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地方文化4

云南地方文化4

1正确答案:抚仙湖22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云南设置郡县,开了一条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的通道,称为1正确答案:五尺道32分印染工艺是云南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文山苗族在传统染色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代染色工艺文化的活化石。

1正确答案:扎染2正确答案:蜡染42分具有1正确答案:建水朱家花园52分摩梭人婚俗“男不娶女不嫁”,夜晚男方到女方家走访、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

因为是由男162分其男女尤其是男子,都喜欢在身上尤其是手臂上纹身,其图案多为龙、蛇之类,不仅过去流行,至今仍然流行。

1正确答案:傣族72分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后,滇缅公路被切断,中国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

为化解这个局面,根据中美英三国盟军决定,征军,十万大军迅速从云南边境进入缅甸。

1正确答案:第五军2正确答案:第六军2正确答案:第六十六军82分中国著名大众哲学家,曾经为毛泽东的哲学顾问的云南腾冲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是生于昆明、祖籍1正确答案:艾思奇2正确答案:孙髯翁34正确答案:聂耳92分云南省拥有的6。

1正确答案:建水2正确答案:巍山3正确答案:会泽102分1正确答案:东巴教2正确答案:本主教3正确答案:毕摩教二、问答题共4题,40分110分云南的旅游片区是如何划分的?各有何特色?•参考答案:答:根据地理位置的邻近性和旅游资源的相似及互补性,可将云南划分为六大旅游片区:(1)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以高原湖泊、名胜古迹、人造景观为代表;(2)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以雪山峡谷、高山动植物、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为特色;(3)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以热带雨林、边境风情、风景河段为代表;(4)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以“立体气候”生态景观、火山热海、翡翠玉石购物品等为代表;(5)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以喀斯特景观、区域边地文化为代表;(6)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以瀑布群、大江源头、朱提文化为代表。

210分南诏大理国文化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中国西南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是全面发展的文明社会,其文化呈现出开放多元、兼容和谐的特征,分析其文化地理学方面的原因,即探寻文化与地理环境间的关联、多元文化交融的互动关系,阐明了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和影响,使客观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主观人文环境因素(即主观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了始终以中原华夏文化为内核、多民族开放多元、和谐发展的民族文化特色。

云南属于多山的高原地形,期间分布着盆地、河谷、丘陵、高山,有坝子、有河谷、有高地,类型多样,气候和土壤也呈多样性,导致了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多种民族种群的不同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云南各民族源流复杂,经历了不断迁徙、融合、分流的演变过程,在地理分布上形成了各民族交错居住的形势,这样必然会带动文化冲突、融合及创新,通过相互间思想文化的同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产生文化的变迁,整合了个民族间的各种利益关系,逐渐形成了共同认可和信仰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

2.主观人文环境因素分析,即多民族共同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的形成交通的发达、民族的迁徙、文化的碰撞,出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寻求社会稳定进步的主观意愿以及多民族聚居的客观历史现实和团结和谐的主观思想要求,面对新知带来的文化震撼,人们为了现实的需要,善于把传统和历史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试图淡化旧的历史约束,越过传统的文化边界,融入新的知识和经验中。

宗教和儒家思想及其价值体系的形成,应该是人类文明成熟的标志。

在各种文化之间的冲击、交流和碰撞之中形成的宗教和并非宗教的“儒教”却影响着成千上万人的生活、行为、伦理、道德,并经种种磨难而仍能长存于世,……原因就在于他们是文化杂交中形成的,是留存于心的伦理道德体系。

宗教信仰方面的共同性,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相互间的尊重和容纳度。

儒家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核心,对南诏大理国从思想领域、伦理道德规范到具体的治国之道的影响都是十分深刻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汉文化对南诏与唐之间的政治关系起到了极强的调和、整饬作用,在政治矛盾表象下代表先进文化的汉文化,始终成为维系西南与内地、少数民族与汉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内在动力”可南诏大理国时期,吸收了内地儒学文化的基本要义,并以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整合,成为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释儒”群体的出现,是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盛行、与本土文化融合的结果。

“释儒”群体的出现是具有新的民族特征的文化现象,既有多元文化的契合又保持了本土文化的个性特色,具有明显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他们是通晓佛教义理又深谙儒家学说的知识分子阶层,文化修养极高。

他们的出现加速了佛教密宗的地方化进程,成了宗教的布道者、文化的使者,并广泛参与到统治阶层对国家民众的统辖之中,便于统治者进行以教化为核心的思想意识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管理。

这是民族文化从善如流、自我更新、不断突破创新、增强生命力的体现。

多元文化的相互尊重、相互补充,丰富和提升了民族文化的品位和成就,这是在“社会集体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思想、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

