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优抚
第三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社会优抚工作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优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优抚经费没有建立正 常的增长机制。一个时期以来,国家优抚保 障经费的增长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 致使部分优抚对象家庭的生活水平没有达到 社会平均水平。在优抚保障方面几乎没有其 他的资金来源渠道,只有国家财政拨款。
死亡抚恤是政府按规定向遗属提供的。根 据现役军人死亡的性质不同(战时牺牲、 平时牺牲、因病去世),生前是否立功和 被授予荣誉称号,以及生前收入和级别情 况,确定不同的抚恤金待遇标准。 根据抚恤的内容和性质不同,死亡抚恤分 为一次性给付和定期给付两种形式。一次 性给付是具有褒扬和社会补偿性质的社会 津贴。定期给付则是具有救助性质的国家 补助。
二、优抚事业是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保 证。
优抚制度与政治、军事一样,同属上层建筑, 是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国家通过优抚事 业促进军队建设,安定军心,可以使军队在 保卫国家,维护和平,为社会经济建设创造 和谐、安定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促 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国家通过优抚 工作,可以增强军队实力,融洽军政、军民 关系,可以使军队在和平时期直接参与地方 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
5.现役军人家属。指现役军人和实行义务兵 役制的人民警察(包括武装、边防、消防民警) 的家属。另外,对家属的界定,我国规定是 军人(包括非军人的革命烈士)的父母、配偶、 子女、依靠军人生活的18周岁以下的弟妹、 军人曾依靠其抚养长大而后又依靠军人生活 的其他亲属。
(二)社会优抚工作是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 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优抚对象是 曾经或正在为国家做出特殊贡献者,国家和 社会有责任保障他们及其家属的生活,这是 国家为维护其统治的必要手段。在一些国家 的社会保障制度项目中,社会优抚对象作为 特殊的对象来享有各种保障,在中国,社会 优抚是政府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社会优抚资金的来源及运行 (一)社会优抚资金的来源 社会优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 这体现出政府在社会优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由国家预算安排的优抚事业费是社会优抚制 度的主要财力保证,由各级民政部门负责管 理和使用。 社会优抚资金的另一个来源是社会募集,即 企业、团体和个人的捐助,这是优抚资金的 重要补充来源,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增 长,这部分资金呈现出增长的势头。
美国军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与他们采取的职 业军人制度相配套的,国家给予军人优厚的 工资和福利待遇。其工资福利水平从60年代 以前军队不如地方,到70年代与地方持平, 而到80年代则是军队超过了地方。在社会福 利方面,美军根据“家庭支援计划”在世界 各地建立了“家庭服务中心”,对军人家庭 提供经济支持、紧急救助、就业指导以及搬 家、照看儿童等服务;还根据“福利和娱乐 计划”,为军人及其家庭提供良好的娱乐、 休息和社交场所”。
此外,个人投保是优抚资金的另一个来源。
优抚资金的这三个来源,体现出优抚资金 来源和筹集的多渠道和多层次,随着社会 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优抚资金的规 模也将不断增长。
(二)社会优抚资金的运行
社会优抚资金分为抚恤、安置和补助三大类, 抚恤安置费直接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补助 分为国家补助和社会优待两部分,国家补助 采用社会救助的方式由民政部门提供给生活 有困难的优抚对象,具体的补助方式有定期 补助和临时补助两种。
对于烈士遗属、牺牲和病故军人遗属、伤 残军人等对象实行国家抚恤,对老复员军 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定期定量生活补助; 对义务兵家属普遍发放优待金;残疾军人 等重点优抚对象享受医疗、住房、交通、 教育、就业等方面的社会优待。2003年, 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为465万人, 国家各级财政投入抚恤资金87.9亿元。
(二)伤残抚恤。伤残抚恤也是优抚保障 制度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军人在服役期 受伤致残或患病致残的情况出现以后,将 会对其本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带来很大困难。 因此,国家应当通过保障措施,对他们本 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进行保障,以体现国家 对他们所作贡献的褒扬和抚恤。
从概念上说,伤残抚恤是国家依法对现役伤 残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保障其生活的资金和服 务性的特殊保障项目。这说明:①伤残抚恤 是在现役军人负伤或致残后,由国家按照规 定向其本人和家属提供的;②伤残抚恤是在 现役军人致残后保障他们及其家属的生活达 到当时社会的一定水平;③伤残抚恤对保障 对象既提供资金保障,又提供服务保障。
(三)社会优抚的保障水平较高。相对于其 他保障对象而言,优抚对象对国家和社会的 贡献和牺牲较大,因此,国家对他们所实施 的保障标准比较高,保证其生活水准不低于 一般保障对象的平均水平。 (四)社会优抚是一种荣誉性的社会保障 措施。除了有现金补贴和服务帮助以外,国 家和社会还通过各种优抚活动,在全社会宣 传有贡献者的特殊功绩和高尚品德,增加他 们的荣誉感,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使其成 为社会尊敬效仿的楷模和榜样。
(四)退役安置。退役安置是国家和社会 依法向退出现役的军人提供资金和服务保 障,使之重返并适应社会的一种优抚保障 制度。
退役安置包括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资金 保障主要有退役安置费,各种生活津贴及 贷款;服务保障包括就业安置、就学安置、 落户安置、职业培训、技术等项目。
