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内压增高(本科)20110412

颅内压增高(本科)20110412

先天性脑积水、狭颅症等
7.良性颅内压增高 8.脑缺血缺氧
颅 腔 狭 小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
二、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1.颅脑损伤血肿、水肿、蛛血 2.颅内肿瘤部位、性质、速度 3.颅内感染脓肿、结核 4.脑血管疾病AVM、动脉瘤 5.脑寄生虫病脑囊虫、包虫 6.颅脑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脑积水、狭颅症等
(二)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脑血流量降低,导 血管源性脑水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 致脑缺血 加,水分在神经和胶质细胞间隙潴留。
2.脑移位和脑疝 多见于脑损伤、脑肿瘤。 细胞中毒性脑水肿:脑细胞代谢功能障
3.脑水肿
4.Cushing反应 5.胃肠道功能混乱 及消化道出血 6.神经源性肺水肿
碍,使钠离子和水分子潴留在神经细胞
四、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一)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年龄 2.病变的扩展速度 临界点 体积/压力关系曲线 体积压力反应 3.病变部位 4.伴发脑水肿程度 5.全身系统性疾病
如尿毒症、肝昏迷、毒
血症、肺部感染、酸碱失衡
等都可引起继发性脑水肿导 致颅内压增高。 高热往往会加重颅内压 增高的程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三、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颅腔内容物增多:
脑组织体积增大(脑水肿) 脑脊髓液增多(脑积水) 血液增多(高血压、静脉窦栓塞)
颅内占位性病变: 脑肿瘤、颅内血肿、脑脓肿等 颅腔狭小: 先天性畸形如狭颅症、颅底凹陷症等
第一节 概述
四、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一)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年龄 2.病变的扩展速度 临界点 体积/压力关系曲线 体积压力反应 3.病变部位 4.伴发脑水肿程度 5.全身系统性疾病
颅内压增高
男那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张宇
2011年05月
第一节 概述 (颅内压增高的基础)
一、颅内压的形成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 成人颅腔容积固定不变,约为1400~1500ml。 颅腔的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种内容物使 颅腔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为颅内压。 正常值:成人 70~200mmH2o (0.7_2.0kPa) 儿童 50~100mmH2o (0.5_1.0kPa) 测量:一般脑脊髓液的静水压代表ICP; 通过侧卧位腰穿或直接脑室穿刺获得 (连通器原理,帕斯卡定律)
葡萄状囊虫体在颅底脑池引 起粘连性蛛网膜炎,脑脊液循 环受阻 脑包虫病或血吸虫肉牙肿均 有占位效应
7.良性颅内压增高 8.脑缺血缺氧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
二、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1.颅脑损伤血肿、水肿、蛛血 2.颅内肿瘤部位、性质、速度 3.颅内感染脓肿、结核 4.脑血管疾病AVM、动脉瘤 5.脑寄生虫病脑囊虫、包虫 6.颅脑先天性疾病
血液入颅1200ml/min。 正常CPP 70~90mmHg 9.3~12kPa 正常CVR 1.2~2.5mmHg 0.16~0.33kPa CCP <5.3kPa,血管调节功能丧失
第一节 概述
四、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二)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脑血流量降低,导 致脑缺血
2.脑移位和脑疝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
腺素能神经活性增强,血管反应性 增高,左心后负荷增加,左房及静 脉压增高,导致肺毛细血管压力增 高,液体外渗,引起脑水肿。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
一、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根据病变发展的快慢分: 按病因不同分:
弥漫性颅内压增高 局灶性颅内压增高 急性颅内压增高 见于急性颅脑损伤引起的颅内血肿、高 各部位压力均匀升高 局限的扩张性病变 血压性脑出血等;病情进展快,症状体征严重 无明显压力差 颅内各腔隙间存在压力差 亚急性颅内压增高 多见于发展较快的颅内恶性肿瘤、转移 脑组织无明显移位 脑室、脑干、中线结构移位 瘤及各种颅内炎症等;病情进展较快,症状体征较轻 常见于 常见于 弥漫性脑膜炎 颅内血肿、肿瘤等占位病变 慢性颅内压增高 多见于生长缓慢的颅内良性肿瘤、慢性硬 弥漫性脑水肿 病人对此耐受力差 膜下血肿等;可长期无症状和体征 交通性脑积水
四、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二)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脑血流量降低,导 CBF= CPP/CVR 致脑缺血 =(MAP-ICP)/CVR
2.脑移位和脑疝
3.脑水肿
4.Cushing反应 5.胃肠道功能混乱 及消化道出血 6.神经源性肺水肿
CBF: cerebral blood flow CPP: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CVR: cerebral vessel resistance MAP: mean arterial pressure ICP: intracranial pressure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
二、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1.颅脑损伤血肿、水肿、蛛血 2.颅内肿瘤部位、性质、速度 3.颅内感染脓肿、结核 4.脑血管疾病AVM、动脉瘤 5.脑寄生虫病脑囊虫、包虫 6.颅脑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脑积水、狭颅症等
