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

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

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知识点:净现值法1.净现值(NPV)=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其中,计算现值的折现率为资本成本(必要报酬率)。

如果将“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视为“‘正的’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负的’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则净现值也可以理解为投资项目寿命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合计。

【示例】设企业的必要报酬率(资本成本)为10%,甲投资项目的各年现金净流量如下:(单位:万元)依据上述资料,甲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可计算如下:NPV=8×(P/A,10%,3)×(P/F,10%,2)-[5/(1+10%)+5]=16.44-9.55=6.89(万元)甲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也可计算如下:(单位:万元)2.净现值的决策规则(1)净现值>0,表明:期望报酬率(内含报酬率)>资本成本(必要报酬率),该项目可以增加股东财富,应予采纳;(2)净现值=0,表明:期望报酬率(内含报酬率)=资本成本(必要报酬率),该项目不改变股东财富,可选择采纳或不采纳;(3)净现值<0,表明:期望报酬率(内含报酬率)<资本成本(必要报酬率),该项目将减损股东财富,应予放弃。

【示例】企业的资本成本为8%,有A、B、C三个投资项目,其寿命期内的现金净流量分布如下:(单位:万元)计算三个项目的净现值分别为:NPV(A)=110/(1+8%)-100=1.85(万元)>0NPV(B)=108/(1+8%)-100=0NPV(C)=106/(1+8%)-100=-1.85(万元)<0可见,三个项目尽管都盈利,但A项目期望报酬率10%大于资本成本8%,其净现值为正;B项目期望报酬率8%等于资本成本,其净现值为0;C项目期望报酬率6%小于资本成本8%,其净现值为负。

(1)净现值表明投资项目能否创造超额收益。

(2)净现值表明投资项目带来的股东财富增量(按现金流量计量的净收益现值)。

净现值>0,意味着企业在投资项目中获得的价值(现金流入现值)大于其付出的价值(现金流出现值),即股东财富增加。

【示例】以前例A项目为例。

在必要报酬率(资本成本)为8%的条件下,可在1年后带来110万元现金流量的资产,其当前的内在价值为:110/(1+8%)=101.85万元。

企业付出100万元,获得一项价值为101.85万元的资产,股东财富增加1.85万元,即该项目的净现值。

3.净现值的局限性(1)净现值是绝对数指标,在比较投资额不同的项目时有一定的局限性,解决该问题可以使用现值指数法。

(2)寿命期不等的互斥项目,通常也无法直接比较净现值,解决该问题可以使用共同年限法或等额年金法。

知识点:现值指数法1.现值指数(PI)=未来现金净流量总现值/原始投资额总现值【示例】前例中的甲项目的现值指数为:PI=[8×(P/A,10%,3)×(P/F,10%,2)]/[5/(1+10%)+5]=16.44/9.55=1.722.现值指数表示1元初始投资取得的现值毛收益,“现值指数-1”即为每一元投资所创造的财富(现值净收益)。

3.现值指数消除了投资额的差异,反映投资的效率,但没有消除项目期限的差异。

知识点:内含报酬率法1.内含报酬率(IRR)的含义(1)投资项目本身按复利计算的期望报酬率;(2)使投资项目“净现值=0”的折现率(净现值=0时,期望报酬率=折现率)。

2.内含报酬率的计算——插值法(1)利用年金现值系数表推算适用于原始投资(C)在0时点一次投入,投产后至项目终结时,各年现金净流量(NCF)符合普通年金形式,如图所示:该项目的净现值为:NPV=NCF×(P/A,k,n)-C令“NPV=NCF×(P/A,IRR,n)-C=0”,可推出:(P/A,IRR,n)=C/NCF即:已知现值(原始投资额C)、年金(投产后每年的净现金流量NCF)、期数(项目寿命期n),通过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利用插值法求利率IRR。

乙投资项目各年净现金流量如下:(单位:万元)依据年金现值系数表利用插值法计算该项目内含报酬率的步骤如下:①确定期数(项目寿命期)已知、利率(内含报酬率)未知的年金现值系数,即:(P/A,IRR,5)=100/25=4②查年金现值系数表,确定在已知期数的一行中,内含报酬率对应的年金现值系数位于哪两个相邻系数之间,以及这两个相邻系数对应的折现率:(P/A,7%,5)=4.1002(P/A,IRR,5)=4(P/A,8%,5)=3.9927③根据“利率差之比=对应的系数差之比”的比例关系,列方程求解内含报酬率IRR。

或:解得:IRR=7.93%(2)逐步测试法①估计折现率k,计算净现值;【示例】前例甲项目在折现率为10%时,净现值为:NPV=8×(P/A,10%,3)×(P/F,10%,2)-[5/(1+10%)+5]=6.89(万元)>0②依据净现值的正负方向调整折现率继续测试:若NPV>0,表明IRR>k,应调高k,k调高后,NPV下降;若NPV<0,表明IRR<k,应调低k,k调低后,NPV上升。

