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峰市松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赤峰市松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赤峰市松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赤峰市松山区人民政府2019年4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修编背景 (6)第一节区域概况 (6)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8)第三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结论 (9)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第二章规划目标 (14)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 (14)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15)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6)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 (19)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9)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21)第四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26)第一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6)第二节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27)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 (29)第一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29)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31)第三节乡镇土地利用控制 (32)第四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控制 (34)第五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措施 (34)第六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和布局 (36)第六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37)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 (40)第八章土地整治 (44)第一节土地整治的目标 (44)第二节土地整治具体措施 (47)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49)第十章规划调整完善实施措施 (51)第一节法律保障措施 (51)第二节行政保障措施 (51)第三节经济保障措施 (52)第四节社会保障措施 (52)第五节技术保障措施 (53)附表 (54)前言为保证松山区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进一步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对土地利用实行严格用途管制,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赤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编制《松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面分析了松山区规划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制定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进行了主要用地规划和空间管制引导,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

一、规划的目的和任务1、规划的目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构建和谐社会为理念,对土地利用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强化土地的宏观调控,协调部门和产业间的用地矛盾,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为重点,对非农业用地由外延增量为主,转变为内涵挖潜为主,努力实现宏观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大土地整理和复垦力度,有计划的开发后备土地资源,促使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服务。

2、规划的任务(1)加强对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2)形成城乡区域统筹的土地利用格局(3)统筹各业各类用地(4)控制中心镇区建设用地规模,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5)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二、规划基本原则1、宏观目标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在赤峰市规划宏观目标的导向下,从松山区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以解决当地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

2、坚持严格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原则坚持以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为重点,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城乡建设,经济发展与农用地保护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进一步强化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和整理,推进单一数量上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转变。

3、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用地的原则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非农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重点保障中心城区、重要建制镇用地;保障民生工程、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高科技、环保型农畜产品加工业、风电设备制造业、矿产资源开发、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发展用地,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4、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则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各业用地走内涵与外延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的发展道路,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改变,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适度开发宜农土地后备资源。

5、刚性与弹性相结合,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严格按照赤峰市下达的约束性、预期性指标执行,充分考虑如何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规划的不确定因素,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合理创新,使规划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指导性,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6、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按着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和国家的统一部署,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和国土安全保障建设,确保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7、坚持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的原则加大村庄整治力度,认真贯彻“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把城镇、中心村和工业园区建设规模扩大。

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乡村工业用地整理退换结合起来。

落实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双保、双赢”,确保占补平衡。

三、规划的依据1、法律法规:(1)《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条例》;(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厅[2009]43号);(4)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盟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内国土资发[2009]25号);(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厅发[2009]51号);(6)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内国土资字[2010]65号);(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8)《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2、相关规划:(1)《赤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赤峰市松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3)《赤峰市松山区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4)《赤峰市松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3、其他依据:(1)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2)《赤峰市松山区统计年鉴(2005-2009)》等。

四、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松山区行政管辖范围,规划区土地总面积为562898.34公顷。

包括穆家营子镇、初头朗镇、大庙镇、王府镇、老府镇、哈拉道口镇、上官地镇、安庆镇、太平地镇、当铺地满族乡、夏家店乡、城子乡、大夫营子乡、岗子乡共14个乡镇。

五、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2008年为基期年,2020年为目标年。

第一章规划修编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松山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中南部,七老图努鲁儿虎山地和赤峰黄土丘陵复合截接部位,西辽河水系上游。

地理坐标为北纬42°01ˊ~42°43ˊ,东经117°47ˊ~119°39ˊ。

地理图像呈不规则的多边形,东西长152.50公里,南北宽77公里。

北与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接壤;南与喀喇沁旗和元宝山区毗邻;东隔老哈河与敖汉旗及辽宁省建平县相望;西与河北省接壤。

土地总面积562898.34公顷,辖7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5个乡,246个行政村,2008年末总人口586726人。

松山区地处燕山山脉北麓,境内山峦绵延起伏,川谷纵横交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波状倾斜。

海拔高度自东向西为436米-2067米,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为主。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8.6℃。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0℃;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3℃。

年降水量280毫米,年蒸发量1482.2毫米。

年日照时数3062.1小时,无霜期133天。

全区耕地土壤共有7个土类:棕壤、褐土、黄绵土、风沙土、草甸土、黑钙土、黑垆土。

本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849万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457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327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中可开采量为12387万立方米。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分布面积广,厚度较大,裂隙发育;此外还有玄武岩成岩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玄武岩裂隙水、花岗岩裂隙水、变质岩裂隙水,分布在区境部分地区。

本区区域地质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40余种矿藏。

金属矿主要有金、银、铜、铁、铝、锰、钼等;非金属矿有玄武岩、萤石、水晶石、大理石、冰洲石、沸石、珍珠岩、膨润土、铝质板岩、高岭石等;燃料矿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

松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距北京486公里,国道111、305、306线和丹锡、大广高速公路以及京通、赤锦、赤沈铁路穿境而过,是联结东北和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枢纽,依托京、津、唐、沈、大市场,可通联蒙古和俄罗斯边贸口岸。

松山区历史遗址较多,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发祥地,辽代缸瓦窑遗址被誉为“草原瓷都”,夏家店遗址群、燕长城遗址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遗址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松山区依靠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经济势头强劲。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1.9亿元,增长22.1%;财政收入完成4.66亿元,增长16.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2亿元,增长5.4%。

工业增加值实现34.4亿元,增长44%,增幅居全市第一。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7.1亿元,增长54.4%,增幅居全市第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2亿元,增长24.8%,总额首次跃居全市第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94元。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根据2008年松山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全区土地总面积为562898.34公顷。

其中农用地面积369261.5公顷,占总面积的65.60%;建设用19206.47地面积公顷,占总面积的 3.41%;其他土地面积174430.37公顷,占总面积的30.99%。

表1—1 2008年松山区用地结构表单位:公顷一、农用地结构与布局1、耕地面积181374.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22%,占农用地的49.12%。

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的西辽河冲积平原及支流河谷平原区。

2、园地面积1131.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0%,占农用地的0.31%,主要分布在穆家营子镇、上官地镇和老府镇等建制镇周围地区。

3、林地面积174338.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97%,占农用地的47.21%,主要集中分布在老府镇、大夫营子乡、大庙镇、城子乡等乡镇,其他乡镇分布比较均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