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4年中考语文押题试卷红心中学 高维新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6分)①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黑云压城城欲摧, _______ 。
⑤ _______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⑥ ______ ,奉命于危难之间。
⑦ _______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⑧ _______ ,赢得生前身后名。
(2)请默写李贺《雁门太守行》后四句。
(4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栩栩如生,每一个字,形象不同,意思jiǒng然有别,即便是同一形象,其意思又分甲乙丙丁,决不能囫lún吞枣,来个“大概是”、“差不多”,要如猛将用兵,直是鏖战一阵;如酷吏治狱,直是推勘到底,决是不恕他方得。
同时,还要有上天之动、日月之行的不懈劲,学之行之,思之精之,不仅达其以字育德、启智、修身、促美的功效,还要多用于实践,有益于行。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3分)Jiǒng( )然有别 囫lún( )吞枣 推勘( )到底(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
(2分)(3)“博大精深”中“博”在文中的意思是__,“栩栩如生”中“栩栩”的意思是__。
(2分)(4)本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2分)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水浒》中,宋江一打祝家庄失利,被困盘陀路,幸亏______探庄识路标,众英雄才脱险。
二打祝家庄又失利,王英、秦明等被擒,但林冲活捉了______。
(2)《童年》里,为外公干了一辈子的老裁缝格里戈里因______被舅舅解雇,沦落为______,阿廖沙为此感到难堪。
4、某校九年级开展以“百善孝为先”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1)、“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反响热烈,在全社会掀起了讨论热潮。
活动前,同学们都想邀请当地荣获“最美孝子”称号的马叔叔来为大家讲几句话。
可是,马叔叔因为有一个重要的活动要出席,不能满足大家愿望。
假如你是马叔叔,你会怎样对同学们说?(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新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7月1日起实施。
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违法。
“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这种做法你是否支持?为什么?(3)、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深感收获颇丰,下面是某同学所写的活动感受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孝心的伟大与崇高。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天真烂漫的少年,我们一天天长大,是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并扶养我们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应该孝敬父母,___________。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为父母尽一份孝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①“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孝心的伟大与崇高。
”这句话缺少主语,应删去“______”或“______”。
②“是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并扶养我们健康成长”存在搭配不当应将“______”改为“______”③请你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上下句连贯。
二、阅读老人跌倒扶不扶不只是道德问题钟海之①2014央视春晚被网友热议最多的莫过开心麻花小品《扶不扶》。
其经典台词“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被不少网友、观众热议并竞相转发,小品还被戏称为“全球华人老太太讹人教学录像带”。
②不少人都认为,这个小品深刻地拷问了社会道德,既拷问了搀扶者的道德良心,更拷问了跌倒在地、需要被搀扶的老人的道德良心。
③曾发生在四川达州的“三名儿童扶老人后被索赔”事件,终在5个月后经警方调查确认,老人系自行摔倒。
老人也因涉嫌敲诈被处以行拘。
而在近期,广东汕头高中生也因扶老人反被索赔,终在报警找到目击证人后,还己清白,老人上门道歉。
④甚至有人极端地认为,一些老人的道德水准已降到“零度”以下,称他们的道德为“冰点”道德。
在西安,一位老人索座不成,坐在少女腿上;还有在楼道里乱堆东西、将公共体育设施拆毁卖废铁等不文明现象,似乎给人一种印象:一些老人道德水准偏低。
⑤老人跌倒扶不扶,难道拷问的只是社会道德问题吗?难道拷问的只是每个人特别是被搀扶老人的道德良心吗?⑥其实,老人跌倒扶不扶,不只是道德问题。
⑦因此,在这些看似社会道德良心被无情的“软性钢刀”捅得鲜血淋淋的搀扶事件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搀扶者被“软性钢刀”捅伤后流血的伤口,还要寻找被捅得复杂因素。