无论哪一个测试方向,随着测试的进行,净现值的绝对值越来越小,逐渐接近于0。

【示例】前例中甲项目在折现率为28%时,净现值为:NPV=8×(P/A,28%,3)×(P/F,28%,2)-[5/(1+28%)+5]=0.22(万元)>0③当测试进行到NPV由正转负或由负转正时,可根据净现值的正负临界值及其所对应的折现率(使NPV为正数的折现率<使NPV为负数的折现率),通过插值法求解IRR。

【示例】前例中甲项目在折现率为28%时,净现值为0.22万元>0,在折现率为29%时,净现值为:NPV=8×(P/A,29%,3)×(P/F,29%,2)-[5/(1+29%)+5]=-0.02(万元)<0此时,净现值由正转负:折现率净现值28% 0.22IRR 029% -0.02根据“利率差之比=对应的净现值差之比”的比例关系,列方程求解甲项目的内含报酬率IRR如下:或:解得:IRR=28.92%或直接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内含报酬率IRR:3.内含报酬率的决策规则:接受“内含报酬率≥资本成本”的项目(净现值≥0)。

【提示】(1)内含报酬率与现值指数的比较:①二者都是相对比率;②计算内含报酬率无需事先估计资本成本(折现率);计算现值指数需要事先估计资本成本,方案的优先次序会受到资本成本的影响。

(2)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之间的关系:知识点:回收期法1.回收期(PP)的含义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使“累计现金净流量=0”的时间。

【提示】如果依据现金流量的现值和投资额的现值计算回收期,即为折现回收期。

2.回收期的计算(1)原始投资(C)在0时点一次投入,投产后至项目终结时,各年现金净流量(NCF)符合普通年金形式(与利用年金现值系数表推算内含报酬率的条件相同),则: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入量【提示】此种情况下,项目静态回收期的数值等于该项目IRR所对应的年金现值系数。

【示例】前述乙项目的现金流量分布符合上述要求,其回收期可计算如下:(单位:万元)乙项目的静态回收期=100/25=4(年)【提示】只要投产后前若干年每年的现金净流量符合年金形式,并且其合计数大于或等于原始投资额,就可以利用上述公式计算静态回收期。

(2)若不满足上述条件,则计算使“累计现金流入量=投资额”(或“累计现金净流量=0”)的时点。

【示例】丙投资项目各年现金流量分布如下:(单位:万元)丙项目回收期=4+(50+50-40-40)/50=4.4(年)【示例】丁投资项目各年累计现金流量分布如下:(单位:万元)丁项目回收期=4+40/(40+20)=4.67(年)(3)折现回收期(动态回收期):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以项目现金流入量的现值抵偿全部投资现值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使“净现值=0”的时间。

【提示】若项目的“折现回收期<寿命期”,则通常会有:项目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全部投资现值,由此推出:项目的净现值>0。

【示例】假设折现率为10%,则前述丙投资项目的折现回收期可计算如下:(单位:万元)丙投资项目的折现回收期=5+7.04/33.9=5.21(年)>静态回收期4.4年【提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同一项目的折现回收期长于静态回收期。

3.回收期的决策规则:接受“回收期<基准回收期”的项目。

4.回收期的优缺点知识点:会计报酬率法1.会计报酬率(ARR)=年平均净利润/原始投资额×100%2.会计报酬率的优缺点知识点:互斥项目的优选问题1.基本原理——净现值法优先财务管理目标是增加股东财富(绝对数),而不是报酬的比率,因此,互斥项目优选应以净现值(绝对数指标)为标准,而不应以内含报酬率(相对数指标)为准。

2.寿命期相同——直接比较净现值3.寿命期不同——比较调整净现值(共同年限法、等额年金法)【提示】互斥项目优选标准的选择(净现值或调整净现值),只受项目期限差异的影响,与项目投资额差异无关。

(1)共同年限(最小公倍寿命)法假设投资项目可以在终止时进行重置,通过重置使两个项目达到相同的年限(最小公倍寿命),然后比较其净现值(合计),亦称重置价值链法。

【示例】假设A方案的项目寿命期为6年,净现值为20万元;B方案的项目寿命期为4年,净现值为15万元。

A、B两个项目的折现率均为10%。

在A、B两个方案的最小公倍寿命12年内,A方案共投资2次,从现在(0时点)开始,每隔6年获得一笔净现值,其调整净现值为:20+20×(P/F,10%,6)=31.29(万元);B方案共投资3次,从现在(0时点)开始,每隔4年获得一笔净现值,其调整净现值为:15+15×(P/F,10%,4)+15×(P/F,10%,8)=32.24(万元)。

由于B方案的调整后净现值大于A方案,所以应选择B方案。

(2)等额年金法假设项目可以无限重置,并且每次都在该项目的终止期,等额年金的资本化就是项目的(永续)净现值。

净现值的等额年金=净现值/(P/A,k,n)永续净现值=净现值的等额年金/k【提示】若资本成本相同,可直接比较净现值的等额年金,无需再比较永续净现值。

【示例】前例中A、B两个项目的永续净现值分别为:A方案净现值的等额年金=20/(P/A,10%,6)=4.59(万元)A方案的永续净现值=4.59/10%=45.9(万元)B方案净现值的等额年金=15/(P/A,10%,4)=4.73(万元)B方案的永续净现值=4.73/10%=47.3(万元)由于B方案的永续净现值大于A方案,所以应选择B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