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题

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题

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题湖水中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气候的变化。

如图是青海湖近l.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的变化。

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A.3900年B.6500年C.8100年D.1万年【小题2】在距今7500~5000年间,青海湖水位变化特征是A.逐渐B.波动C.基本小D.波动上升【小题3】与其它阶段相比,湖水盐分含量最低时期的气候特征可能是A.冷干B.温干C.温湿D.热干【答案】【小题1】C【小题2】D【小题3】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环境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水位最低,则湖水的含盐量最高。

【小题2】问的是距今7500到5000之间,先在横坐标上找到5到7.5,找到对应的波动折线,然后从右向左看,正好是盐度波动下降,因而水位波动上升。

选D。

【小题3】湖水含盐量最低,说明降水量较丰富,故选C项。

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

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

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 )①多断崖、深谷②多石灰岩溶洞③多高山、陡坡④多角峰、U型谷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小题2】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 )①减轻冰川的危害②减轻冻土的危害③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④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小题1】C【小题2】B【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大型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

四川地区地形复杂,修建高速公路时在断崖、深谷处要修桥梁,在高山、陡坡处要修隧道。

【小题2】四川地区地形复杂,暴雨集中,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修建桥梁、隧道可以有效减轻这些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读“某地理现象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地理现象是:A.地震B.台风(或飓风)C.赤潮D.梅雨【小题2】下列省区中,受该地理现象影响最大的是:A.豫B.琼C.藏D.沪【小题3】下列地区中,该灾害出现频率最小的地区是:A.东南亚B.中美洲C.孟加拉湾D.几内亚湾【答案】【小题1】B【小题2】B【小题3】D【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

【小题1】该地理现象形成于热带和副热带洋面,向西北方向的陆地移动,应为台风。

【小题2】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地区是离台风源地较近的海南岛。

【小题3】根据台(飓)风的移动路径,主要影响大陆东岸,非洲的几内亚湾位于大陆西岸,出现频率较小。

中卫市位于宁夏中部的干旱地带,老百姓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地里铺上沙砾石,种植糖分大、品质好的“压沙西瓜”,其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其他西瓜。

结合该图,完成问题。

【小题1】老百姓在地里铺上沙砾石种植西瓜,沙砾石最主要的作用是()A.减少了沙尘暴的发生频率B.增加了水分的蒸发量C.加大了瓜地的昼夜温差D.增加了该地区的降水量【小题2】本地区要更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最适合发展图中的()A.甲类企业B.乙类企业C.丙类企业D.丁类企业【答案】【小题1】C【小题2】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小题1】沙砾石热容量小,增温快,降温也快,因此,瓜地的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小题2】劳动密集型企业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工资在成本的比重较大,与乙类型企业相似。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根据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1】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B.环境和技术C.交通和市场D.原料和能源【小题2】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答案】【小题1】A【小题2】B【解析】【小题1】由珠三角向广东边远地区转移的产业类型主要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故影响该类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和地价等因素。

选择A项。

【小题2】建立产业园,将转移的企业集中到一个园区,从而节约土地,方便管理,众多关联企业集中到一齐,会节约交易成本,形成集聚效应。

选择B项。

2011年10月,由“英华达”推出的新一代国产智能手机“小米”投入市场,其所有850个零配件均通过国际市场采购。

该图为其零配件供应厂方。

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小米手机和上游企业之间的生产组织与联系属于A.工业集聚空间联系B.工业分散生产联系C.工业集聚生产联系D.工业分散空间联系【小题2】小米手机最终由“英华达”代工完成。

“英华达”企业属于A.技术密集型B.资源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D.资金密集型【答案】【小题1】B【小题2】C【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跨国公司的工业分散,相互联系。

选择B项。

【小题2】代工主要利用廉价的劳动力。

选择C项。

图8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9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

完成问题。

【小题1】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小题2】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源B.市场C.土壤D.机械化【小题3】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小题1】D【小题2】B【小题3】A【解析】【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耕地面积减小,所以导致粮食增加的原因是科技和政策因素。

选择D项。

【小题2】市场是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选择B项。

【小题3】本题考查RS的应用领域,用于资源调查、产量评估等。

选择A项。

该图中实线是某农作物收割期等值线,虚线是该作物分布北界。

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该农作物是()A.春小麦B.冬小麦C.水稻D.玉米【小题2】图中A的数值可能是()A.6月1日B.5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小题3】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可能为()A.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和季风风向C.纬度位置和地势起伏D.生产经验和耕作制度【答案】【小题1】B【小题2】B【小题3】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小题1】根据该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南方地区为主,且长江流域大约在6月初收割,判断为冬小麦。

【小题2】结合地理位置判断A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由于盆地冬春季节,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故农作物成熟较早,故判断A为低值中心。

【小题3】影响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和纬度位置。

工业结构关系可分为互补性结构关系和竞争性结构关系两种。

下表为我国部分省区之间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S),S越大,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读该表完成问题。

【小题1】与湖南省竞争关系最强的一组省区是A.桂赣B.粤闽C.滇赣D.桂滇【小题2】下列推断最可能的是A.福建向云南提供劳动力B.广东向广西提供资金C.湖南向江西提供资源D.江西向广西提供能源【答案】【小题1】A【小题2】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小题1】S越大,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表格资料显示广西、江西与湖南的S最大。

【小题2】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广西经济发展较落后,故B正确。

图11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

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其形成原因主要有()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CO2多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CO2少C.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CO2多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CO2多【小题2】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答案】【小题1】AC【小题2】BD【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植被吸收二氧化碳两方面的季节变化分析,故AC符合。

【小题2】图示长期趋势反映全球气候变暖,故导致农作物的种植北界向高纬推移,但西伯利亚不可能种植热带作物,A错误;森林的分布范围向高纬扩大,B正确;高山林线随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而上升,C错误;由于海平面上升,故北部海岸线向南退缩。

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