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
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现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
教学重点:1、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2、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教具(教学)准备:小车、木块、小车、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等教学方法(策略):讨论、阅读学情分析:本节是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机械运动的基础上,讲述了机械功以及做功的必要条件和功的计算。
这些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又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11.2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做功的快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查了解常用机械的铭牌,了解机械功率。
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教具(教学)准备: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 有用/W 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经历测量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教学难点:1、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教具(教学)准备:滑轮组、钩码、细绳教学方法(策略):实验、讨论、阅读;若考虑摩11.4认识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势能及影响大小的因素。
3、知道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机械能的学习,体会自然界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增强节能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量的初步概念;动能、势能及影响大小的因素;机械能及转化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规律教具(教学)准备:滚摆、单摆、钢球、斜面教学方法(策略):实验、讨论12.1认识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类比法理解内能的概念,并掌握类比法。
2、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内能的单位及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分析实例,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动能和势能。
2、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3、通过讨论,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时是等效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1、比的方法认识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
2、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教具(教学)准备:烧杯、水教学方法(策略):探究、实验、讨论12.2 热量与热值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温度变化关系2、知道燃料的热值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信息处理,认识燃料热值的含义,了解常用燃料的热值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教学重点:燃料热值的概念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燃料的热值教具(教学)准备:教学方法(策略):分析、讨论七、学情分析: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教具(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易拉罐教学方法(策略):科学探究、实验、讨论、观察七、学情分析:12.4 热机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挂图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教学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教具(教学)准备:汽油机模型及挂图教学方法(策略):分析、讨论13.1 从闪电谈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⑵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⑶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⑷通过实验活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闪电的奥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模拟闪电现象和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对自然现象产生亲近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教具(教学)准备: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学方法(策略):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塑料尺、碎纸屑、验电器13.2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及常见的电路元件的符号。
2、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开路、通路、短路及两种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电路图和并联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路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三种状态和两种连接方式教学难点:会画简单的串联电路图和并联电路图教具(教学)准备:实验线路板、导线、小灯泡、开关、电池等教学方法(策略):观察、实验、科学探究七、学情分析:13.3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是怎样形成的2、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使学生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并记住并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学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方法四、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安培计测电流并可熟练测串、并联电路电流。
五、教具(教学)准备:实验线路板、导线、小灯泡、开关、电池、电流表等六、教学方法(策略):学生科学探究活动、讲解、媒体演示、演示实验七、学情分析:13.4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2、通过实验研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研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教学难点:实验研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正确使用电流表教具(教学)准备:电路示教板1块,电流表3个,小灯泡(1.5V)3个,小灯泡(2.5V)3个,小灯泡(3.8V)3个,开关1个,电池(带盒)4节,导线10根教学方法(策略):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问题,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同时体验探究学习的方法七、学情分析:2、利用电流表测出a 、b 、c 三处的电流3、换上不同的电灯,再次测量三处的电流4、通过实验数据,组织学生讨论串联电路中的织学生讨论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 串联电路中的电路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之路中的电流之和。
是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的电路图。
若已知A 处的电流为0.15A ,C 处电流为0.15A 。
是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关系的电路图,若已知A 处电流为0.14A ,处电流为0.16A 。
a c13.5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2、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教学难点: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教具(教学)准备:电路示教板、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等教学方法(策略):学生科学探究活动、讲解、媒体演示、演示实验13.6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学生连接电路、正确识记、使用电压表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2、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结论的归纳总结的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2、通过同学们共同探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归纳得出恰当的结论。
教具(教学)准备:电路示教板、电池组、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教学方法(策略):学生科学探究活动、讲解、媒体演示、演示实验14.1怎样认识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导体的电阻,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关系、以及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2、经历科学探究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