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梅李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2013.5.29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训诂./怙.恶不悛泥淖./桂棹.兰桨诘.难/佶.屈聱牙B.萎.靡/虚与委.蛇引吭./沆.瀣一气隧.道/遂.心如意C.趿.拉/岌.岌可危昏愦./振聋发聩.圜.墙/声震寰.宇D.桎梏./狡兔三窟.皈.依/如丸走坂.稂.莠/书声琅.琅2.下列各项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论文答辩的整个过程中,导师徐教授不赞一词....,而是严肃地指出了文章在逻辑上存在的诸多错误。
B.中国政府认为,中国海军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无可厚非....,完全合法。
C.快速阅读不利于深入思考,看上去读得多,读得快,但“上心”的并不多。
长此以往....,文化会变得浮泛和肤浅。
D.安宏纺织公司近年来对员工管理严格,求全责备....,产品质量过硬,企业效益大幅度提升。
3.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不超过30个字。
(4分)材料:据史料记栽,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
这说明,至少在元朝中国就已发现了黄岩岛。
1935年1月,中国政府组成的水陆地区审查委员会公布的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中,黄岩岛以斯卡巴罗礁之名,并作为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列入了中国版图。
1947年10月,中国政府核定和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罗礁改为民主礁,列在中沙群岛范围内。
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对外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时,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同时以民主礁为副名。
中国历代政府出版的官方地图均将黄岩岛标为中国领土。
黄岩岛一直不间断地在中国广东省、海南省的管辖下。
结论:中国对黄岩岛拥有领土主权的依据是。
4.阅读下面这段材料,然后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5分)一位中学生骑车上学,却不小心撞坏了一辆“宝马”车。
车主并不知情,是悄然离开,还是留下等待车主?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这位中学生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现场等待了近半小时后,留下了一张附有联系方式(手机号码)的纸条并说明了情况。
此事通过微博很快传遍全国,中学生的做法受到网民的纷纷称赞。
如果你是车主,你将如何回复这位中学生?如果你是称赞他的网民,你又将如何跟帖?请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车主回复:(不超过40字)(3分)网民跟帖:(不超过40字)(2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黄英蒲松龄马子才,顺天人。
世好菊,至才尤甚。
归至中途,遇一少年,跨蹇从油碧车,丰姿洒落,渐近与语,少年自曰陶姓。
因与论艺.菊之法。
马欣然曰:“仆虽固贫,茅庐可以寄榻。
不嫌荒陋,无烦他适。
”陶趋车前向姊咨禀,车中人推帘语,乃二十许绝世美人也。
顾弟言:“屋不厌卑,而院宜得广。
”马代诺之,遂与俱归。
日过北院为马治菊,菊已枯,拔根再植之,无不活。
陶姊小字黄英,雅善谈。
陶一日谓马曰:“君家固不丰,仆日以口腹累知交,胡可为常!为今计,卖菊亦足谋生。
”马素介,闻陶言,甚鄙之,曰:“仆以君风流雅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陶笑曰:“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
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
”马不语,陶起而出。
自是马所弃残枝劣种,陶悉掇拾而去。
未几菊将开,闻其门嚣喧如市。
怪之,过而窥焉,见市人买花者,车载肩负,道相属也。
其花皆异种,目所未睹。
心厌其贪,欲与绝;而又恨其私秘佳种,遂款.其扉,将就消让。
陶出,握手曳入。
见荒庭半亩皆菊畦,其蓓蕾在畦者,罔不佳妙,而细认之,尽皆向所拔弃也。
陶入室,出酒馔,设席畦侧,曰:“仆贫不能守清戒,连朝幸得微资,颇足供醉。
”渐而旧日花畦,尽为廊舍。
至秋载花去,春尽不归。
而马妻病卒。
意属黄英,微使人风示之。
黄英微笑,意似允许。
课.仆种菊,一如陶。
黄英既适.马,于间壁开扉通南第,日过课其仆。
马耻以妻富,恒嘱黄英作南北籍.,以防淆乱。
不半岁,土木大作,马不能禁。
经数月,楼舍连垣,两第竟合为一,不分疆界矣。
然遵马教,闭门不复业菊,而享用过于世家,马不自安。
黄英曰:“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下人,谓渊明贫贱骨,百世不能发迹,故聊为我家彭泽解嘲耳。
然贫者愿富为难,富者求贫固亦甚易。
床头金任君挥去之。
”马曰:“捐他人之金,抑亦良丑。
”英曰:“君不愿富,妾亦不能贫也。
无已,析君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害?”乃于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马。
马安之。
然过数日,苦念黄英。
招之不肯至,不得已反就之。
隔宿辄至以为常。
黄英笑曰:“东食西宿,廉者当不如是。
”马亦自笑无以对,遂复合居如初。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与论艺.菊之法艺:种植。
B.黄英既适.马适:到,往C.恒嘱黄英作南北籍.籍:登记D.课.仆种菊,一如陶课:督促完成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马子才“安贫”的一组是(3分)①马素介,闻陶言,甚鄙之②自食其力不为贪③心厌其贪,欲与绝④马耻以妻富⑤享用过于世家,马不自安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④D.③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子才家世世代代爱好菊花,传到他更是爱得厉害。