(五)社会褒扬。社会褒扬是指政府和社 会各界为优抚对象提供的各种优惠照顾措 施以及授予优抚对象的各种荣誉称号,节 日的慰问和表彰,表达人们对优抚对象的 敬意,提高优抚对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社会优抚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 行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家属实行的 具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社会优抚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之 处,是其保障对象的特殊性,它是针对特殊 社会成员所实行的优待抚恤。具体地说,社 会优抚制度有以下几层含义:
俄罗斯在1993年颁布了《军人地位和社会保 障法》,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有劳动权利、工 作时间与休息、薪金与补贴、住房、医疗保 健、人身保险、退役等方面的规定。同时还 发布了由国家对军人实行强制性人身保险的 命令。其作法是,由政府拨款,从国防预算 中统一为每个现役军人支付保险费,军人在 服役期间,尤其是在执行公务中发生意外伤 亡事故,可得到一次性的保险赔偿。为此, 专门成立了“军事保险公司”,以比国家保 险公司优惠的条件对军人提供以下的保险服 务:人身保险、退休补充保险、家庭财产保 险、购房保险等等。
美国国防部还制定了“军人子女教育计划”, 切实改善了军人子女的入学条件。在社会保 险方面,军人在服役期间可参加社会保险, 到退休时就可以领取一份退休金。在就业安 排方面,美国也是很有特点的,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后,美国的退伍军人有一半以上 (780万人)领取教育津贴进入各类学校,为 他们以后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在, 美军各军种的负责人也经常与地方官员和企 业家积极联系,为退伍军人就业创造条件。 同时为退伍军人提供住房、农场和商业贷款。
二、社会优抚的内容
优抚工作的目标是使优抚对象达到社会平均 的生活水准,国家针对可能影响优抚对象的 死亡、伤残、退役等因素,通过优抚保障设 立了死亡抚恤、伤残抚恤、社会优待和退役 安置以及社会褒扬等方面的内容。
(一)死亡抚恤。 死亡抚恤是优抚保障制 度中的最基本的内容。军人或警察为国捐 躯,必然使其家属尤其是被赡养人蒙受巨 大的损失。因此,国家有责任抚慰其家属, 保障其生活,提供既有褒扬意义、又有物 质补偿性的抚恤金。
(三)社会优待。社会优待是国家和社会按 照立法规定和社会习俗对优抚对象提供资金 和服务的优待性保障制度。社会优待手段既 包括资金保障,也包括服务保障。资金保障, 通常是向优抚对象提供各种生活津贴;服务 保障,主要是由社会各界(包括工作单位、社 区组织或社会团体)提供,既有生活服务,又 有生产服务。以保证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员 及其家属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根据我国的 有关规定,社会优待更多的体现在革命伤残 军人的优待措施中,如荣军院、伤残军人疗 养院等。
三、优抚事业是鼓舞士气、焕发民族精神的 重要环节。
国家通过优抚工作,可以鼓舞和调动军事人 员的民族献身精神。同时,在群众性的优抚 活动中,可以使军人的献身精神得到弘扬, 使民众和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得到鼓舞,从 而使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优抚制度具有稳定社会的作用。
优抚对象在生活和工作上得不到合理安排 和必要保障时,必然会造成他们物质和精 神上的损害,从而形成社会上的不稳定因 素。优抚项目的实施,不但可以解除优抚 对象的困难,而且可以解除正在服役者的 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服役,尽心尽力, 完成军队的任务。
一、优抚事业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保证。
优抚事业是和国家的军事活动紧密相联的, 它的地位和作用与军队的地位和作用紧密相 关。军队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 有国家存在,就必然有军队存在。同样,要 使军队存在并正常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优 抚事业。支持军队建设,加强军政、军民团 结,做好优抚工作,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 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社会保障学
Social Security
社会优抚
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优抚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 成部分和基本手段之一。在当今世界上,各 个国家都会根据自己的国情、自己的需要, 针对一部分特殊的社会保障对象,设置一些 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前所述,这些制度 一般统称为特殊保障制度。中国的优抚保障 制度就其名称来说,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一个特殊的社会保障概念,是中国社会保障 体系专门特设的以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为主 要对象的特殊保障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退伍义务兵 安置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退役军人的安置 作出规定。政府为城镇退役士兵安排就业岗 位,对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发给一次性 经济补助,并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对农村退 伍义务兵在生产、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困难, 视不同情况予以解决。机关、团体、企事业 单位招工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城乡退 伍军人。对报考大中专院校的,在同等条件 下优先录取退伍军人。对退出现役的伤残军 人,在就业、生活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对 军队干部(含士官)退出现役,分别实行复员、 转业和退休等安置办法。目前,各级政府普 遍建立了相关工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