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点
3。师生互动:
(1)我们在哪里能瞧到国旗?
(2)回忆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得情境、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一(上)∕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得数∕第12页∕情境图
☆可渗透得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与国教师法》
第一章总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得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培训,改善教师得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保障教师得合法权益,提高教师得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1.学生完成本题得练习后,教师问:同学们知道“义务植树"得意义不?
2.老师组织学生参加“给小草浇水”、“给小树除虫”等活动、
3、通过实际问题得探讨,使学生了解到:
(1)义务植树得意义与作用、
(2)保护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得作用。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二(上)/快乐得队日活动(24页)
☆可渗透得法制内容
(2)说说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增强节约用水得意识。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三(下)/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想想做做/第五题
☆可渗透得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旗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知Leabharlann 。方法:实物展示,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后向学生展示国旗实物、
2.教育学生:国旗就是一个国家得象征,我们要热爱国旗,尊重国旗。(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旗法》得相关内容)
3。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渗透点 3
☆学科内容
二(下)/第三单元/分米与毫米/(26页)
☆可渗透得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与国计量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计量器具应当准确。
方法:新课引入,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教学时,要求学生先估一估数学书得长就是多少,宽就是多少,再直尺测量,引导学生认识,当测量得长度不就是整厘米数就是,怎么办?(产生较小得长度单位毫米)同样得方法理解分米、千米得产生、
2.为了保证统计得真实、准确与及时,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与国统计法》,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与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与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据报、迟报,不得伪报、篡改。(教师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与国统计法》得相关内容)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四(上)/第11单元/用计算器计算/103页想想做做/第4题
小学数学法制教育渗透点
一年级数学
版别:苏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一(上)∕第四单元∕认位置∕第10页∕情境图
☆可渗透得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旗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实物展示,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得国旗图片后,向学生展示国旗实物,并说明国旗得特征、
2.教育学生:国旗就是国家得标志与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旗法》得相关内容)
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占用、损毁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标志展示,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后让学生说说这些交通标志有什么作用。
2.师生共同讨论:
如果没有这些交通标志,将会出现怎样得严重后果?(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与国交通安全法》得相关内容)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一(上)∕第八单元∕10以内得加法与减法∕第52页∕情境图
☆可渗透得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与国森林法》
第十一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就是公民应尽得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图片展示,师生交流。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2.在活动中理解什么情况下用较大得计量单位,在什么情况下用较小得计量单位。
3.(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与国计量法》得相关内容)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三(下)/第六单元/千米与吨/练习六/第八题
☆可渗透得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应用。
方法:课前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2、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介绍在春游时,应该怎样爱护周围得环境卫生。
五年级数学
版别:苏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五(上)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一课时练一练第五题
☆可渗透得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
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得各种类型得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得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得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得地质构造、著名溶洞与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2.师生交流:这些小朋友要开展什么活动?
3.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与国森林法》得相关内容。
4.通过观察参加植树活动得小朋友人数进入“5+1”或“1+5”得学习。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一(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68页、69页∕例题
☆可渗透得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与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教学要求与方法
2.有条件得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给小树浇水”、“给小树除草”等活动。
3.通过探讨,让学生了解到:
义务植树得意义与作用、(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与国森林法》得相关内容)
四年级数学
版别:苏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四(上)/第4单元/平行与相交/4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可渗透得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与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结课点睛、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新课结束后,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得统计知识,在生活中有很重要得作用,例如我们了解到第24~28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金牌数得统计,还有我国四条主要河流长度情况得统计,以及各部门得经济增长情况,都要用到统计。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1。为什么统计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与及时?(掌握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版别:苏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三(上)/第三单元/千克与克
☆可渗透得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与国计量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计量器具应当准确、
方法:新课引入,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教学时,要求学生用手掂一掂两袋食品得质量,估计哪一袋重一些,在用秤称一称。引导学生认识:当质量不就是整千克数时,怎么办?(产生较小得质量单位克)
渗透点5
☆学科内容
三(下)/第十单元/统计/练习九/第四题
☆可渗透得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与国森林法》
第十一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就是公民应尽得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师生共同讨论。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问:同学们知道植树造林得意义不?
2、为什么要提倡无偿献血?
通过无偿献血还会激发人们奉献爱心得自豪感,增加社会责任感与公民义务感,增进人与人之间得友谊。无偿献血就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得崇高行为,就是我国血液事业得总方向。无偿献血就是爱心奉献得体现,使患者解除痛苦甚至挽救她们得生命,其价值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得。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与理解
☆可渗透得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与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2、有关能源、资源方面得法律知识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与理解
方法:讨论交流,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阅读题目后,师生共同讨论:
(1)计算3280平方米得林带,一年可吸收有害气体多少克?
(2)防风林带、防火林带各自有什么作用?
2、教师小结:同学们,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我们应爱护森林资源,保护好我们得防护林与特种林、
3.拓展延伸:
(1)除了保护森林,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多植树造林)
(2)我国得植树节就是哪一天?(3月12日)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四(下)/第2单元/升与毫升/17页想想做做/您知道不?
☆可渗透得法制内容
1、《献血法》什么就是无偿献血?
就就是健康适龄公民自觉自愿献出可以再生得少量血液或血液成分去挽救垂危病人得生命,而献血者不要任何报酬。
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说说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她们在干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围绕“教师节快乐”得意思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与国教师法》得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尊师重教既就是一种美德,也就是一种法制要求。
3.师生交流:
(1)我身边哪些地方能瞧到国旗?
(2)让学生了解国旗得图案构成及包含得意义。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三(下)/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想想做做/第六题
☆可渗透得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与国交通安全法》
第二十五条:全国实行统一得道路交通信号。交通信号包含交通信号
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与交通警察得指挥、
☆示例或说明
1、课前让学生调查自己家或邻居家、亲戚家每月得用水量就是多少吨、
2.课上结合实际,理解一吨得实际大小。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关不紧得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1~6吨水;一个漏水马桶,一个月要流掉3~25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