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技术和方法【主讲嘉宾】舒化鲁教授【课程目标】让参训人员:1.明了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内涵;2.了解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技术和方法;3.把握精细化管理实施的重点和难点;4.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实施精细化管理。
【培训方式】1、问题讨论,由授课专家提出问题后,首先由参训人员讨论,然后由授课专家归纳总结,给出答案;2、案例引导,由授课专家提出一个案例后,参训人员一起讨论分析,加深对所讲内容的把握;3、现场答疑,参训人员可现场提出自己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授课专家进行解答;4、现场练习,讲解一个技术方法后,通过现场练习,保证准确理解和运用;5、游戏启发,课程安排有启发式游戏,以通过游戏启发参训人员思考,加深理解;6、小班组织,每班不超过40人,因为是教练式培训,超过40人就难以保证互动练习效果。
【主要内容】一、精细化管理的理论思路1.精细化管理的四个要点;2.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依据:管理学的两大定理及其推论;3.精细化管理的八大特征;4.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必然发生的四大转换;5.精细化管理的目标:“8零”境界;6.精细化管理的四大原则;7.精细化管理的途径:规范化管理及其四个特征和“10化”标准;8.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六个技巧;9.精细化管理的经典案例——海尔的精细化管理;10.其它精细化管理案例——海尔、邯钢、四达、二机、通用、奔驰、丰田等企业的精细管理——点评。
二、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组织构成实施1.舒氏企业组织构成的模型;2.决策制定管理精细化的四项工作;3.组织架构设计管理精细化的五项工作;4.岗位角色管理精细化的13项工作;5.运行流程管理精细化的三项工作;6.文化建设管理精细化的四项工作;7.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技术工具——五行目标中和卡;8.五行目标中和卡的分类分析;9.五行目标中和卡中五类目标的确定方法;10.五行目标中和卡管理技术中的绩效量化管理方法。
三、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组织运行实施1.舒氏企业价值关联分析模型;2.精细化管理与企业各类价值和活动的关系;3.舒氏企业组织运行的系统思考模型;4.企业组织运行的流程结构管理;5.企业组织运行的流程活动管理;6.企业组织运行的流程责任管理;7.流程责任的四个内容及其落实途径;8.运行流程管理实施中的激励技巧和方法;9.运行流程管理实施中的绩效量化管理技术方法;10.运行实施中的4流、24个活动、78个子流程的重点。
【参训对象】企业老板、高管以及各单位、部门经理关于如何做好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今年4月局工作会在成都召开,牟文勇局长作了《抓管理拓市场强基础增效益奋力推进冶勘经济实现新的辉煌》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2007年是全局的管理年,要从管理树形象、创造未来、决定成败。
各级领导要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作为全部工作的重点,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
就如何做好我队精细化管理工作,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一、什么是“精细化管理”?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1、“精细化管理”首先是一种理念、意识主导,是岗位责任人应用已优化的岗位业务流程,并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制订的岗位年度、月、周、日工作计划,全面、具体地完成岗位责任工作任务。
“精细化管理”核心理念是“计划”“岗位流程”“执行力”,它亦可理解为在原有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要做得比原来更加细致、更加准确有效。
2、“精细化管理”是否能带来切实有效的管理效益,它的推广十分重要。
全面推广需要广大员工认真学习领会它的精神,在工作中努力运用好。
对“精细化管理”要从思想上重视它,积极接受它。
对自身来说,学习“精细化管理”完全是有必要的,是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
精细能体验个人精明、细心的工作作风,培养个人严谨扎实的工作风格。
精细不是小气,是一种深度、一种拓展。
它能培养人的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延伸成个人的内在气质、工作习惯,为以后工作、生活铺就平坦的路。
二、要认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工作内容科学量化。
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目前地勘市场已开放,我队在地勘市场中已偿到了甜头,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市场管理机制日趋完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的空间已逐步变小,要想创造效益,唯一的出路就是强化内部管理,苦练内功,向内部挖潜要效益。
因此,加强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目前非常现实的途径。
三、近期有关精细化管理工作目标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加强对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关于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宣传,清楚认识科学管理是全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的源泉,我们实行项目精细化管理目的是管理出效益,管理增效益,而不是管死。
正如牟局长所讲“不重视管理就是不懂管理,不加强管理就是不会管理”。
当然,实行精细化管理不是某一个部门或单位的事情,它需要全体干部职工群策群立,要克服“等、观、望”思想,共同来完成好此项工作。
2、加强合同管理,做好合同的评审工作项目合同管理的时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
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的攻与守。
合同管理,应严格按照合同进行工程结算,特别是以分包工程为主的项目部,承包合同的工程价款应以重新编制的施工预算依据进行确定。
合同的评审工作是合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容不得半点闪失。