⑧有哪些复杂因素呢?⑨道德良知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今日大陆一些人的法律意识欠缺,加上某些地方法律机构的判处失当,给社会道德投下阴影。
“跌倒老人扶不扶”这不只是简单的道德问题,更是社会治理的综合问题。
⑩今天不乏这些现象:法制观念淡漠,对个人权利的边界没有清醒的认识,进而导致公共意识的缺乏,有老人在公共花园开菜圃,有老人在闹市区占着人行道卖小菜等。
正如已故社会学者费孝通所指出,在个人权利伸张的社会,是有如一捆捆筷子组成,整齐有序而人人平等,有着个人权利还有对等的公共义务。
而当个人对自身权益缺乏约束,就只剩下人性中的自私,不顾他者。
再在各种运动驱使之下,由于法制观念的缺失、社会的无序,又使得人们的恶性缺乏约束,敲诈、好占便宜、以怨报德,等等。
个人道德与体制机制不是相互隔绝的,人类发展史证明,从生态系统到社会系统,每一个要素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互生共生的关系。
以一些老年人为例,缺乏法纪约束导致了非理性,乃至社会失范。
而司法执行机构的判断失误,又误导了社会心理和行为。
我们的社会,应该是道德良知的光辉照耀人心,法制约束的栅栏维护人心。
让13亿中国人付不起一个跌倒在地的老人的悲剧不再上演吧!5、说说第①段写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在文中的作用。
(4分)6、第⑤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7、联系第⑦段内容,画线句中“软性钢刀”指什么?(3分)8、请简要分析第⑩段的论证方法及其在文中的好处。
(4分)9、本文鲜明地提出“扶不扶”是“社会治理的综合问题”这一观点,作者认为有哪些“社会治理的综合问题”?(4分)时间都去哪儿了黄程程1、记得去年年底,父亲突然提出让我给他买一顶假发。
2、父亲谢顶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我仔细回忆了再回忆,也不记得父亲的头发,是从我多大的时候开始变成这样的。
过早失去黑发的父亲显老,三十多岁时就像是四十出头,在我心里,父亲始终是四十出头,他三十多岁时候是,他现在仍是,即使现在他已年过半百。
3、新年到来,某一天我回到家,惊见父亲竟然戴着假发。
这样一头黑发的父亲,我只在照片里见过。
戴上假发的父亲,仿佛年轻了十岁。
恍惚间,我看见他眼角的皱纹,看不见他不再挺拔的脊背,仿佛穿越了时空,我与已不复记忆的我年幼时的父亲相遇。
4、2014的春晚捧红了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伴随着歌词“……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大屏幕上出现了一组照片,大萌子30年父女情将我的思绪带远了……我们家的照片,多年来也攒了厚厚一沓,其中寥寥无几的父女合影,无须找寻,尽数藏在我的脑海中,我拂去尘封的灰烬,缓缓翻阅着岁月的相册。
5、第一张是我两岁,那是一个冬天,大地被雪铺上了一层白。
父亲蹲在小小的我身边,一只手搂着我,我的个头与他肩膀齐高,那个时候,他还有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
小时候的我脸圆圆的,肉嘟嘟的。
长大后时常能听到父亲抱怨,你不如小的时候可爱了。
初听的时候我不以为然,现在我理解了,我对童年的记忆已经斑驳灰暗了,父亲的记忆却还鲜亮着,在他眼里,那个胖乎乎,说话咿咿呀呀,走路摇摇摆摆的小姑娘永远月长不大。
6、第二张是我上小学,那是一个夏天,我们一家去沣峪口。
我站在小溪中间的大石上,父亲依旧蹲在我身边,那时他的头发已经被时光带走了,而我身高也超过了蹲着的他的肩头。
那次是从小到大唯一一次,我们全家一起出去玩。
照片之外,我记得,山岩俊秀;我记得,树木葱茏;我记得,小溪清澈见底;还有一座敬业寺,隐藏在深山之中。
翻过这张照片的时候,我的耳畔隐隐约约传来了无忧无虑的笑声,很轻很远……7、第三张是我上初二,那是一张珍贵的艺术照。
初二时,家属院旁新开的一家婚纱摄影店开业酬宾。
照片上,父亲西服笔挺坐在中间,母亲穿着一身雪白的婚纱偎着他。
时间带走了他们的青春,包括母亲的身材,父亲的头发。
我站在父亲另一侧,仿佛是我偷走了他们的韶华……8、第四张……没有第四张了。
这么多年,我和父亲的合影,就只有这么屈指可数的三张。
这些年,父亲都在忙些什么呢,他在忙着养家。
9、高中毕业那年,我的录取通知短信发到了父亲的手机上,时隔六年,他已换了手机,可是那条短信他至今没有删。
每次他翻开那条陈旧的短信,仿佛时间都定格在了一刻,那是他心里辉煌骄傲的一刻,他的女儿如愿以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10、大学四年,父亲没有去学校看过我一次,因为他觉得卖书的他会让我在同学面前没面子。
虽然我一次次表示我并不觉得,但是他仍坚持他的想法,执着到最后。
我多想挽住父亲的胳膊,带他去看看我住过的地方,沿着我昔年求学的足迹,把图书馆、每栋教学楼还有操场都一一指给他看。
父亲,虽然我早已毕业,但是不要紧,还来得及,等你卸下你心里的包袱,我带你回去看看,好吗?11、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些年,这条路,本是他牵着我;渐渐地变成了我与他并肩同行;再后来,我走到了他前头……12、因为那顶假发,让我切切实实意识到,父亲老了;也让我真真正正看清,在我心中,父亲始终年轻。
13、《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完了,我的耳畔却响起了另一支歌———《父亲》: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10、文中既照应第1段又表达了作者感情的句子是:(3分)11、第6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12、文中为什么要向我们详细展示三张照片?(6分)13、赏析第11段中画线的句子。
(4分)14、本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了一个真实的父亲形象,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父亲这一形象的理解。
(4分)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