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条件 (2)2.1工程概况 (2)2.2基坑周边环境及条件 (3)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4)3.1工程地质条件 (4)3.2水文地质条件 (5)4 不采用帷幕隔水方法理由和依据 (9)5 基坑涌水量计算 (10)5.1基本参数 (10)5.2计算基坑涌水量 (10)5.3预估总抽水量(Q Z ) (12)6 降水和排水系统设计 (13)6.1基坑降水设计 (13)6.2降水和排水系统设计 (13)7 降水管井施工 (14)7.1放井位 (14)7.2挖泥浆池 (14)7.3挖探坑 (14)7.4成孔 (14)7.5换浆 (14)7.6吊放井管 (14)7.7填滤料 (14)7.8洗井 (15)7.9水泵安装 (15)7.10铺设排水管网 (15)7.11抽降 (15)7.12水位观测 (15)7.13抽降及维护 (16)8 管井降水对施工安全和环境影响的评估 (17)8.1分层总和法计算附加沉降 (17)8.2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7)8.3防止降水井施工和抽水产生地下空洞的措施 (17)9 抽水量计量方法、计量设施和措施 (19)9.1沉砂池的位置、计量方法和仪器型号 (19)9.2排水计量的检查和维护 (19)9.3减少抽水量措施 (19)10地下水综合利用 (20)1 编制依据1.《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门诊综合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通州区潞河医院门诊综合楼工程》平面布置图;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5.《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6.《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J/T0148-94);7.《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10.《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11.《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GBJ01-51-2000);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3.《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14.《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5.北京市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和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
2 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条件2.1 工程概况潞河医院门诊综合楼工程位于通州区潞河医院东北侧,西侧距新华南路约150m,南侧距玉带河大街约73m,北侧为武定庵胡同,东侧距通州区中医医院约70m。
地下部分东西长约126.875米,南北宽约87.6米,总建面积70800平方米。
表1 工程概况一览表表2 基坑工程一览表2.2 基坑周边环境及条件本工程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南路东侧和玉带河路北侧,潞河医院院内;南侧距潞河医院手术病房楼和内科病房楼19.14米,西北角外侧及北侧有小区6层住宅楼,最近处8.61米。
1.基坑临近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与基坑的位置关系基坑北侧6层住宅楼,距基坑最近距离为8.61米,基坑西北角6层住宅楼距基坑最近处12.86米,基坑东侧一层平房最近处距基坑10.59米;基坑南侧手术病房楼和内科病房楼距基坑最近处19.14米,场地南侧的玉带河路距基坑60.89米,场地西侧的新华南路距基坑114.34米,道路下的市政管道距基坑均较远,场地内据了解无电力、上下水、人防等市政设施通过。
2.临近道路特征和使用情况新华南路(南北向)为本工程所在位置的主干道,宽60m ,昼夜车流量较多;玉带河大街道路宽40米(含量侧人行道),仅能作为施工时的辅助用道。
基坑与周边环境位置关系见下图(图1)所示。
8.6110.5910.6413.8816.5419.1415.9712.86-16.66=9.04m±0.00=25.70m-15.86=9.84m -18.86=6.84m 3.00 6.185.525.007.559.2012.55门诊综合楼地下室范围图1 基坑周边环境位置关系平面图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门诊综合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编号:2011技036,日期2012年8月14日),本工程场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如下。
3.1工程地质条件1)气候条件北京市根据区属典型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夏季比较炎热,冬季比较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11℃~12℃,7月份平均气温25℃~26℃,1月份平均气温-4℃~-5℃,北京地区属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为南北风向转换季节;风速季节变化明显,春季平均风速最大,年最大风速可达22m/s。
北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50~660mm之间,降水量季节性和年变化较大,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汛期(6~9月份)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冬季(12月至来年2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左右。
北京地区日照时数约2700小时,年总辐射约5350兆焦耳/平方米﹒年。
北京地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843.8mm。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和《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1-501-2009),拟建场取地基土标准冻结深度为0.8m。
2)场地现状地形及地物概况拟建场地地形基本平坦,勘察期间测量的钻孔孔口处自然地面标高为23.63~25.48m。
目前场地范围内原有房屋已基本拆除。