要了解合同内容所包括的主要技术、标准、质量、时间;了解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程度、资质善、业务范围;提出合同的评审意见,承担评审责任。
3、做好成本预测,加强前期成本控制成本预测就是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在采取相应降低成本措施做出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施工技术条件和发展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一定时期或一个成本项目的成本水平、成本目标进行测算、分析和预见。
成本预测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
通过预测可以单位实体)降低成本,指明方向和途径,为此选择最优计划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项目部的成本预测的程度可以分为三步进行:一是掌握情报信息。
主要收集、调查、了解、掌握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资料,为成本预测提供依据;二是拟定初始目标。
根据掌握的情报信息分析、测算后建立初始目标,并发动职工讨论,选择最优的预测目标以及实施目标的方案提到二级实体负责人层讨论审定;三是确定控制目标。
即在二级实体负责人层讨论审定修改后确定的最终控制要求。
合同签订后,因个体差异,价格也肥瘦各异,一个项目,为了统一考核标准,首先要对合同价格进行复核分析,看哪些分项工程价格较高,有利可图或盈利,哪些分项工程价格较低,无利可图,然后编制内部预算标准编制标准预算,根据编制的预算和费用项目,通过对项目工程成本与标价的比较测算,把项目成本价格确定在标价的一定百分比之内。
工程成本预测方法可以依据单项工程投资分割,测算出该项工程应收取的人工费、材料费、设备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等,然后再根据单位或项目负责人编制的施工技术组织方案和降低成本措施,对该单项工程逐一测算出实际需要各项成本费用。
4、加强成本的事中控制成本的事中控制是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环节,除了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外,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控制。
(1)人工费的控制重点是定额定员的控制,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订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认真进行定员配备和劳动力安排,这样既能提高劳动生产力,又可以消除过多占用劳动力的现象。
另一方面对生产工人的工时利用也应控制,使实际消耗的工时总数不超过规定工时数。
除此之外,对职工的奖金发放必须按照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认真计算,并报劳资部门审批。
要彻底打破大锅饭的分配方式,做到按劳取酬。
要合理配备民工,加强民工管理,杜绝民工使用上的浪费。
(2)材料费的控制材料价格控制包括:①买价控制。
通过对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并公开采用招标方式;②运费控制。
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③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④工程合同科一定要制定材料计划表,并报分管领导审批,采购人员凭材料计划表购料,否则仓库人员不予验收,财会部门不予入账。
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①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低于定额用料,则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奖励;②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③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④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⑤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仓储损耗。
(3)设备使用费的控制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项目负责人根据自己的施工生产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向单位申请配备合理、经济的设备,对某些设备,以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予改造,使其具有更多的功能,大大提高效率;二是做好设备的日常性管理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减少大修费用的支出。
三是实行计划管理和建立统筹调配机制,对企业内部或项目部的设备实行统一调配,实现资源共享。
(4)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的控制其他直接费是指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二次搬运费、临时设施摊销费、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实验费、工程点交费、场地清理费等费用。
这些费用具有较大的弹性,有些可能发生,有些可能不发生,区分情况进行处理。
间接费用项目繁多,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电话费、劳动保护费、上级管理费以及其他费用。
稍微放松,极易失控。
行政办公用品,一律要有计划采购,一律要登卡使用。
(5)安全事故的预防及措施安全工作要预防为主,不应把搞好安全生产单纯看作技术性工作,而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技术上采取相应的措施,综合治理才能奏效。
一,思想上重视。
首先是项目部领导要重视。
纠正只管生产,不管安全;只抓进度,不抓安全;不出事故,不抓安全的错误倾向。
其次,要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使每个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首先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项目部门的各级领导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和职工的安全操作责任制,真正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其次,要坚持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事故漏洞。
再次,要坚持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最后,要建立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三,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