.先降低再升高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③类气候类型的海拔分布下限从东向西逐渐升高,故A项正确。

4.大明山的西坡与东坡的气候垂直带谱组成相同,但同类垂直带谱分布的海拔东坡明显低于西坡,主要原因是( )
A.西坡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东坡反之
B.东坡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西坡反之
C.西坡为阳坡,光热资源丰富;东坡反之
D.东坡为阳坡,光热资源丰富;西坡反之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相同自然带,东坡分布海拔低,西坡分布海拔高。

大明山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东坡是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故B项正确。

5.根据三座山地气候垂直带谱分布,推测其山麓地带性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有( )
①土壤碱性强,土质黏重②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③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有机质分解比较快④在冷湿的环境下,有机质积
累慢,土层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我国南方地区的土壤酸性强,土质黏重,①错误;当地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②正确;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有机质分解比较快,③正确;该地纬度低,气候较湿热,④错误。

故选B项。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高山,植被垂直差异显著。

有位诗人写道:“也许是过于执拗了(身躯矮小扭曲)所以怎么也不能长得高大;但,却默默地结成一带长城/逶迤数百里,绵延到天涯。

”读长白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6~8题。

6.长白山的基带植被主要为( )
A.常绿硬叶林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答案 C
解析长白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故C项正确。

7.诗人所描述的植被最可能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解析根据自然带垂直分布规律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丛。

据材料信息“身躯矮小扭曲”可知,诗人描述的植被不会是乔木,最可能是灌木,故D项正确。

8.丙处植被分布的上界阳坡远高于阴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人类活动
C.降雪量D.地形坡度
答案 A
解析阳坡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使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于阴坡,故A项正确。

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甲山A坡缺失2自然带的原因是( )
A.纬度偏高,热量不足
B.降水少
C.历史上人类的破坏
D.光照不足
10.乙山雪线D坡比C坡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低B.降水多
C.光照足D.风力弱
解析第9题,由纬度和海拔等特征可知,甲山为天山,A坡为南坡,B坡为北坡,由于北坡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所以山坡分布有云杉群带,而南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缺失该带。

第10题,乙山为喜马拉雅山,D坡为南坡,由于迎风坡降水多,D坡雪线比C坡低。

答案9.B10.B
右图所示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 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11~12题。

11.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
12.若山顶有永久冰川带,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低气温)应是( )
A.T冬<18 ℃B.T夏<18 ℃
C.T冬<10 ℃D.T夏<20 ℃
【解析】迎风坡降水多,雪线高度比背风坡低一些,图中S坡是迎风坡,N坡是背风坡。

若3 000米的山顶有永久冰川带,即表示山顶处在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夏季时的气温低于0 ℃,根据地势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的规律,可推知条件应是T夏<18 ℃。

【答案】11.B 12.B
13.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所示,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解析】由图可知,该山脉大体为东西走向,同一自然带在北坡相对高些,说明北坡为阳坡,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故确定为南半球。

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说明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或温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 C
14.读阿尔卑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________是南坡,______是北坡。

(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________。

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强。

解答此题:一是读图提取有效信息,如山脉的位置,阳坡和阴坡,山麓、山顶的自
然带等;二是明确雪线的高度与所处的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与阴坡及降水量的多少有关。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的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

赤道附近的较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复杂与否的因素一是纬度,二是山体海拔高度。

【答案】(1)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多,雪线低(2)高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向阳,温度高(3)A B
(4)天山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