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测井数据采集与解释方法
解释人员往往还要参加由测井、采油、地 质、井下作业等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技 术讨论会,直接报告解释结果,提出意见和建 议,共同研究测量的井或区块需要采取的技术 措施。
@ 流动剖面测井解释软件系统
• 注水剖面 测井评价
• 产出剖面 测井评价
涡轮流量计测井解释 核流量计测井解释
电磁流量计测井解释 同位素示踪测井解释 垂直井多相流动测井解释 倾斜井多相流动测井解释 水平井多相流动测井解释 抽油井多相流动测井解释
测井文件组合
单位换算: 文件组合: 深度校正: 曲线滤波: 图件绘制:
第1道CCL、GR; 第2道FDEN、TEMP、CAP; 第3道流量; 第4道电缆速度;
二、解释层段划分
解释层段:取值分析计算部位(满足稳定流动条件)
(1)主要曲线:流量计,密度,持水率,井温
(2)辅助曲线:电缆速度,GR,井径,CCL
流动剖面测井定量解释工作程序(3)
(3) 分层读取测井数值
逐层读取各条测井曲线的平均值,填入解释 数据表或制成解释数据文件。尽管计算机解释 有的采用逐点解释,但无论是手工解释或是计 算机解释,由于流动剖面测井是在动态条件下 完成的,分层解释可以消除部分非常规扰动影 响。
流动剖面测井定量解释工作程序(4)
制订监测计划
监测的任务 组合的主要方法和辅助方法 解决具体地质技术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为有效进行测井 所必需的开采装备结构的改变 地球物理监测的工作量和周期性 生产测井解释所需要的辅助信息 资料加工方法和总结报告形式
安排生产测井
新井:评价该井的生产性能、检查完井质量 采取措施和改变功能前后都要进行测量 根据监测油气藏动态需要合理安排测量周期 注水井:分析井的投产情况、监视生产过程 确定和完善油田的工程与地质分析要进行生产测井
流动剖面测井定量解释工作程序(2)
(2) 划分测井解释层段
所谓测井解释层段是指用于测井解释读值和定量计 算的井段,其特征是每一个解释层段内流量计、密度 计、持水率计各条测井曲线的读数基本稳定不变,温 度计和压力计的测井曲线按一定梯度变化。一般而言, 解释层段对应未射孔井段,但已射孔井段内若无流体 产出或吸入,也可以包括在解释层段内。特别是较厚 的射孔井段内如果测井曲线出现时变时不变的情况, 为了评价地层的非均质性,也应该划分出若干解释层 来。由于气、液的转动力矩不同,流动速度相同但涡 轮流量计的每秒转数并不相同,因此在积水界面附近 应特别注意综合分析涡轮流量计和流体密度、持水率 测井曲线的变化。
(3)参考资料:射孔井段,管柱结构,储层位置
注意排除测井速度不稳定或井径变化引起的假象
三、流体相态判断
(1)根据井口产出流体判断 (2)根据测井曲线形态判断
四、流体流型识别
(1)根据井口产出识别 (2)根据曲线形态识别 (3)根据流型判别条件
井下流体相态判断
• 地面为单相的油或气时,上部一般为单相流 动,下部根据是否有底水而定。
根据压差密度测井值判断气液两相流型。
9.3 流动剖面测井定量解释方法
定量计算:逐层计算流速、持率、流量等 • 测井解释模型
定义:反映测井参量与流动参量关系的公式或图版 类型:理论模型、实验模型、经验模型、统计模型 选择:(1)能反映流体流动的物理机理
(2)能利用生产测井相关信息充分求解 (3)能与测量采用的具体仪器匹配或对应 (4)模型简明,应用方便
多相流动测井解释模型
• 垂直井油气水三相流动测井解释: 漂流模型,滑动模型,经验模型
• 斜井、水平井多相流动测井解释: Runge, Bonnecaze, Singh模型 Scott, Hughumurk, Hoogendoorn模型
• 抽油井非稳定流动测井解释: IFLAM模型
漂移流动模型
• 流动模型:
流动剖面测井定量解释工作程序(11)
(11) 计算管子常数
管子常数PC是为计算和转换的方便而设定的, 其一般计算形式为
PC =
Fc(
d
2
c
4
At )
式中,dc为套管内径;At为井下仪器占据测量 流动截面的当量面积,与测井仪器以及dc采用 的单位有关;Fc为转换系数,与管径、速度、 流量采用的单位有关。
地面油、气、水的产量qosc、qgsc、qwsc: 地面油、气的比重o、g或密度o、g: 地层水矿化度CNaCl: 井下流体温度Twf、流动压力Pwf: 气的压缩系数Z:
地面计量; 地面测量; 地面测量; 温度和压力测井曲线; PVT分析或参数计算;
油的泡点压力pb:
PVT分析或参数计算;
气在油、水中的溶解系数Rso、Rsw:
9.1 生产测井方法组合
三大测井系列
流动剖面测井 油层监视测井 工程技术测井
测井方法组合
按井的类型 按井的工作方式 按地层状况 按井中流体特性
典型的组合系列
注入剖面测井组合
