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方法 PPT课件
笔记
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 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 但收效甚微。正确的方法是: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
复习与作业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 、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 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学生应 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 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 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
书写作业时,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 程用文字书写表达;如何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都是需要学生们掌握 的。在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 ,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十分重要。
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的习惯 要有制定计划的好习惯,有当日目标、近期目标及长远目标,相信自己 “我能行”。要有实现目标的得力措施,相信“自己是聪明的耕耘者”。 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都要随时对照计划,反思自己,把欠缺的知识 与能力随时补上,自己不欠自己的帐。 2、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 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 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 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
正因为初中与小学的众多差别,我们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初一新生 带着新奇和愉悦迈进了中学大门,但半个月或一个月后,不少新生便出 现各种消极的心理症状,如讨厌上学,对成绩失望,对学习产生焦虑情 绪,对老师反感和对立,与同学不合群等等。这是为什么呢?由小学进 入中学不仅是上学地点的改变,还有随年龄的增长带来的自我意识的增 强。有的孩子小学时成绩好,在班里做学生干部,步入中学后却因为种 种原因没有能再当班干部,感到失望;有的学生小学毕业时成绩不理想 ,与同学们有一定的差距而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努力表现自己,希望 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可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等等。这些状况都可 能导致学生发生心理问题。
5、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 ,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 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 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 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 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 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 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 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 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 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 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 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许多高考状元的经验是建立典型题集和错题集,定期 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作为复习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其次要利用好课堂上的2400秒。听懂老师怎样来进入课题,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看是否与自己所 找到的重点相符。记住老师的叮嘱。老师重复的一般都是易错的地方。学习老师解题的思路和技巧。找到 自己的不足。努力回答问题,并能够在回答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商讨。心理学研究表明,带着 听课问题好奇心就强,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学习效率就高。
《论语》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 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的收获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 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什么是知识的系统化, 就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 、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 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它的好处是能把多而杂 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 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因为孤立 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
识在能够理解基础上记忆,记忆基础上灵活运用。 初中阶段,老师们不再像对小学生那样,手把手地 指导学生,学生感到中学老师不如小学老师讲授得 那么仔细,学起来吃力,有时不能完全消化吸收, 只能囫囵吞枣地咽下去。随着学科的多样化、深刻 化、要求这就特别需要初一新生从小学的依靠老师 逐步朝着独立方向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具体 表现在:不死记结论、公式,要重点掌握其推导过 程;不满足于会解题,要穷究为什么这样解;不孤 立地学知识,要将各知识点揉成一个整块;形象思 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从识记到探究的转变;不局限 于课本,还要拓展到课外。另外,还要合理分配各 科学习的时间,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 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 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 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 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 ,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 ,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 闻。
初中学习方法推荐
听课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4)听好课后小结。
思维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 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 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 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 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应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 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 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 问题,用笔划出或记入笔记。
4、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 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 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 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趁热打铁 ,学过即习。切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 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初中与小学区别
初中,是学生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少年转变和个 性逐渐形成的时期。它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它 将完成一个学生质的飞跃。这是一道难越的坎。从 小学升入初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 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发育都会面临许多新的 课题。不少初一新生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 不足,未能根据初中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结果 上初中后手足无措,出现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 学习质量和健康成长。
初中与小学相比:科目多、内容多、难度 大、要求高,作业量大。
如学习科目与内容上,初中生比小学生学习的 门类要多,而且每一门学科的内容逐渐趋于专业 化,并接近科学体系。他们面临的学科的常识性 知识越来越少,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知识的 严密性、逻辑性越来越强。
如学习方法与要求上,中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
怎样才能做到集中注意力听课呢?给大家一下建议:
首先要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休息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上课努力学习,课后的任务就是休息。如 果我们在课间充分放松,如走动走动等。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就可以使大脑学习机能区的神经细胞得到充 分的休息,这样不仅可以为下堂课的紧张学习做好体力和心理上的准备,而且可使上堂课所学的知识有机 会在大脑中不受干扰地得到“凝固”。课前一般都有预备,不要忽视这个预备,它是学习之前思维启动的 绝好时机,任何一个过程都要有一个启动阶段,就好像是汽车等都要先启动然后才能加速运行一样。这个 预备要保持静坐,把思想回收到学习上来。使一开课马上就能进入积极状态,就好像球员一样,什么时候 上场都能以最佳状态出现。再就是要回忆上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想想重点是什么,老师可能会提问什么 问题,该怎样回答。这样就会马上进入角色。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此外还要回忆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 。准备带着问题来听老师的讲课。这时还要必须检查学习用具是否准备好了。
再次要做好课堂笔记,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听得懂的,这样笔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先记下来, 这样避免了在课堂上讨论而耽误大家的时间,课下再研究,问老师,既节省了时间,又更能深化学习。
我们在学习中还在注意和老师配合,有的同学不喜欢某个老师,这样他的学习效果一定不会好,我 们要与老师配合,不能以喜好来定自己学习的目的。
如在考试分数上,小学考试的分数和初中考试的分数,是不可能等同 而论的,小学生考个90分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在初中,有时候,你考个 80分也是班级第一,小学常考90多,在初中考不及格也是可能,因为两 者不可相提并论,当然分数不能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一项指标,我 们也不能以分数论英雄,要同时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关注的是学生这 一阶段的成长经历。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 这涉及到临考准备 、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 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 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