7.良性颅内压增高 8.脑缺血缺氧
70岁男性左侧巨大脑膜瘤
70岁男性左侧巨大脑膜瘤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
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男性,72岁 肺癌、颅内广泛转移
男性,72岁 肺癌、颅内广泛转移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
二、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1.颅脑损伤血肿、水肿、蛛血 2.颅内肿瘤部位、性质、速度 3.颅内感染脓肿、结核 4.脑血管疾病AVM、动脉瘤 5.脑寄生虫病脑囊虫、包虫 6.颅脑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脑积水、狭颅症等
第一节 概述
四、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一)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年龄 2.病变的扩展速度 临界点 体积/压力关系曲线 体积压力反应 3.病变部位 4.伴发脑水肿程度 5.全身系统性疾病
脑寄生虫、脑脓肿、脑
结核瘤、脑肉牙肿等由于炎 症反应均可伴有明显的脑水 肿,故早期可出现颅内压增 高。
第一节 概述
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三主征”
头痛 呕吐 视神经乳头水肿 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
是颅内压增高最客观体征
视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
中央凹陷消失,视盘隆起,静
脉怒张。 时间长,可继发视神经萎缩, 表现为视盘苍白,视力减退,
其他症状和体征:
头皮静脉怒张 头颅增大,颅缝增宽。
视野向心性缩小。
和胶质细胞内,常见于脑缺血、脑缺氧 的初期。 渗透压性脑水肿 脑积水性脑水肿
第一节 概述
四、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二)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脑血流量降低,导 致脑缺血
2.脑移位和脑疝
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 出现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 反应)、心跳和脉搏缓慢、呼 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
3.脑水肿
4.Cushing反应 5.胃肠道功能混乱 及消化道出血 6.神经源性肺水肿
婴幼儿及小儿颅缝未闭或未
牢固融合,缓解增高的颅内压, 能延缓病情进 展
第一节 概述
四、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一)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年龄 2.病变的扩展速度 临界点 体积/压力关系曲线 体积压力反应 3.病变部位 4.伴发脑水肿程度 5.全身系统性疾病
生命体征发生变化
第一节 概述
四、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二)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脑血流量降低,导 致脑缺血
2.脑移位和脑疝
部分严重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呕吐、
消化道出血及胃肠穿孔等。
3.脑水肿
4.Cushing反应 5.胃肠道功能混乱 及消化道出血 6.神经源性肺水肿
机理:颅内压增高引起下丘脑植物
神经中枢缺血至功能紊乱;颅内压
其他症状和体征:
头皮静脉怒张 头颅增大,颅缝增宽。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
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三主征”
头痛 呕吐 视神经乳头水肿
头痛剧烈时可有恶心呕吐
典型表现为喷射性呕吐
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 易发生于饭后
其他症状和体征:
头皮静脉怒张 头颅增大,颅缝增宽。
可导致水、电介质紊乱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
7.良性颅内压增高 8.脑缺血缺氧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
二、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1.颅脑损伤血肿、水肿、蛛血 2.颅内肿瘤部位、性质、速度 3.颅内感染脓肿、结核 4.脑血管疾病AVM、动脉瘤 5.脑寄生虫病脑囊虫、包虫 6.颅脑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脑积水、狭颅症等
7.良性颅内压增高 8.脑缺血缺氧
第一节 概述
四、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一)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年龄 2.病变的扩展速度 临界点 体积/压力关系曲线 体积压力反应 3.病变部位 4.伴发脑水肿程度 5.全身系统性疾病
中线或后颅窝的病变,易
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导致
梗阻性脑积水,颅高压症状 出现早且严重。 大静脉窦附近的占位病变, 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脑脊液 吸收障碍,颅高压出现亦较 早。
该分腔压力大于邻近分腔的压力, 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 导致脑组织、血管及神经等重要机 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
3.脑水肿
4.Cushing反应 5.胃肠道功能混乱 及消化道出血 6.神经源性肺水肿
的间隙和孔道中,从而引起一系列
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第一节 概述
四、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又称假脑瘤综合征 以脑蛛网膜炎多见,发生于后 颅窝者颅内压增高最显著 颅内静脉窦(上矢状窦或横窦) 血栓形成,静脉回流障碍 代谢性疾病 维生素A摄入过多
7.良性颅内压增高 8.脑缺血缺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