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4-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近视部分(陈慧)
14-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近视部分(陈慧)
• 筛查过程中,筛查人员同时应积极识别中小学生常 见的其他眼部疾病,出现眼红、畏光、流泪、分泌 物多、上睑下垂、倒睫、瞳孔区发白、斜视、眼位 偏斜或歪头视物、眼球震颤、不能追视、视物距离 过近或眯眼、暗处行走困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转 诊到医院复诊。
• 对需要进一步转诊复查的对象应及时发放《复查告 知书》,《复查告知书》的参考格式见工作手册附 件,可根据需要进行修订。
A1:戴镜复测指标数的总和(包括身高、体重、左右 眼裸眼视力、
左右眼戴镜视力、左右眼等效球镜度数共8项)。
N1:戴镜复测记录表数(戴镜复测人数) A2:非戴镜复测指标数的总和(包括身高、体重、左 右眼裸眼视
力、左右眼等效球镜度数共6项)。
N2:非戴镜复测记录表数(非戴镜复测人数)
检测队名称:
点校名称:
足矫者 戴镜远视力≥
4.9
判定:裸眼远 视力下降,戴 镜远视力正常。 建议:请3个月 或半年1次检查 裸眼远视力和 戴镜远视力。
电脑验光
-0.50D≤SE<+3.00D; 且柱镜(散光)绝对值 <1.00D。
判定;裸眼远视 力正常,目前尚 无近视高危因素。
判定:裸眼远视力正常, 可能存在近视高危因素。 建议:1)严格注意用 眼卫生 2)请到医院眼 科接受检查了解是否可 能发展为近视。
• 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学生,建议询问佩戴度数,并记 录在表上所示位置,注意记录”-”号,度数保留2位 小数,缺失记录为999
• 检测结果应以5 分记录法进行记录 • 检测结果的逻辑参考值范围为0 以及
3.3~6.0,对于超出此范围的数据,应 视为可疑数据,需进行核实 • 缺失值记录为9
右眼
自动电脑验光结果
足矫者 戴镜远视力≥
4.9
判定:裸眼远 视力下降,戴 镜远视力正常。 建议:请3个月 或半年1次检查 裸眼视力和戴 镜视力。
电脑验光
0.00D≤SE<+2.00D; 且柱镜(散光)绝对值 <1.00D。
判定;裸眼远视 力正常,目前尚 无近视高危因素。
判定:裸眼远视力正常, 可能存在近视高危因素。 建议:1)严格注意用眼卫 生 2)请到医院眼科接受 检查了解是否可能发展为 近视
• 体检: – 如5米处不能辨认视力表最上一行视标时,令 受检者站立于距视力表2.5米处或l米处,检查 其是否能看清最上一行视标,若能看清,则用 4.0分别减去校正数值0.3或0.7后,记为该受 检者视力。
• 若在小于1米处仍无法看清最上一行视 标,视力记录为0
• 戴隐形眼镜者,需摘除隐形眼镜。建议先 行裸眼视力检查,后行电脑验光检查,再 行戴镜视力检查;也可先行戴镜视力检查, 摘除隐形眼镜后进行裸眼视力检查和电脑 验光检查。
当日测试人数: 200
复测项次(A1·N1+ A2·N2):66
戴镜复测人数(N1):3
错误项次数(Σn):3
戴镜复测指标数(A1):8
错误率(P):4.5%
非戴镜复测人数(N2):7
非戴镜复测指标数(A2):6
检验员:
检测队长:
• 若错误发生率大于5%,检测队长应及时召开会议, 研究原因及改进办法,并对超过允许误差范围的指 标进行复测、复检、改正。若发生率大于10%,则 当日全部检测数据无效,必须重测;否则该日所测 所有数据不能参加统计。
检测队名称:
点校名称:
当日测试人数:
复测项次(A1·N1+ A2·N2):
戴镜复测人数(N1):
错误项次数(Σn):
戴镜复测指标数(A1):
错误率(P):
非戴镜复测人数(N2):
非戴镜复测指标数(A2):
检验员:
检测队长:
P =Σn/(A1×N1+ A2×N2) Σn:复测记录表中,检测误差超出允许范围的项次数。
随机抽样复测的样本量和指标:
• 以随机方式按5%的比例(不包括佩戴角 膜塑形镜者)抽取复测对象
• 身高、体重、左右眼裸眼视力、戴镜视力、 球镜和柱镜度数
具体步骤: (1)收回原卡,同时发一张空白卡,填好 编码、性别等基本信息,并做出复测标记。 (2)嘱受检者持复测卡片返回原检测处, 由原检测人员按原来的检测程序和方法将复 测指标重新检测一遍。
以裸眼远视力、戴镜远视 力和非睫状肌麻痹条件下 电脑验光进行屈光不正筛
查
裸眼远视力下降 裸眼远视力<4.9。
裸眼远视力在正常范围 裸眼远视力≥ 4.9
已配戴眼镜
未配戴眼镜
电脑验光 SE≥0.00D
电脑验光 SE<0.00D
欠矫者 戴镜远视力 <4.9。
判定:裸眼远 视力下降,戴 镜远视力下降。 建议:请及时 到医院眼科复 查。
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近视部分
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慧
2019.5.28
主要内容
现场检测中的注意事项 检测卡片填写中的注意事项 质量控制中的注意事项 统计指标
一、现场检测中的注意事项
