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或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
二、机械运动
定义:叫做机械运动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相同长则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相同短则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
三、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3、计算公式:变形,、。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运输中单位两单位中单位大。
5、常识:人步行速度1.1,自行车速度,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客运火车速度140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
三、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字母表示:),( ),( ),
( ),( ),( )。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 m 1m= dm 1dm= cm 1cm= mm 1mm= μm 1m= μm 1m= nm 1μm= nm
3、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课桌高0.7、篮球直径2
4、指甲宽度1、铅笔芯的直径1、一只新铅笔长度1.7
5、手掌宽度1。
4、特殊的测量方法:○1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2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3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四、误差:
(1)定义:叫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测量求平均值。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而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一、力的概念:
1、力是对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
换句话说,产生力的物体,即是物体,同时也是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4、力的测量: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二、力的描述:
1、力的三要素: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和点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力的、
、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简称),用字母来表示。
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的末端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
三、重力:
1、定义:由于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重力的三要素:①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成正比,比值用来表示,g=,它表示重力的计算公式:。
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③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
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填:可能或不可能)
四、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
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
(用字母:来表示)
2、摩擦力的分类: A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B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C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将要运动而未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有关,接触面越,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大小有关,越大,摩擦力越大。
4、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反,有时起作用,有时起作用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用来直接证明。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力(填:不需要或需要),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或运动的原因
六、惯性:
1、定义:叫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
都有惯性,惯性大小有关,与物体、、、等皆无关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状态或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②③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个物体上可以是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物体上是性质的力。
八、杠杆
1、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状态或状态,物理中叫做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文字表示)即:,可变形为:。
3、做关于杠杆题时的注意事项:
(1)必须先找出并确定。
(2)对力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和。
(3)找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确定和。
1、功: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2、功的两个要素:和。
3、功的公式:;单位F→;s→;W表示,单位:,叫做,简称()。
1J= N·m。
四、功率
1、功率:功率是表示做功的物理量,内完成的多少叫做功率。
2、功率的计算
功率的公式:,W表示,单位是(),t表示,单位是(),P表示,单位是(),叫做(),1W= J/s。
功率的单位还有()、()。
1kW= W,1MW= W。
3、关于功率的推导运算:
∵P=,W= (F指力,s指移动的距离,t指时间)∴P==又∵v= ∴P=
4、单位:主单位;常用单位、、马力。
换算:1kW= W 1mW= W 1马力=735W。
五、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或不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功。
1、有用功:在使用机械时,机械对物体所作的功是,是做的,这部分功叫有用功。
用W
有用
表示。
2、额外功:在使用机械时,不可避免地要对机械本身做功和做功,这部分功叫额外功。
用
W
额外
表示。
3、总功:与的总和。
用W
总表示。
即:W
总
= +
4、机械效率: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η表示。
即:η= ,机械效率一般
用百分数表示。
有用功是总功的一部分,且额外功总是客观存在的,则W
有用 W
总
(<或>或=),因此η
总是 1,这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省功。
5、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机械自重(增加、减小或不变)、减小机件间的。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提升重物)=W
总
-W
额
=ηW
总
斜面:W
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
额=W
总
-W
有用
=G
动
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
额
=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
有用
+W
额
=FS= W
有用
/η
斜面:W
总
= fL+Gh=FL
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斜面:定滑轮:
动滑轮:滑轮组:
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