南诏大理国尽管地处西南边疆,仍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出于多民族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即客观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民族融合和多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是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开放多元、兼容和谐特征形成的文化地理学因素并影响深远,元始书院逐渐盛行,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耕读传家的风气,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310分云南人民滇西抗战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特点:滇西抗战是典型的全民抗战。

生活在滇西战场上的所有民族和部族都参加了抗战?共计有30 个以上民族和部族。

参加滇西抗战的武装力量计有国家军队和地方部队?正规军和游击队及民众武装汉族武装和少数民族武装?地方政府武装和土司武装等。

滇西抗战是二战中作战方式最多的一个战场。

共计20 余种作战方式。

作战武器从原始的弓驽长矛大刀到现代化的飞机大炮坦克火焰喷射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古今俱全。

滇西抗战是二战中地形和气候最复杂的一个战场。

地形有高山丘陵河谷平原海滨。

滇西抗战除了要战胜敌人外还要战胜自然?致使代价成倍增加。

滇西抗战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那就是第二战场的作用即亚洲第二战场中国第二战场。

与欧洲第二战场?盟军参战总兵力3 00 万?相比除规模不可比之外其他方面都可以比较尤其是战略意义的比较。

两个战场的开辟都对东线主战场起了战略配合的作用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欧洲第二战场由美英开辟没有东线战场苏联参加?滇西抗战由中美英开辟中国不仅在东线单独作战?而且也是西线滇西抗战的主力。

欧洲第二战场是在东线苏德战场苏军转入反攻后开辟的?滇西战场是在东线正面战场大溃败的情况下开辟的。

欧洲第二战场抗击的是德国西线防守部队?滇西抗击的是转战大半中国和东南亚的日本精锐之师。

欧洲第二战使德国陷于两线作战?滇西抗战使日本陷入三线作战。

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滇西抗战稳定了亚洲和中国的战局。

欧洲第二战场与苏德战场同时结束滇西抗战先于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结束滇西抗战胜利时东线战场大反攻还没有开始。

欧洲第二战场的胜利失去了对东线苏德战场战略支持的意义?滇西抗战的胜利对东线战场起了巨大的战略支持作用。

意义: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达八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滇西抗战是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军队最早向日军发起的战略性反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滇西抗战是亚洲反法西斯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之一。

在这场主要发生于保山、德宏、怒江、临沧一带的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的战争中中国远征军、美英等国盟军、爱国华侨和云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颂歌滇西各族人民更是同仇敌忾、倾其所有参军的参军支前的支前劳军的劳军配合军队内惩汉奸、外御强敌在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经过1942年3月至1945年1月延续近3年的艰苦战斗中国军民逐渐扭转了最初的败局将进犯日军阻隔在怒江西岸进而由卫立煌将军挥师20万中国远征军将士强渡怒江向滇西日军发动全面反攻毙敌21000余人终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国门取得了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

滇西抗战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这种精神与意志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不甘屈辱、不甘亡国灭种、不甘为日本侵略者当牛做马的民族气节。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我们的民族正是依靠这种特有的民族精神、意志与气节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滇西抗战胜利 60 周年后的今天?传承和延续这样的民族精神并以之时刻警醒后人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永远缅怀那些为国家、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雄们永远牢记那段捍卫国门亮剑滇西的日子向那些永垂不朽、历经磨难的老兵们致以我们最高的敬意向勤劳、纯朴、善良、勇敢的滇西人民献上我们由衷地赞美和祝福?在他们身上我们真实的感受、触摸到了真正的“大国之魂”。

?410分简述云南民族饮食的文化内涵。

•参考答案:总体来看,云南的饮食文化,以表现出受川味辛辣、注重小吃的深刻影响,菜肴讲究鲜嫩,原料采用及烹饪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具有云南地方和民族的鲜明特色为基调以兼收并蓄、体现多种文化的交融为主要特征。

其文化内涵,一方面具有千余年来云南历史发展累积的深厚积淀,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近数十年吸收国内外多种文化的色彩。

云南饮食文化以本色突出、复杂多元和丰富多彩而引人注目,同时其发展程度有限,在原料加工、菜式设计、规范操作和相关文化的打造、宣传等方面,较先进省份稍逊一筹,未形成被烹饪界认可的“滇式菜系”。

中国烹饪界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说,或进一步扩展为地方风味十二流派,均无云南饮食文化的位置,难免使人感到遗憾。

三、论述题共1题,20分120分谈谈你对云南民族服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答案:美有审美价值是服饰追求的基本功能之一。

从远古人类服饰的产生到现代服饰的发展变化,始终都离不开人类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心理驱动。

同样,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同样也受到各民族审美意识与审美观念的深刻影响,使其以鲜明的特色、精美的工艺、各异的样式和独特的风韵著称于世,其间所表现的美是极其丰富和多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