• 检测人员: – 至少1名持有眼视光相关的国家执业医师 资格证书的眼科医师,以及若干持有眼 视光相关的技师或护士资格证书的专业 人员或学校卫生领域专业人员组成 – 所有检测人员都应接受培训,熟练掌握 检测方法,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图2 初中生及高中生转诊规范流程图
二、检测卡片填写中的注意事项
• “表2 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表”建议正反 面印刷
视力检查结果
请选择戴镜类型:□
1.框架眼镜 2.隐形眼镜 3.夜戴角膜塑形镜 ,佩戴度数(右) 4.不戴镜
眼别
裸眼视力
右眼
左眼
(请以5分记录法记录)
(左) 戴镜视力Biblioteka • 检测时框架眼镜没带,应询问其佩戴情况,如果平 时一直佩戴,戴镜类型勾选1,但是戴镜视力处记 录为缺失值9;如果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戴,那么戴 镜类型勾选4
(5)若复测后发现检测误差超出允许范围 (裸眼和戴镜视力误差超过±1行;等效球 镜度数误差超过± 0.50D),应及时与检测 人员研究,找出原因,及时改进,直至合乎 要求后方可继续检测。
– 等效球镜度数的计算是带正负号的,差 值计算也是带正负号的
(6)质控人员每天计算一次经过抽样复测,发现记 录表中检测有误(超出允许范围)的指标数量,计算 其发生率,填入复测质控记录表中。
• 电脑验光检查时,应距离摘除隐形眼镜30 分钟以上,消除角膜因缺氧引起的水肿, 降低检查的误差率。建议检查单位提供洗 手液、隐形眼镜护理等。
• 远视力检查结果≥5.0的学生也应当进行屈光 检测
• 每只眼应测量3次,取平均值;如其中任意2 次的球镜度数测量值相差大于等于0.50D,则 应进行额外的测量,再取平均值。
球镜(S)
柱镜 (散光 C)
左眼 (球镜、柱镜填写请保留两位小数)
轴位 (散光方向 A)
• 球镜、柱镜注意填写”-”号,保留2位小数 • 如果受检者没有散光,柱镜这一项一定要填
上“0” • 球镜度数的逻辑参考值范围为-30.00~30.00,
柱镜度数的逻辑参考值范围为-15.00~15.00, 轴位的逻辑参考值范围为0~180。对于超出 此范围的数据,应视为可疑数据,需进行核 实
• 检查若在室内进行,受检者从室外进入后应有15分钟以上适 应时间,不能立即测试
• 检查前不要揉眼,检查时不要眯眼、斜视、偷看、往前伸。 检测人员应随时注意监督
• 用遮眼板时,要提醒受检者不要压迫眼球,以免影响视力。 • 不宜在紧张视近工作、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即刻检查视力。
• 戴镜者应加查戴眼镜视力,先行裸眼视力 检查,再行戴镜视力检查。
• 统一检测器材 5米标准对数视力表、台式电脑验光仪
• 为确保结果一致性,建议在不同的检查点 使用相同品牌、型号的验光仪
• 建议检测器材应有备份(如视力表)
• 远视力表灯箱应竖直摆放 • 在地面准确标识检查距离(5m,1m) • 如果使用平面反射镜,考虑到某些视力表本
身的厚度(老式带灯箱视力表本身具有一定 厚度),故要求平面反射镜置于距视力表稍 远于2.5 米处,从而保证从视力表平面至受检 者眼平面,经反射后一共距离5 米
质控人员的职责和质控方法 1. 验收筛查结果记录表
合格记录表的标准是:各项检测数据和结果 准确、无误、无缺、无疑,字迹清楚,符合 要求。
• 缺项:及时补测 • 错误:核对学生基本信息、记录的电脑验
光结果 • 可疑:及时核对、重测
2.检查检测工作是否按规定标准进行,结论 是否有误 3. 做随机抽样复测 4. 作好质量控制记录:记录当天参加检测和 记录的人员姓名、被检查出的不合格记录表 与其不合格处以及其它有关情况。 5.参加当天的检测工作小结,提出检查意见, 供检测人员和领导参考
• 按照筛查规范的要求先右眼、后左眼 • 从第一行的最大视标(4.0行视标)开始,
自上而下,逐行检查 • 辨认时间:《筛查规范》3秒内
– 体检:不超过5秒
• 《筛查规范》的每行通过标准:辨认正确 的视标数超过一半
• 体检的通过标准:
– 4.0~4.5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1个, – 4.6~5.0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2个, – 5.1~5.3各行中,每行不能认错3个。
• 每日筛查开始前,应采用标准模拟眼进行 验光仪校正,并将柱镜调成负值 – 转换说明: 如果现场检查时电脑验光柱镜模式为 正值,可转换成负值 转换口诀:(球柱)代数和、(柱镜) 变号、(轴位)转向。
例:-2.00DS/+0.75DC*85 换算后为 -1.25DS/-0.75DC*175 具体换算过程如下: 球镜换算:代数和,=球镜和柱镜之和 “-2.00+(+0.75)=-1.25”,所以球镜换算后是-1.25; 柱镜换算:变号, 原“+”号变为“-”号,所以柱镜换 算后是-0.75; 轴位换算:转向,高于90的减去90,低于90的加 90,所以轴位换算后是175。(正好90的,换算为 0或180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