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不确定度及数据处理

测量不确定度及数据处理


3.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记录
❖ 读数的一般规则:读至仪器误差所在位置。 例:米尺测长度 当物体长度在35mm与36mm之间时,读数为35.* mm;当读数正好为35mm时,读数为35.0mm。 例:用0.1级量程为100mA电流表测电流
仪 100 0.1% 0.1mA
当指针在82mA与83mA之间时,读为82.*mA; 当指针正好为82mA时,读为82.0mA。
❖ 连续可读仪器: 要估读→误差位一般在估读位 非连续可读仪器:不估读→误差位一般在最小刻度位 数字仪器:全部读
4.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 近似计算
❖ ①加减法
间接测量的计算结果也只能保留1~2欠准数,物理 实验通常只取1位 例 12.53+0.3421=12.8721=12.87 ❖ 结论:和或差的结果的欠准位置(即末位)与参与 运算的各量中欠准位置最高者相同。
测量的分类
❖ 按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如通过测量钢球直径D(直接测量)来计算钢 球体积V=πD3/6(间接测量)
❖ 按测量条件分为:重复性测量(等精度测量) 和复现性测量(非等精度测量)
❖ 按测量次数分为:单次测量和多次测量
2.误差
❖ 概念 误差 N N (测量值) N0 (真值) N 有正负大小之分,称绝对误差
计算平均值、不确定度,写出最后的测量结果,作图。 注意:数据计算要求写出中间过程,作图必须用坐标纸 ❖ ⑧结果分析 一定要有实验的结论和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建议 或完成思考题。
五.成绩考核办法
❖ 学期成绩为本期全部实验报告成绩的平均; ❖ 实验报告成绩按预习、操作、报告20:30:50综合计算; ❖ 实验必须准时。迟到1分钟扣1分,15分钟以上则取消本次实验资格,
的不确定度报告箱内,以后的实验按实验题目交。 ❖ 实验报告纸到中心办公室323购买,电话85990273
测量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
❖ 一.测量误差 ❖ 1.测量:用实验方法找出物理量的量值叫测量,即把
待测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同类标准量比较,找出待 测量的大小,比较的过程叫测量。 实验数据: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原始数据(未经计算,须经老师签字) 正确记录数据:待测量的名称、大小、单位、准确 度 如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的直径
注意:绝对误差不是误差的绝对值 如测g 单摆 三线摆 气垫导轨
ms-2 9.782 9.795
9.811
误差存在于一切实验过程中,并因主观因素的影响, 客观条件的干扰及实验技术不同而不同。
讨论误差目的
❖ 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定,即置信度,置信度越 高,测量越准确。
❖ 分析测量中产生误差原因,找寻减小误差的方向, 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小误差。如合理设计实验、选择 仪器、采用一些测量方法(如比较法、复称法)、 修正公式、调节仪器等,都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 任务:定性观察物理现象;定量测定物理量的大小。
三.物理实验课的安排
❖ 分二学期完成
❖ 第一学期为基础实验,即第一、二单元,共8 次,一次理论课(不确定度及数据处理)和7 个实验,着重基础实验技能和习惯的培养。
❖ 第二学期为自选题目,分为三个单元(第三、 四、五单元):基础性物理实验、综合性物理 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共几十个题目,同学们可 根据自己的学分、专业或兴趣选做。
可视情况扣除操作分。 ❖ 实验中有独特的建议或想法,有创意的报告加分鼓励。
实验报告的上交和领取
❖ 实验报告在实验完成的下一周星期一之前交,分实 验投入A座3楼大厅专用实验报告箱内。几周后, 可在四楼实验柜中分班级取回;
❖ 报告至少保存一学期,以备在成绩有误时核对查询。 ❖ 今天课后完成三页题,三周星期一前交到三楼楼道
❖ ③ 单位换算有效位数不变
5.03cm=0.0503m=50.3mm 仍3位
注意:大换小易出问题5.03cm≠50300μm
❖ 数据过大或过小时,常用科学计数法(数量级表示法)
□·□……×10n 单位
12.3m=1.23×104mm
电阻值为30000
保留3位有效数字时写成3.00×104
❖ ④ 数显仪器所显示的数字,全部属于有效数字。
❖ 过失误差:尽量避免。
误差的几个相关概念
❖ 精密度:测量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反映随机误差的大小 ❖ 准确度:测量平均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反映系统误差的大
小 ❖ 精确度: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综合反映,精确度高表明测量数
据集中分布在真值附近
精密度高
准确度高
一般,精度多指精确度
精确度高
二.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成绩记0分; ❖ 上课时必须向老师提交预习报告,未预习取消本次实验资格,成绩
记0分; ❖ 编造、抄袭原始数据或在报告中涂改原始数据,成绩记0分;预约
实验而缺席,成绩记0分;抄袭报告,两份报告都记0分; ❖ 成绩为0分或不及格者,在实验室有空位并获老师同意,给予一次
