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升机战例

直升机战例

《机械与文明》选修课大作业2014026129 朱文奇《武装直升机战例分析》***导语:二战结束后,随着直升机的实用化和军用化,陆军航空兵的装备面貌也在迅速发生变化,直升机成为这一兵种的主要技术装备(占装备编成的75-90%),各主要国家陆续组建了大型的陆军航空兵部队,而作战指挥与协同动作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

如果说陆军航空兵在问世后最初是作为辅助性、保障性力量来使用的,那么到上世纪60年代末,它已成为一支能独立完成某些任务(如,空降、火力打击、航空火力支援、空中侦察等)的战役战术力量。

陆军航空兵的这些发展方向不可避免地在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得到了验证,并对其作战使用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影响。

朝鲜战争堪称“直升机时代”的开端,并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陆军航空兵在战役和战斗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军在这场战争中广泛使用了列入陆、海、空军兵团与部队编成中的直升机。

其直升机部队最早担负的任务包括搜索救援、伤病员后送和战术空降。

例如,1951年9月9日,在歼击屏护队的掩护下,美军首次使用12架H-19直升机在仁川实施了战术空降,将由228名士兵组成的突击集团和8吨弹药空降到在地面难以机动的山区,由此在直升机作战使用历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1954-1962年的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中,直升机首次作为火力打击手段出现。

法军最初在CH-34直升机的货舱中安装了机枪,但其火力十分有限。

后来又在SE-3160“云雀”直升机上加装了“毛瑟”20毫米机关炮,并在其机身下加装了非制导火箭,成为当时十分有效的对地杀伤兵器。

在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各国陆军航空兵积累了丰富的作战使用经验,这些经验是确定陆军航空兵建设方向、优化其结构、完善其作战使用理论、改进直升机及其武器以及干部训练体制的重要依据。

**越南战争概论:越南战争美军使用直升机数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投入作战的多达4000多架,共出动3.6亿余架次,飞行约1,34亿小时。

每个直升机飞行员日飞行强度达 13小时,每架直升机平均月飞行量达200多小时。

这简直是一场“直升机战争”。

*空中机动得心应手1961年12月11日.一艘美国航空母舰载着32架美陆军H一12直升机和400人停靠在南越的西贡码头。

12天之后.这些直升机将大约1000名南越伞兵空运到距离其首都16千米被疑为越共总部的地方。

伞兵仅遇到轻微的抵抗,缴获了越共隐蔽的地下无线电台.首战告捷这次战术级的行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揭开了越战期间美军长达10年之久的空中机动作战的序幕。

直升机空中机动是以直升机运载作战部队在预定地点降落.完成特定任务的作战行动。

与利用地面运输工具运送部队和固定翼飞机伞降相比.直升机机降作战具有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对机降出发地域和着陆场要求不高,能不受地面障碍限制,迅速实施远距离机动。

*机降兵力集中,建制完整,能按预定方案迅速展开攻防作战。

*能迅速从一种战斗类型转换成另一种战斗类型,灵活机动地遂行多种怍战任务。

空中机动作战的巨大优势.使其成为美军在越南战场用得最多.也最为得心应手的战术手段。

1963年到1965年。

美军多次进行了组建空中机动师的实验,其中一次用120架直升机准确地把一个空中突击旅输送到185千米之外的目的地。

1965年7月1日,第1空中机动师遵照美国第3陆军司令部的185号命令正式成立。

该师拥有400多架直升机。

10月中旬,该师在越南安溪地区集结部署完毕,随即参加了被称作德浪河谷战役的长达月余的战斗。

在该次战役中。

美第1空中突击师第7团第1营,在德浪河以南曲崩山脚下代号“X光”的地区着陆并进行了艰苦的防御作战。

在7天时间内,他们顶住了数倍北越力量的连续进攻。

打死634人。

俘虏7人,为战役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该营营长因此获得了“鹰辉”奖章。

这次战役。

直升机向前线空运了全部步兵和炮兵以及各种作战物资43000余吨,第1空中机动师连续搜索并击溃北越军队3个团。

打死大约1600名北越士兵。

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

战后,维斯特摩兰将军指出:“美军投入战役的力量能抵御装备精良的敌军并能击溃他们。

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这说明了陆军空中机动的概念是非常有效的。

”在以后的几年里,特别是1967和1968年间。

不仅空中机动师。

每个在越南的陆军师都装备了足够的直升机,都能组织营级规模的空中机动行动。

许多非空中机动部队都为自己的空中机动作战感到非常自豪。

在此期间。

美军进行了大小数以百计的空中机动作战。

其中最著名的是1968年初进行的溪山战役。

溪山位于南越9号公路以北。

完全被高耸的山峰包围。

建有美军基地。

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1968年初,北越军队两个多师。

对溪山地区发起进攻。

包围了美军陆战队和南越军队一部。

切断了9号公路。

并沿9号公路构成了对外正面。

计划以“围点打援”的方式,吸引美军和南越伪军增援溪山。

以便将溪山守军连同援军一同消灭。

为解救溪山被围部队和打通9号公路,美军以骑1师配属两个海军陆战队团。

连同其他支援部队,对溪山实施了代号-匕马”的空中机动作战。

4月1日7时,美军海军陆战队沿9号公路从正面发起攻击。

吸引越军的注意。

与此同时,以第3旅3个营的兵力,在溪山公路南北两侧。

纵深约10千米的地方实施了机降,并随同机降部队空运了部分炮兵。

建立了与纵深炮兵可相互支援的前方火力支援基地,对机降部队实施有效支援,保障了机降部队与正面进攻部队的胜利会合。

4月2日和3日,美军又以第2旅的3个营。

在溪山以南9号公路南北两侧实施第2次机降突击。

配合正面进攻的海军陆战队沿公路向西进攻。

战至4日。

第1旅两个营又实施了第3次机降,从空中进入溪山要塞正南的阵地。

被围部队趁机向南发起攻击,并与之会和。

经激战。

越军于6日开始向西撤退。

4月7日。

南越空降第3特遣队在溪山以西公路附近实施了第4次机降,对向西撤退的越军实施阻击,配合正面进攻部队作战。

越军受阻后,分成小股。

避开侦察和攻击,从小路撤入老挝。

此次作战。

美军和南越伪军先后实施了4次空中机动作战。

打死北越军队1304人。

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实现了解救溪山被围部队和打通9号公路的作战目标。

作战实践为作战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美陆军航空兵在越南战争开始时,并没有现成的直升机战斗使用原则和空中机动作战条令。