场区附近分布有现状医院办公楼,居民楼及施工临设等。
3)地层土质及岩性特征概述根据对现场钻探、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将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勘探深度范围内(最深33.0m)的地层,按成因类型、沉积年代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两大类,并按岩性及工程特性进一步划分为7个大层及亚层。
现分述如下:表层为一般厚约1.3~5.20m(局部12#孔附近为10.00m左右)的人工堆积之放渣土①层及粘质粉土素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①1层。
人工堆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的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重粘质粉土、粘质粉土②1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②2层及粘土、重粘质粉土②3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③层及粉质粘土、重粘质粉土③1层;细砂、中砂④层,圆砾④1层及砂质粉土④2层;中砂、细砂⑤层及粉质粘土、重粘质粉土⑤1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⑥层,细砂、中砂⑥1层,重粘质粉土、粘土⑥2层及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⑥3层;细砂、中砂⑦层及粘质粉土、粉质粘土⑦1层。
上述各土层的分布情况及其工程性质指标参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附表1(“地层岩性及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3.2水文地质条件1)勘探期间实测地下水位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期间(2011年3月上旬及2012年7月上旬~中旬)于钻孔中实测到2层地下水,现场实测的各层地下水水位情况及类型参见下表3。
表3 地下水水位量测情况一览表根据场区地层及区域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分析,工程场区浅部局部可能存在上层滞水。
2)浅层地下水位动态工程场区层间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迳流型,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迳流方式补给,以地下水侧向迳流及越流为主要排泄方式,其水位年变幅一般为1~2m。
工程场区承压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迳流型,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迳流方式补给,以地下水侧向迳流及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方式;其水位年变幅一般为1~3m。
3)历年高水位调查工程场区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为18.50m左右(不含上层滞水)。
历史最高水位标高为22.00m左右。
4)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期间于4#、5#、7#及21#钻孔内分别采取上述第1层地下水及第2层地下水试样各1件,于5#、7#及21#钻孔内分别采取上述第2层地下水各1件(共7件),并进行了水质分析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有关标准并按不利原则综合评价:拟建场地上述各层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均有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作用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
场区典型地质剖面见下图所示。
4-4剖面3-3剖面6-6 剖面图2 典型地层剖面图4 不采用帷幕隔水方法理由和依据从上述3个典型地质剖面图可以看出,由于下伏相对隔水层顶板起伏很大,或者由于细层厚层透镜体的存在,使得在基底标高-16.66米(绝对标高9.04米)以下5米范砂、中砂⑥1围内不存在连续、稳定的相对隔水层,因此可以认定符合建委和水务局规定的技术不可行的条件,可以进行施工降水。
5 基坑涌水量计算根据地勘报告剖面,经综合、平均,形成以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化图,作为涌水量计算的地质模型。
5.1 基本参数A—基坑降水面积 CAD图纸直接量测12099.48m2k—渗透系数(m/d),选取18m/d(综合考虑)。
H—潜水含水层厚度(m),以2012年平均水位标高13.00m计算含水层厚度,隔水层顶板平均标高3.50,含水层按9.50m进行考虑计算。
S—水位降深(m), 绝大部分区域水位需降至-17.16m=8.54,降深取4.5m(局部加深区基底标高为-18.86米,水位需降至-19.36米,但因范围很小,可通过局部加大井深的办法处理,且此范围水位需保持到-19.36m的降水时间很短,涌水量忽略此处影响)5.2 计算基坑涌水量①计算矩形基坑等效半径(r 0):r0= /A=62mS2=117.7m②计算降水井影响半径(R): R=KH③基坑涌水量(Q):计算模型: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图3 涌水量计算概化图式中:Q──基坑日涌水量,m3/dk──渗透系数,k=18m/dH──澘水含水层厚度,H=9.5mS──基坑水位降深,S=4.5mR──降水影响半径,R=117.7mr──基坑等效半径,r=62.0m计算得:Q =3465 m3/d5.3 预估总抽水量(Qz)d Q Q z ⋅⋅=β式中:z Q —总抽水量(m 3)β—经验系数。
本工程拟定有效抽水工期为120天(拟建建筑物地下2层,正常施工工期为100-120天,从开始抽水到基坑肥槽回填的有效时间预计不超过120天),根据相关文件(完整井),取β=0.9Q —基坑日涌水量(m3),Q =3465 m3/dd —抽水时间(d ),d=120天 Qz=120×3465×0.9= 374220 m 36 降水和排水系统设计6.1基坑降水设计按井间距8米布井,基坑周边总共布井60口。
基坑中心布疏干井6口。
总共施工降水井66口。
单井抽水量q=3465/60≈57.7 m3/d采用3m3/h的抽水泵即可满足要求。
通过上述设计,得出降水设计结果如下:6.2 降水和排水系统设计1)降水系统设计拟建基槽上槽口外1.0m的位置布置降水井,共设60口,井深25m,井间距为8m,井深详见附《降水井平面布置图》,井径均为Ф6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