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五年来高考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部分(2)

近五年来高考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部分(2)

中国近代史高考复习专题训练(二)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选择题(共117题)1.(2012年江苏卷)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

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A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 .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C .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D .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2.(2012年上海卷)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武汉会战3.(2012年浙江卷)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C .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 .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4.(2012年海南卷)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

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A .生产关系的变革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D .金融资本的发展5.(2012年海南卷)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

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这反映了抗战时期A .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B .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C .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D .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6.(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图6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

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A .投笔从戎,参加北伐B .参加红军,反对围剿C .效法古人,抗战救国D .投身革命,反对美蒋7.(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7题)“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8.(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9题)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

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

”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9.(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8题)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10.(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12题)右图是台湾回归的重要场景,它表明被日本占领了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这一历史时刻是在A.1943年 B.1945年 C.1997年 D.1999年11.(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17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A.东渡黄河 B.北渡长江式 C.跨越陇海线 D.挺进大别山12.(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6题)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13.(2009年海南高考18题)“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A.1912--1919年 B.1920--1926年 C.1927—1936年 D.1937--1945年14.(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4题)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

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B.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D.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15.(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3题)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16.(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18题)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对日战略方针是A.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B.发动群众,全面抗战C.依赖国际援助,持久抗战D.持久消耗,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17.(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6题)图5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18.(2009年上海高考22题)“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19.(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17题)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这支军队是A.八路军 B.新四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20.(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囗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囗不明囗。

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

”(注囗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21.(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0题)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

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

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22.(2009年广东高考9题)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

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

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直接管辖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23.(2008年海南高考20题)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4.(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图8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

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25.(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21题)蒋介石的庐山讲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此讲话发表于A.华北事变之前 B.西安事变之前 C.七七事变之后 D.八一三事变之后26.(2008年广东高考10题)“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

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

”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27.(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11题)1940年5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自忠在一次会战中与日寇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周恩来称为“全国军人楷模”。

这场会战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28.(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6题)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29.(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8题)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

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

”这主要反映了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30.(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10题)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握手。

国共两党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正式实现的标志是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②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③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④国共两党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31.(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32.(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8题)《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