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试验设计

临床试验设计


随机 对照 盲法
以上是临床试验的三个基本原则,在下面 的临床试验设计中将分别对这些原则进 行具体阐述。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15
临床试验设计
1.明确研究目的
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考核新的诊断、 治疗方法还是评价一种或几种新药? 通常一次临床试验只解决一个问题。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16
临床试验设计
临床试验设计
6.随机化分组 临床试验分组的原则是能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具 有可比性。 所谓两组具有可比性主要是指:
①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可比;
②两组研究对象对某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敏感性相同 或相近。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25
临床试验设计

常用方法
(1)简单随机分组(simple randomisation): 在临床试验中,常用的随机分配方法是随机 数字表法 (2)分层随机分组(stratified randomisation)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18
临床试验设计

所有研究对象对研究知情认可.即了 解研究目的,研究过程,可能的收益 和危害等。研究对象必须签订《患者 知情同意书》。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19
临床试验设计
3.选择研究现场

医院,根据不同临床试验目的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 医院开展。 根据相关临床试验的要求,考虑到合格对象的收集、 样本的代表性等问题,很多临床试验需要由几个独 立的临床中心合作进行,这类临床试验被称为“多 中心临床试验”。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29

临床试验设计

安慰剂效应 是指某些疾病的患者由 于依赖医药而表现的一种正向心理效应。 因此,当以主观症状改善作为疗效评价 指标时,其“效应”中可能就包含安慰 剂效应,这需要合适的对照组来比较以 得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30
临床试验设计
设立对照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标准疗法对照 2)安慰剂对照 安慰剂通常用乳糖、淀粉、生理盐 水等成分制成,不加任何有效成分,但外形、颜 色、大小、味道与试验药物极为相似,仅凭肉眼 不能区分。 3)自身对照 4)随机对照 5)交叉对照
效果指数(index of effectiveness,IE)
P1 IE 100% P2
P1、P2分别为对照组发病率和试验组发病率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37
临床试验的实施

预试验 培训 结束实验 所谓破盲是指任何非规定情况下的盲底 泄漏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38
临床试验的资料处理与分析
13
临床试验设计步骤及其基本原则

在开始实施一项临床试验前,应该制定周密 合理的试验方案,其内容应包括试验背景、 试验方案、组织和实施程序、结果评价指标 和方法等。一般在临床试验开始后,没有特 殊情况不能对试验方案做任何改动,尤其是 在新药的临床试验中。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14
基本原则

(3)整群随机分组(cluster randomisation):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26
临床试验设计
7.设立对照
在研究干预措施的效果时,直接观察到 的往往是多种因素的效应交织在一起的 综合作用,而合理的对照能成功地将措 施的真实效应客观、充分地识别出来, 使研究者得以做出正确评价。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27
8
临床试验
有效应 实验组 随机化分组 研究对象 (病人) 有效应 对照组 无效应 图2 临床试验示意图 无效应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9

临床试验常用于评价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 的效果,有时也用于评价新的诊断方法发 现病人的能力。
通常,临床试验的干预措施不属于一级预 防,因为它的目的不是防止疾病的发生, 而是改善或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首先将研究资料进行核对、整理,然后 对资料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特 别需要注意的是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衡性 与可比性的比较。
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39
流行病学实验偏倚的控制
㈠排除(exclusions) ㈡退出(withdrawal) 1.不合格(ineligibility) 2.不依从(noncompliance) 3.失访(loss to follow-up)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10
临床试验的主要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是临床试验中应用最广的一 种。将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或 多种比较组,分别接受试验措施和对照措 施。对照组是产生试验组对象的总体人群 的一个随机样本,代表性较好。但是,在 实际的工作中完全随机往往难以实现。
方便-即选择易于观察和测量并且易于为受试者所接 受的指标。
35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临床试验设计

常见的效果指标如下:
治疗的有效例数 有效率= 100% 治疗的总例数
治愈例数 治愈率= 100% 治疗例数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36
临床试验设计
保护率(protective rate,PR)
P1 - P2 PR= 100% P1
2.确定研究对象
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包括试验组和对 照组。选择研究对象应制订严格的纳入和 排除标准 ,这些标准应以书面形式明确 规定,并严格执行。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17
临床试验设计
一般选择研究对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对象 选择预期发病率较高的对象 选择干预对其无害的对象 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对象 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4
发病 实验组
随机化分组
研究对象 (未患病者)
不发病 发病 对照组 不发病
图1 现场试验示意图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5
2 . 社 区 干 预 实 验 (community intervention trial) , 也 叫 社 区 干 预 项 目 ( community intervention program , CIP ) 或 者 社 区 实 验 (community trial),其研究对象基本单位是社 区人群而不是个体。有些实验研究不适合以个体 为单位来进行,而更适合于以社区或某一地理区 域为单位来划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如食盐加碘预 防地方性甲状腺肿、自来水加氟预防龋齿等。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6

3.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研究对象基本单 位是病人个体。在药物的III-IV期临床试验效果 评价中,通常,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 组和对照组,给予实验组某种干预措施(新药或 新疗法),给予对照组安慰剂或现有的或传统的 治疗方法,然后通过一系列临床、实验室或物理 检查指标,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相应的疾病或健 康状态差异,从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2
σ:为估计的标准差; d:为两组主要评价指标均值之差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23
临床试验设计
5.确定试验的观察期限
在进行临床试验设计时必须明确观察 的时间,包括研究的起点和终点。根 据不同研究目的及试验本身特点,所 确定的观察期限应符合疾病规律以及 干预措施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24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11
临床试验的主要类型

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是指对照组与试验组的 对象同时进入研究,但是研究对象进入哪一 组并非随机分配。这样的方法简便易行,易 为研究对象和观察者所接受,有时是出于满 足伦理学要求,但是这样的研究设计试验组 和对照组对象的均衡性往往较差,较易影响 临床试验的结论。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12
临床试验的主要类型



交叉设计试验即在试验过程中将研究对象随 机分为两组,在第一阶段,一组人群给予治 疗措施,另一组则为对照组,治疗措施结束 后,两组对换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此类设计仍需要在两阶段试验中设立一定时 间长度的洗脱期 主要用于评价慢性易复发疾病,如哮喘。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40
临床试验的伦理学问题
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工作中,研究者必 须遵循下列基本的伦理学原则:
①知情同意原则:研究对象有权选择, 并有权了解该研究对健康的危害性及可获 得的结果,这就是知情同意( informed consent)。

Z N
2 P 1 P Z P1 1 P1 P2 1 P2
P P
1 2

2Hale Waihona Puke 2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22
临床试验设计

连续变量样本大小的计算:HIV病毒负荷、 血糖、血压、血脂和胆固醇等计量资料
2 Z Z N 2 d
2
况。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33
临床试验设计

与上述盲法对应的是非盲法,又称开放试 验(open trial),即研究对象和研究者 均了解分组情况,试验公开进行。适用于 有客观观察指标的临床试验 。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34
临床试验设计
9、资料分析
选择评价指标基本原则是: 客观–即选择客观的定性或定量的指标; 真实(敏感)-即选择真实性(敏感性)较高的指标; 可靠-即选择可靠性较高的指标;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20

临床试验设计
4.估计样本量
影响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①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疾病的治愈率或有 效率 ②第Ⅰ类错误概率α
③ “把握度”
④单/双侧检验 ⑤分组情况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21
临床试验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