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版(完整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版(完整版)
注1:“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分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 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 注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 考试,主要结合面试进行考查,必要时进行笔试。
• 教师资格考试命题导向:
• 创立的标志:
– 1、教育问题成为专门范畴;
–
–
2、形成了教育概念和范畴体系;
3、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
–
4、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
5、出现专门教育研究机构。
• 主要教育学家:
–1、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
–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
2、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 (5)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
2、文化教育学
•
• 代表人物:狄尔泰、利特 • 主要观点:
– (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 (2)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 (3)教育问题的研究应该采取理解和解释 的方法 – (4)教育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 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
狄尔泰
– 户籍和人事档案均不在本地的人员应回户籍所在地申请。
• 其他规定:申请人在同一年度只能申请认定一个种类的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认定所需的材料:
• • 1.《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2份; 2.由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鉴定填写的《申请人 员思想品德鉴定表》1份;
•
• •
3.户口簿或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才交流中心)证明;
• 第六章:教学实施
– 1、教学概述 – 2、教学过程 – 3、小学教学原则 – 4、小学教学方法 – 5、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 第七章:教学评价
– 1、教学评价 – 2、教学反思
第一章:教育基础
一、教育学的产生与 发展
•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 • 1、 西方世界的教育萌芽 – 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 – 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
–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
–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 2、中国的教育萌芽
– 孔子:《论语》
–
– –
孟子:《孟子》
无名氏:《中庸》 无名氏:《大学》
• (二)教育学的创立时期(独立阶段)
• 创立条件:
• • • 1、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2、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使然; 3、著名学者的个人努力。
• (1)内容:教育内容和教育材料 • (2)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6、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关系
• (1)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体系。
• (2)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 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 • (3)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 • (4)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 源之水。
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 4、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 • (1)学生的一般特征: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 展的规律; • (2)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尘不 变的,而是在随着外界影响不断变化的。
•
• 5、教育影响:
•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 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 式和内容的统一。
《教育知识与能力》
--小学版
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
教师资格认定相关知识
• 1、怎样成为一名教师?
• (1)具备条件----(2)参加课程考试--(3)认证教师资格--(4)参加教师岗位 招考--(5)见习----(6)转正
• 2、取得教师资格证需要具备哪些条 件?
• (1)良好的德行 • (2)合格的学历条件
6、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贡献:《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 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三)、教育学的发展时期(科学阶段)
• 1、实验教育学 • • 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 主要观点:
• (1)反对思辨教育 • (2)主张用实验心里学研究教育问题 • (3)提出教育三阶段:假设、实验、验证 • (4)教育实验在教育实践中进行
• 2、教育的定义的理解 • (1)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 • (2)把教育看作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两个
耦合的过程。
• (3)强调教育的“活力性”,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和 社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 (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等背景。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3、实用: • (1)教育即生活 • (2)教育即经验增长 • (3)学校是雏形社会 • (4)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
• (5)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 (6)教学过程体现个别差异性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 • 主要观点: • (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 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
– 1、班级和班集体 – 2、班级管理 – 3、班级活动 – 4、少先队活动 – 5、课外活动 – 5、班主任
• 第四章:学科知识
– 1、小学语文 – 2、小学数学
• 第五章:教学设计
– 1、教学设计与教案 – 2、小学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 – 3、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
三、教育起源与发展
• (一)教育的起源 • • • • • • 1、神话起源说: 代表人物: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观点:1、教育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 2、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和天的意志。 评价: 1、非科学的 2、反映了认识水平的局限
2、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1831-1902)(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 代表作:《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合计 100%
简答题
材料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30% 非选择题:70%
考试题型:
• • • •
1、单项选择题: 30×1'=30分 2、辨 析 题: 4 ×5'=20分 3、简 答 题: 5 ×6'=30分 4、材料分析题: 2×10'=20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
• 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 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 3、教育者:
• 包括:(1)教师
• • • (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 (3)教育管理人员 (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
• • • •
(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3)教育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4)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5)教育与政治、经济相互制约又相互独立 (6)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 育诗》
• (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明 了事理;
• (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烁
• (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 • (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二)教育的定义
• 1、教育的定义:
•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 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 命题突出专业导向、能力导向和实践导 向。 • 依据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主要考查申 请人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心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运用所学知 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不考查死记硬背知识,不指定教材。
教师资格考试时间安排
• 怎样认定教师资格?
• 认定部门:
– 宁波市教育局认定:高中、中专、中专实习指导教师; – 各县市区教育局认定:幼师、小学教师、初衷教师 – 特例:大榭---向北仑申请;东钱湖、高新区向鄞州区申请 • 认定原则:户籍所在地认定; – 户籍不在宁波但人事档案挂靠本地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员,可 向人才交流中心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认定申请;
能力测试:
• 在宁波市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非师范教 育类专业毕业人员,均须参加教育教学 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测试的内容和形 式主要包括撰写教案、试讲(上课)、面试 等。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考核指标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一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
模块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学教学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中学德育 中学课程 32% 单项选择题 比例 68% 题型 单项选择题 辨析题 材料分析题
•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潮典型代表 • 陶行知:生活教育
5、批判教育学
• 代表人物:鲍尔斯
• 主要观点: • • • (1)当代教育在维护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 (2)教育与社会相对应 (3)人们对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平丧失了“意识”
•
•
(4)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
(5)教育现象充分利益纷争
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
著作;
3、康德:德国哲学家
贡献:《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
是一门很难的艺术”
• 4、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 家和教育学家 • 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 代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 基人”
5、洛克:英国哲学家 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 理论体系
• 当代教育学的五大特征: •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初步形成教育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