路遇少年,论菊投契,因此并邀姐弟俩回家借住。
B.马子才看不惯陶姓少年出售菊花的行为,但因为他私藏了好的菊种,又不得不虚以委蛇,和他一起喝酒。
C.黄英向马子才解释卖菊花的原因:不是贪图富贵,而是为贫穷爱菊的陶渊明扬眉吐气。
D.黄英一开始不能说服马子才改变自己对贩菊富贵的看法,就选择了和马子才分居;马子才因思念黄英,最后还是和她住到了一起。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君家固不丰,仆日以口腹累知交,胡可为常!(3分)(2)怪之,过而窥焉,见市人买花者,车载肩负,道相属也。
(4分)(3)捐他人之金,抑亦良丑。
(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二首苏轼其一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其二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注】《梅花二首》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1)简要分析《其一》如何描写梅花的。
说明《其一》中梅花有着怎样的特点。
(4分)(2)《其二》“开自无聊落更愁”句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试做分析。
(3分)(3)《梅花二首》中梅花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2)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3)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4)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5)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6)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氓》)(7)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8)大学之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上一碗米饭的时间肖复兴入冬后北京最冷的那天晚上,我在一家小饭馆里。
家里的人都出了远门,没有饭辙儿,要不我是不会在这么冷的天跑出来到这里吃晚饭的。
正是饭点儿,小饭馆里顾客盈门,只剩下靠门口的一张桌子空着,虽然只要一开门,冷风就会乘机呼呼而入,别无选择,我只好坐在了那儿。
服务员是位模样儿俊俏的小个子始娘,拿着个小本子,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一口外地口音问我:您吃点儿什么?我要了三两茴香馅的饺子和一盆西红柿牛腩锅仔。
很快,饺子和锅仔都上了来,热气腾腾的扑面撩人,呼啸寒风便都挡在了窗外了。
埋头吃得热乎乎的,觉得忽然有一股冷风吹来,抬头一看,一位老头已经走到我的桌前,也是别无选择地坐了下来。
在我的对面坐下来之后,大概看见我正在望着他,老头冲我笑了笑,那笑有些僵硬,不大自然。
也许,是为自己一身油渍麻花的破棉袄感到有些羞涩,和这一饭馆衣着光鲜的红男绿女对应得不大谐调。
我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或许还没有我大,只是胡子拉碴的显得有些苍老。
我猜想他可能是位农民工,或者刚刚来到北京找活儿的外乡人。
他坐在那里,半天也没见服务员过来,便没话找话的和我搭话,指指饺子,问我饺子怎么卖?我告诉他一两三块钱吧。
他立刻应了声:这么贵!这时候,那个小个子姑娘拿着小本子走了过来,走到老头的身边,问道:你吃什么?老头望了望她,多少有点儿犹豫,最后说:我要一碗米饭。
姑娘弯下头在小本子上记下来,又抬起头问:还要什么?老头说:就一碗米饭!姑娘有些奇怪:不再要点儿什么菜?老头这回毫不犹豫地说:一碗米饭就够了。
然后补充句:要不麻烦你再给我倒碗开水!姑娘不耐烦了,一转身冲我眉毛一挑,撇了撇嘴,风摆柳枝般走了。
过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姑娘把一碗米饭端上来,更不要说那一碗开水了。
在这样一个势利眼长得比鸡眼还多的社会里,人们的眼睛都容易长到眉毛上面,很多饭馆都会这样,不会把只要一碗米饭的顾客放在心上,更何况是一个衣衫褴楼的老头,在他们眼里几乎是乞丐一样呢。
姑娘来回走了几次,大概早忘了这一碗米饭。
我悄悄地望了一眼对面的老头,看得出来,老头有些心急,也有些尴尬,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如坐针毡。
我很想把盘子里的饺子让给老头先垫补一下,但把剩下小半盘的饺子给人家吃,总显得不那么礼貌,有些居高临下,就像电影《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打发要饭的似的。
那锅仔我还没有动,可以先让他喝几口,但一想饭还没吃,先让人家喝汤,恐怕也不舍适,而且也容易被老头拒绝。
因此,当姑娘又向这边走来的时候,我远远地冲她招招手,她走了过来,老头看见了她,张着嘴动了动,一定是想问她:我那一碗米饭呢?但如今的小姑娘哪一个好惹?为了避免尴尬,我先把话抢了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给我上碗米饭!话音刚落,怕她同样嫌弃我也只要一碗米饭,便又加了句:再来三两饺子。
姑娘在小本子上记了下来,转身走了。
我冲着她的背影喊了句:快点儿呀!她头没有回,扬扬手中的小本说道:行哩!老头望了望姑娘走去的背影,又望了望我,什么话都没有说,似乎是想看看,同样一碗米饭,到底谁的先上来。
一下子,让我忽然感觉偌大的饭馆里,仿佛主角只剩下了老头、姑娘和我三个人,三个人彼此的。
思颠簸着,纠结着,一时无语,却有着不少潜台词。
我望了望老头,也没有说话。
我是想等这一碗米饭和三两饺子上来,一起给老头。
谁家都有老人,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有饿的时候,谁都有钱紧甚至是一分钱让尿憋死的时候。
老头垂下头,不再看我。
我埋下头来,吃那小半盘的剩饺子,也不敢再望他,我不知道此刻他在想什么,但生怕我的目光总落在他的身上会让他觉得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