重做机会, 成绩按分数的80%计算。 ❖ 迟交报告者,只按照80%记分。 ❖ 学生不按要求操作造成实验仪器损坏者,除按学校规定赔偿外,还
❖ 调试仪器 调试仪器重要→减小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 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 由不可预测的偶然因素造成
❖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 差的大小、正负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时大 时小,时正时负,无确定性)。
❖ 特点:误差出现无规律,不能消除
来源
❖ 操作者感官分辨率的不确定 ❖ 仪器性能的波动 ❖ 测量环境的干扰 ❖ 其它偶然因素
忌会三条: a.照抄讲义 b.只写一个代数式 c.无图 ④实验仪器:列主要仪器的名称、型号、规格等。 ⑤操作步骤:只写主要的、重要的。 此外,在原始数据记录纸上画好表格。
注意: 未写预习报告,取消本次实验资格;未画表 格,扣部分预习分。
课堂实验
❖ 带上教材、写好预习的实验报告,还有坐标纸、计算器等。 ❖ 教师先简要讲解。 ❖ 学生调试仪器、测试记录数据(用钢笔、圆珠笔填写,不
❖ 1.有效数字的概念 ❖ 有效数字就是实验测量中记录的有意义的数字,它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测量误差的存在,如用米尺测 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 ❖ 准确读出的是可靠数字,末尾一位是估读出来的, 不准确的,叫欠准数(或可疑数),虽欠准,但有 意义,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 ❖ 有效数字=几个可靠数字+末尾1~2位可疑数字 一般物理实验欠准数只有1位
❖ 对测量中未能消除的误差作出估计。 ❖ 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合理的结果。
误差分类及来源
❖ 根据误差性质及产生原因,可将误差分为系统 误差和随机误差。
❖ 系统误差
❖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测量 结果总向一个方向偏离,其数值一定或按一定 规律变化。 特点:具规律,大小、正负恒定
来源
❖ 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缺陷 或没按规定使用仪器造成。
如仪器零点不准、停表走得快、电表放置方式不对。 ❖ 理论误差:理论公式本身的近似性
或实验条件不能达到所规定的要求
如:单摆 T 2
L (1 1 sin2 )
g4
近似为
T 2
L g
光栅 dsinθ=kλ要求平行光垂直入射不满足
❖ 观测误差:由观测者本人生理或心理特点造
成,如停表计时或读数。
❖ 方法误差:电流表外接
❖ 对于1.0级量程为100mA电流表 仪 100 1.0% 1mA
当指针在82mA与83mA之间时,读为82mA或83mA ;当指针正好为82mA时,读为82mA。
注意要点
❖ 测量数据的末位是欠准数,并与仪器误差位对齐, 即使估读的是“0”也必须记下, 仪器误差在哪一位发生,欠准位数记录到哪一位, 不能多记,也不能少记。 如用米尺测某一物体长度3.00cm 不同仪器测量,误差位不同,对同一物理量,有效 位数越多,表明测量结果越精确
R
Rx (1
Rx RV
) 1
电流表内接
R Rx (1
RA )1 Rx
2个特点:具规律、可减小或消除。
系统误差又分: 已定系统误差,如千分尺的零差 未定系统误差,如给定级别的电表
减小方法
❖ 校正仪器:如校零或记下零读数修正。 ❖ 改进实验方法:如对称测量
❖ 减小理论误差:在公式中引入一些修正项,如 单摆测g,须考虑摆球的体积大小及空气的浮 力及阻力;
0
10
20
物体的长度在22~23之间,可靠数字是22,可疑数字为估读, 0.6 或0.7,0.8,测量到物体长度的有效数字为22.6,22.7或 22.8。
0
10
20
物体的长度为24,可靠数字是24,可疑数字为0.0,测量到物 体长度的有效数字为24.0,末尾的0不能省略。
❖ 6.53769cm,可疑数后的数字无意义,不能 在报告中出现;
《大学物理实验》
讲授内容
❖ 1.物理实验的课程设置及考核办法 ❖ 2.与测量和误差相关的基础知识 ❖ 3.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运算法则 ❖ 4.测量结果的评定 ❖ 5.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绪论
一.为什么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 ❖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
密立根:科学是在用理论和实验两只脚前进 的 如电磁相互作用的发现,电磁波理论的确立 ❖ 物理实验中应用到的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是 其他科学实验的基础。
二.物理实验课的目的及任务
❖ 通过物理量测量,应用物理知识,验证理论,加深对物理 学原理和规律的认识;
❖ 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三基)得到系统的 训练;学习掌握测量原理、方法和技能;常用仪器和工具 的使用;数据处理方法;了解物理实验方法在现代科学技 术中的应用等等。
❖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 达到目的:会使用仪器,提高动手能力,善于总结实验, 求实创新。
例 32.1+26.65-3.926=54.8 ❖ 推论:和差计算时,选择具有同等精度的仪器最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