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合同格式条款效力规则立法完善

消费合同格式条款效力规则立法完善

消费合同格式条款效力规则的立法完善【摘要】本文认为格式条款的效力规则应包括原则性规定和具体的绝对有效和相对有效情形规定。具体情形的列举又应当分类作出有一定概括性的系统规定,以实现全面涵盖各种情形。依此才能改变我国现有立法中仅有原则规定,具体列举规定不具有概括性、系统性,涵盖情形有限的不足。

【关键词】格式条款效力规则立法完善

一、格式条款及其效力规则

“格式条款是指由一方当事人为了反复使用而预先制订的、并由不特定的第三人所接受的,在订立合同时不能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尽管不同国家立法、不同学者对格式条款的界定不同,格式条款的核心内涵和特征在各国是基本一致的,即条款内容是一方当事人确定的,相对人只能表示接受与否而不享有与制定方协商确定的自由。格式条款这一区别于普通合同条款的特征使得条款制定方若在格式条款中排除对方权利,免除自己义务、责任就会损害格式条款接受方的利益,形成不公平格式条款。而格式条款的制定方往往为合同当事方的强势方,其相对于另一方当事人的强势地位使得其能够通过制定格式条款左右当事双方的利益分配,损害合同相对方的利益,消费合同由于作为合同当事人双方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力量极其悬殊成为不公平格式条款最易出现的领域。

针对格式条款各国立法一般都会规定其不同于一般合同条款的成立、效力、解释规则,以防止格式条款的使用对条款接受方利益

的损害。格式条款的效力规则是立法对格式条款内容的效力做出的特殊规定,具体表现为将严重损害条款接受方利益格式条款规定为无效条款。无效条款又分为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两种类型。绝对无效条款是立法明文规定的无论何种情形下都自始、确定无效的条款,相对无效条款是由法官依公平合理原则根据具体情形判断其效力的条款,经由法官判断可能为无效条款、可撤销条款,也可能为有效条款。

二、我国立法中的格式条款效力规则及其问题

我国关于格式条款效力规则法律层面的立法有:《合同法》第40条“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2条“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依此规定格式条款除在一般合同条款无效情形下无效外存在以下两种情形也无效,即免除提供当事方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和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地方政府法规、规章层面的现行有效立法有6个省市人大制定的合同格式条款监督条例、格式合同条例,5个省市政府制定的合同格式条款监督办法。这些专门法规、规章大都细化了《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格式条款的效力规则,规定了排除条款

接受方主要权利、加重其责任、免除自己责任而导致条款无效的具体情形,包括排除格式条款使用人造成人身伤害、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害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排除其违约责任、其他法定责任和合同基本义务,排除相对人诉权等程序法上的权利等。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现行法律层面的立法对格式条款的效力仅做了一般原则性和概括性的规定,即应公平合理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免除格式条款使用人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对于免除责任、加重责任、排除主要权利具体包括哪些情形则在学理上和实践中都存在争议。针对这一规定的批评观点包括认为应当区分不同情形做不同效力规定而非一概规定为无效;原则和概括性的无效规定不能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应当规定无效的具体情形;原则规定缺乏明确的界限,不应认定为无效的条款也可能在法官对该原则的运用下被判定无效,从而实际上过分剥夺了当事人的意思自由,超出了公权力对格式条款进行内容控制在于恢复相对人相对于格式条款使用人实质上意思自由的目的范围。

三、格式条款效力规则应为原则性规定和具体列举的系统性规定

笔者认为格式条款效力规则的体系应当包括原则规定和具体规定,具体规定又区分为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的规定,立法应列举规定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格式条款的具体情形。具体规定既为当事人行为提供明确的指引,也为法官裁判提供规则依据,原则规定则在

具体规定没有涵盖时作为裁判的依据用以评判格式条款的合理性。上文提到地方性法规、规章对法律层面的原则性规定做了具体规定,列举了很多具体情形,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一般仅列举绝对无效的情形,缺乏相对无效情形的规定,二是列举的情形不具有概括性和系统性以涵盖所有同类情形。

绝对无效的情形应确定为:一、排除相对人私法上不可自由处分的权利,一般为具有人身性质的权利,如人格权、身份权。二、排除相对人社会法上的法定权利,消费合同领域主要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定的消费者权利。此处的社会法指公法、私法之外的第三法域。三、排除相对人程序法上的法定权利,如诉讼权。四、排除相对人依合同性质享有的主要权利,如买卖合同中获得符合明示或默示约定质量要求的购买标的的权利。五、排除或限制格式条款制定方造成相对人人身损害和故意、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害的损害赔偿责任。六、排除格式条款使用人因过错违约导致的违约责任。上述一、二、三为排除不可处分法定权利的情形,不可处分的法定权利排除了当事人处分的自由,当事人不能通过合同条款的约定改变立法的安排,格式条款排除该法定权利即是对立法安排的改变,应属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无效条款。第四项排除依合同性质享有的主要权利的情形必然使格式条款的接受方仅承担合同义务而不能享有合同利益并使其合同目的落空,这从根本上违反格式条款接受方订立合同的本意和目的,属于严重侵犯其权益的情形,法律应绝对禁止此种条款。五、六为排除格式条款制定方因过错违反义务应

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此种情形也属严重侵害相对方权益的行为,立法应禁止。笔者认为以上列举的每一种情形都是对一类行为的描述,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相比我国现有地方法规、规章的列举规定更具有系统性,涵盖的情形范围更广、更全面。

需经法院评价确定其效力的相对无效条款应包括:一、排除相对人私法上可自由处分权利的条款。二、约定的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条款,如约定相对人违约要给付高额的违约金,格式条款使用人违约则无需给付违约金。三、合同订立、变更、解除事项做出对格式条款相对人不利的规定,如相对人的沉默视为承诺。四、程序法上可约定事项不利于相对人的约定,如不利于相对人的管辖协议条款。相比于绝对无效条款仅限于立法明确列举的情形,相对无效条款在立法规定上应是开放性的,以上几项是立法可明确列举的情形,但立法应确定相对无效条款不仅限于列举的情形,其他未被涵盖的情形由法官依公平、合理的原则性规定对其效力做出判断,同样属于相对无效的情形。

参考文献:

[1]赵红梅.私法与社会法——第三法域之社会法基本理论范式[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2]吴越,李兆玉,李立宏.欧盟债法条例与指令全集[m].法律出版社,2004.

[3]邵建东,孟翰,牛文怡.德国债法现代化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