笼统注水剖面测井组合 注水量较高的井 注水量较低的井 分层配注剖面测井组合
产出剖面测井组合
过油管测量的测井组合 过环空测量的测井组合
井斜角度:
井斜测井曲线;
速度剖面校正系数Cv:
流动试验、井场刻度 或根据理论、经验取值。
流动剖面测井定量解释工作程序(1)
(1) 收集整理测井资料及有关数据
对于气水、气油、油水或气油水流动剖面解释,最 好能有相应的全套资料,包括主要的和辅助的测井资 料以及有关的参考资料。首先要认真挑选解释需用的 测井资料,井温资料一般应选用第一次下放仪器测量 的那条曲线,其它测井资料应在经验收合格的测井曲 线中挑选。然后整理制作测井解释综合图或合成综合 文件,注意各条测井曲线的深度一定要对齐,并要与 射孔深度以及裸眼井测井资料的深度一致。可能的话, 解释综合图或综合文件上最好带有裸眼测井解释的岩 石体积分析剖面。
涡轮流量曲线:段塞流曲线左右摆动幅度大于泡状 流。
流体密度曲线:由于不同相流体密度不同,段塞流曲 线左右摆动幅度也要大于泡状流。
压力测井曲线:受密度影响,段塞流下的曲线摆动 幅度和压力梯度变化也会大一些。
油水两相时持水率超过25%即发生泡状流向段塞流 转变。气液两相时持气率超过25%和52%即发生泡状 流和分散泡状流向段塞流转变。
然后,要针对发现的问题,修正测井解释结果。 修正的方法可能是重新计算和选择解释参数,也可能是重新分层调整测井数 据,还可能是更换新的解释模型。检查修正解释结果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 必须直到取得正确、合理、可靠的最终结果为止。
流动剖面测井定量解释工作程序(16)
(16) 总结报告解释成果
每口井的流动剖面测井解释后,需要整理 出数据表和绘出成果图,并要撰写出解释报告, 经主管技术领导审核签字后,报送生产和研究 有关单位。
9.2 流动剖面测井资料定性分析方法
一、资料收集整理
生产测井资料 其它测试资料
裸眼测井资料 工程测井资料:水泥胶结、管柱检测、增产措施 钻杆测试资料
解释参考资料
地面计量数据:油、气、水产量,油压,套压, PVT分析数据:油、气、水性质参数 井下机械结构:管柱深度、油管、套管、封隔器尺寸等 射孔层位数据: 油矿地质资料: 油层开发资料:
流动剖面测井定量解释工作程序(5)
(5) 计算流体 性质参数
一般情况下没 有PVT分析资料, 必须计算求出流体 性质参数。
流动剖面测井定量解释工作程序(6)
(6) 选择确定解释参数
需用的解释参数除上述流体性质参数外,还 用到套管内径、井斜角度、速度剖面校正系数 等常数。
流动剖面测井定量解释工作程序(7)
(4) 定性分析测井资料
根据划分的解释层段,逐层判断确定流体的相态和 流型,分析曲线的形态和读数,找出主要的产出或吸 入气、油、水的层段,估计流量剖面。产出或吸入流 体的层段位于解释层段之间,可通过上下相邻的解释 层段对比确定,其特征是流量计连续测井曲线的读数 倾向性改变,温度测井曲线偏离正常地温趋势线,流 体密度或持水率测井曲线读数有否变化则取决于流体 的产出或吸入是否改变井内流体的密度和持水率。如 果井内没有机械问题,产出或吸入流体层位应该对应 于射孔井段,但往往只是射孔层段的一部分,并不是 所有的射孔层段或者射孔层段的整个深度都产出或吸 入流体。
• 地面为两相时,井下流体可以是单相、两相 后者三相。
• 地面为三相时,测量井段可以是两相或者三 相,主要取决于又得泡点压力与井底流压的 相对大小
溶解气系统地面和井下的体积关系
井下流体流型识别
• Ros相图 • Aziz相图 • Govier相图 • 判别条件
由于不同流型下的测井响应不同,因此测井曲线 的形态携带有流型的信息。
(7) 计算流体视速度
对于涡轮流量计测井资料,同时用作图法和 线性回归计算求出流体视平均速度Va,并用回 归直线的斜率和相关系数检查Va是否正确。对 于核流量计测井资料,用距离与时间的比求出 Va,并用重复测量资料进行对比检验。
流动剖面测井定量解释工作程序(8)
(8) 计算各相持率
气水或气油两相流动解释常用流体密度测井 资料计算持气率和持液率,持液率较低时也可 用持水率测井资料计算。油水两相或气油水三 相流动测井解释一般必须同时用流体密度和持 水率测井资料计算各相持率。
流动剖面测井定量解释工作程序(14)
(14) 计算流量剖面
如果整个测量井段的流体相态和解释参数相 同,可重复(7)~(13)各步骤,自上而下计算 出各解释层的总流量和各相流量。如果测量井 段过长且不同井段的温度、压力变化过大,或 者各解释层的流体相态和解释模型不同,则应 从第(5)步开始重新计算确定有关参数进行解 释。然后采用“递减法”,自上而下计算出相 邻解释层间各产出或吸入层段的总流量及各相 流量。
9 生产测井数据采集与解释方法
• 测井信息特点
间接性:直接测量的物理参量 局限性:观测条件及仪器特性 多解性:探测范围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