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孙绍荣—当你老了
寞的爱情诗歌。
二、赏析
第一节以假设与发现的表现手法,写的是 虚幻的情景,“当你老了”是一种对时间的假 设,叶芝写这首诗时才二十九岁,而“你”所指 的茉德·贡才二十七岁。但这种假设却因为 “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这些 意象而具体起来。“老了”的那一刻已经来到 了我们的面前,它是朦胧的、昏暗的,几乎是静 止的,就像墙上的一幅画,然而又是那么的生动, 让人触目惊心。 站在时间的彼岸,“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与昔日的自己两两相望,你看见了什么?
小结:
• 这三节诗,有起有结,有承前有启后,相互照 应,浑然一体。不但饱含诗人的思想感情,谋 篇布局也颇具匠心。此外,风格清丽,诗句流 畅,音韵也很整齐,称得上是叶芝抒情诗中的 上乘之作。
• 诗歌表现得比较突出的两点:一是诗人对爱情 的忠贞。不是爱她一时而是爱她一生,不论是 她青春貌美,还是满脸皱纹,都不能改变爱的 初心;二是诗人的爱是圣洁的。不是只看女友 的外表而是更重视其内心。之所以深爱她,是 因为她那为爱尔兰民族解放英勇奋斗,不屈不 挠的献身精神,即她那朝圣者的灵魂。
2. 时光留下了浓重的阴影,摧毁了容颜, 带走了青春,在衰老了的脸上刻上痛苦的 皱纹,然而,时光也验证、创造了爱情。 只有当站到那么远的、“老了”的距离, 才看得清遥远的青春。也只有经过时间 的千锤百炼,爱情才能坚如磐石、历久弥 新。
杜拉斯《情人》:
我已经上了年纪,有一天,在一处公共 场所的大厅里,有个男人朝我走过来。他在做 了一番自我介绍之后对我说:‘我认识你,永 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 美,现在,我是特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 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 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 摧残的面容。’
在第一、二节里,诗人的语气平缓、节制, 仿佛是一位老朋友,站在“老了”的“你”面 前,请“你”取出这部诗作,不动声色地揭露一 个秘密。而“你”在出场时,依然懵然无知,心 满意足地“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正是由 于“你”的多年的(直到“取出这部诗作”前 的)无知和冷漠,才造成了诗人的隐忍和节制。
3. 炉火闪耀起来,你“凄然的”低下头 去。“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此句 最为凄切,整篇诗的声调跌至谷底。时间 创造了爱情,又带走了爱情。时间证明了 一切,袒露了真相,又早已将你愚弄。而 你,只剩下叹息、凄然和喃喃自语。
•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在一群 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奇峰突起,暗 示爱情并没有烟消云散,而是在头顶的山 上,在众神居住的地方,在一群星星之间, 隐藏了自己。
“星星”与“众神”,这个高度会让我们想 起永恒、不朽、神圣,同时又不胜寒意。和众 神、星星在一起,赋予了爱情永恒、不朽,甚 至神圣的含义,让人恍然醒悟“爱”原来自身 蕴涵着这种凛然的高度和高贵的品质,从而真 正成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但是它并没有因此 远离尘世,高不可攀——因为它“隐藏”了自 己,“缓缓踱着步子”。“隐藏”是出于悲悯, 它不愿以自身的光,去刺痛那已经在岁月里沉 沦的心灵,“缓缓踱着步子”是因为流连于往 昔不忍离去。这“隐藏”和“踱步”也让我 们感到,即使在那个高度,诗人依然是一往情 深,从而抵消了因“高处”而带来的寒意。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一、作者及创作背景
• 叶 芝(1865-1939),早年曾参加爱 尔兰独立运动,但后来脱离政治运动, 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1923年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是一位对现代诗歌具有重 大影响的诗人。他在1889年遇见女演员、 爱尔兰独立运动战士Maud Gonne,并 爱上她,一生为她写了许多诗。
一生有你
因为梦见你离开 我从哭泣中醒来 看夜风吹过窗台 你能否感受我的爱 等到老去的一天 你是否还在我身边 看那些誓言谎言 随往事慢慢飘散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了又还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多少人曾在你身边中来了又还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当你老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诗句引用能力。 知识目标: 1.了解诗人简况及创作背景。 2.掌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态度,
掌握诗歌的的结构、艺术特色。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诗经·击鼓
•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 翻译: 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 (将士们)奋勇 演练着刀枪。 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 惟有我 随军远征到南方。 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 回家的心愿得 不到允可, 心中郁郁忧愁不乐, (我却)身 在何方,身处何地?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 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 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 (无论如何) 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 伴着你 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 之年难回家乡。 可叹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 信约竟成了空话。
• 这首诗就是叶芝写给毛特·岗大量诗 作中的一首。写于1893年,叶芝29岁。
五年前,这位有着浓厚宗教般情怀的爱
尔兰诗人,邂逅爱尔兰爱国主义者,美 丽的女演员毛特·岗,从此就让痴心的叶 芝对毛特·岗抱有终身不渝的爱慕。遗憾 的是叶芝穷其一生的情感追求,却没有 得到毛特·岗的回报,诗人就在一生遥遥 无爱的爱情中一直吟唱着一首坚定、寂
2. 叶芝诗中间说到他所爱慕的女性的“朝圣者的 灵魂”,结尾写爱情的脸庞隐藏在“一群星星中 间”,这些都是必要的吗?如果不写这些,可能 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 提示:“朝圣者的灵魂”使得诗中的爱 情有了崇高的美感,而写这种爱情的脸 庞隐藏在星星中间,凸现了这种爱情是 超越时空,灌注宇宙的,并且永远那么 熠熠生辉。
比较《当你老了》和《致埃莱娜的十四行诗》:
• 同:都是爱情诗,都采用时间假设的方 式。
• 异:对爱情的态度不同,叶芝平等、真 诚、持久;龙沙俯视、骄矜。叶芝的语 言也相对平和、深情而委婉。
1.比较叶芝的诗和龙沙的诗,谈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并进而思考,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一首诗的优劣?
• 提示:龙沙的诗太过自信,以至于这种自信有了 自负的嫌疑,过于坚定地认为对方拒绝“我”爱 情而后悔。叶芝的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坚贞不渝的 爱情,“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 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堪称千古绝唱,不 因随着时间流逝美貌消失青春远去而放弃对灵魂 的热爱,因为这灵魂中有高尚的东西,这真爱是 崇高的。所以,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一首诗歌优劣 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