空中机动战术的广泛运用,取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以此为基础,美军总结出了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作战原则和战术手段,修改了陆军《作战纲要》,制定了空中机动作战.空中战斗骑兵旅等作战条令,把空中机动从战术运用提高到理论高度。

*机降作战大显身手波来梅战役,是美国空中机动师成立后的第一次作战行动.也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直升机机降作战。

波来梅位于越南嘉莱省西南,1920号公路贯通波来梅附近地区.是越南人民武装的南北运输走廊。

为了破坏越南人民的运输活动,南越军队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前哨据点。

1965年,越南人民决定拔掉这个钉子。

10月19日,越南人民武装第33团迅速出击,包围了南越军队在波来梅的据点,同时,第32团也进入伏击阵地。

在越南人民武装的猛烈进攻下,南越军队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战斗进行得紧张而激烈。

在南越守军的求援声中,美军第1骑兵师投入战斗,CH-47“支奴干”运输直升机吊挂火炮,以“蛙跳”战术.不时地占领发射阵地,向伏击阵地内的越南人民武装部队射击。

21日,南越的第3装甲团在增援部队的援助下向波来梅开进。

他们的头顶上,直升机发出的隆隆声伴随着地面坦克的轰鸣,就像是一支不成调的乐曲,回荡在公路上空。

增援部队到达558高地前,美军直升机进行了侦察,由于这个高地四周杂草丛生,地形复杂,所以没有发现情况。

可是,当他们进入火力范围时.突然枪声、炮声响成一片,爆炸声哭喊声随处可闻。

接到南越增援部队遭伏击的报告后.美军第1骑兵旅的直升机马上运送部队.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援。

10,El27日,第1骑兵师奉命开进波来梅地区.他们迅速派出了第1旅的三个空运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以及师空中骑兵中队投入了战斗。

分别组成了三个战斗组即侦察组突击组和火力组。

侦察组由轻型直升机组成;突击组由运输直升机组成,用来运载步兵。

火力组由武装直升机组成。

11月1日.第1骑兵旅的一个骑兵连正在波来梅以西进行搜索,突然侦察直升机发现越南人民武装的一个营。

经过激烈的战斗.越南人民武装伤亡惨重。

11月28日,波来梅战役结束,尽管越南人民武装作战勇敢,最终抵不过美军的空地打击,被迫全部撤到了越柬边界。

持续37天的波来梅战役,美军共出动直升机6000余架次.累计飞行2.7万小时,空运步兵193个连次,炮兵67个连次,空运物资1.3万吨以上。

*远程突袭出奇制胜远程突袭.是指以直升机搭载特种作战分队,对敌纵深预定目标实施突然袭击.以完成武装侦察.敌后破袭.夺占要点武装营救等任务的特种作战行动。

为了适应越南复杂的丛林水网地形,更好地完成突袭作战任务,美军专门成立了以直升机为主力装备的机动打击部队.作为特种部队中的快速反应部队。

越战期间,共成立了5个机动打击司令部.每个司令部大约2000人。

为了训练部队的突袭作战能力.美军还专门成立了“突击队学校”,每个队员在其中训练3周,学会使用直升机介入和撤出的方法,掌握生存,逃生,通联,情报收集的技能.熟练掌握敌我各种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

这些机动打击部队高度独立,能够在接到命令迅速展开突袭行动。

行动中,突击部队通常编组为指挥控制分队.警戒分队、支援分队和突击分队4部分。

在目标区着陆后.警戒分队立即控制和封锁敌军通道,占领着陆场,在敌可能接近的方向部署反坦克武器和障碍物,并向直升机停机坪派出警戒;支援分队立即抢占有利地形.为突击分队和警戒分队提供火力支援;突击分队立即发起进攻,破坏敌设施,摧毁敌装备,消灭敌有生力量,解救已方人员,得手后立即撤离。

武装直升机则在着陆区盘旋巡逻,发现目标立即予以打击。

1970年11月21日夜,美军曾对越南山西战俘营进行了精心计划的远程突袭。

战前,美军通过各种手段侦察确认,其被俘飞行员约80余人被关押在河内以西32千米的山西战俘营内。

为解救被俘的飞行员,平拟国内反战情绪,决心对山西战俘营实施突袭作战。

1970年8月,成立了以西蒙斯上校为指挥官的机降突击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训练、演习和作战准备。

11月21日2时30分,突击队搭乘4架直升机穿过老挝山区,由越南西北方防空配系薄弱的地方突防,超低空进入山西战俘营上空,并在目标区直接降落。

降落后,警戒分队立即战领有利地形.突击分队迅速发起进攻.由于战俘已经被转移,美军在对营区进行彻底的搜索破坏后,安全撤离。

本次行动虽未救到一名战俘,但其作战计划和实施本身无可挑剔,直到今天,仍是远程突袭行动的样板。

*低空杀手初显神威在越战期间,为给地面作战和空降行动提供及时有效的火力支援,美军开始尝试为直升机加装合适的武器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