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源泉,彰显作文语言魅力----作文生活化浅谈【摘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可见,只有关心身边的现实生活,才能更具体的去热爱生活,追寻生命的价值,阐释生命的意义。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如何才能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让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能避免学生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的尴尬。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总结了点滴对策,以求与同行共勉:教师在生活中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来了解生活。
课堂内外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走近生活,然后给学生提供用作文表达生活的契机,最终实现多数学生易于表达,乐于动笔,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的作文温情之旅的良好状态。
【关键词】社会生活;写作素材;源头活水【正文】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鼓励孩子积极投身于五彩斑斓的生活实际,放眼关注国家大事,细心关注身边小事,认真积累写作素材,随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深入思考,用心感悟,写出感受独特、内容充实、思想深刻的文章来。
只有不断拓宽孩子生活的空间,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体会,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那么如何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用作文表现生活呢?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一、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有感而发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孤零零的去写作,是写不出真情实感的。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
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导致作文时头脑空空无内容可写。
其实生活世界是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这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鲜事不计其数,引领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首先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及时采撷生活的浪花,让孩子练练笔。
父亲节的那天我布置给同学们这样的作业,回家大声喊出:“老爸,我爱你!”记录下父亲的语言、动作、表情,谈谈自己喊出去的心理感受。
实际告诉我们:这样的文章感动的令人流泪。
我经常布置学生结合焦点访谈的内容进行社会跟踪调查(三鹿奶粉事件、工业三废的治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等等社会问题),学习撰写调查报告,让学生真实的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为写作积累真实的素材。
从学生的文本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已经用他们稚嫩的肩膀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如:针对当前工业园区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引发思考,很多学生会情不自禁的写下意见或建议,寄语有关部门,孩子在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的同时,对自己也是良好的思想教育。
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体验到当今社会城市化的过程与代价,同学们亲临现场感受沧桑变迁的同时,了解到人为因素是今昔变化的关键原因所在。
同学们学有所动,动有所感,感有所悟。
二、抓住契机组织活动,丰富写作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亲近自然,投入地球母亲怀抱的同时,还要教给孩子用眼睛观察这个新奇世界、用耳朵去谛听天籁之音、用鼻子去呼吸天地之气息、用心灵去感受自然之韵味的本领。
尽情地投入生活,体味生活,将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情愫诉诸笔端,要通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各种活动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亲近自然在教学中打破了封闭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投入到大自然中,投入到社会生活中。
我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游览、郊游等活动,学生走出校园,回归自然,自由采撷自己需要的写作素材。
投入母亲的怀抱,感受到母爱的博大,情不自禁的疏于笔端:有的陶醉于对家乡的美丽风光,有的为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自豪,有的为家乡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变化而喝彩,他们深深地热爱着自己伟大的祖国。
通过活动不但磨练意志、开阔眼界,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了学生的人格。
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陶冶。
2、重大历史节日我习惯以革命纪念日像卢沟桥事变、八一建军节、九一八事变、十一国庆节为契机,请革命军人,讲革命传统故事,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抒发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
《亲爱的祖国,生日快乐》、《振兴中华、立志雪耻》这样的文章年年写,年年新,字里行间渗透着祖国花朵的豪言壮语!3、热点话题我经常结合成功训练课、思想品德课、综合实践课等有关的类似环保、污染、文明、诚信、感恩等时髦话题进行探讨、辩论,学生自然会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写,在快乐的课余生活中写。
孩子们有时还把自己细细打磨的大作主动的展示给同学们:环保倡议书偷偷地上了墙报: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为了自已,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全人类能永远拥有美好的家园。
请大家积极响应倡议,为绿色环保—“尽一份责,出一份力”!我们口号是:“绿色环保,举手之劳;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以节水为荣!随时关紧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以节电为荣!省一度电,少一分污染,多一分贡献。
以节粮为荣!爱惜粮食,让节俭美德代代传。
参加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
养成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乱倒废弃物。
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能源,维护环境整洁。
爱护一草一木!做绿色使者,保持空气清新。
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与万物共存。
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奉献社会,传递爱心,传播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既提高了写作水平,又提升了全体学生的素养,真是事半功倍!4、传统节日母亲节前夕,孩子们记下了令母亲感动的一幕,有的同学这样写道:今天是母亲节,我准备亲手为母亲做一张贺卡。
用纸做?不,用纸会破坏森林资源。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了,所以,我决定为妈妈制作一张电子贺卡。
我连哄带骗地把妈妈拉到书房(,让她欣赏了我为她制作的贺卡。
妈妈开心极了,脸上荡起了像去年在母亲节上得到我的礼物一样的笑容。
此刻,警戒完全消失,母女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在这一天,我得到了妈妈回来后的第一个拥抱……儿童节的前夕,我布置给同学们的作业,回家大声喊出:“老爸、老妈,我爱你!”记录下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情,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儿童节与现在有什么不同,记录下自己的心理感受。
这样的文章是孩子真情的流露,自然感人至深,感动读者,感动作者。
三、观察生活,装饰语言如果细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的色彩与亮度,抓住这种色彩,再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使语言在表达上更清新,更流畅。
我们平常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习作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因为书面语言无法像口头语言那样借助表情和动作来加强表现力,那就得用修饰手段进行“淡妆浓抹”,把“瘦弱的骨架”装饰起来,使文章既丰富又有观赏性,最后,把语言的美感传达给读者,从而给人视觉上以全新的体验。
如写奶奶家种着很普通的花生,她静心观看,潜心思考,果然平中见奇,发现了花生成长的过程,并生动地描绘下来:花生从插种到开花只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花生开花授粉后,子房基部子房柄的分生组织细胞迅速分裂,从花萼管内长出一条果针,它先向上生长,几天后,子房柄下垂于地面。
在延伸过程中,子房柄逐渐形成一顶硬幅,保护幼嫩的果针入土。
之后表皮逐渐皱缩,荚果逐渐成熟。
当花生结果时,喜欢黑暗、湿润和机械刺激的生态环境。
当你看到一颗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别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你亲密接触后才能知道……我愿意做像它一样的人……当我把这篇文章范读给学生听的时候,引起了大家的啧啧称赞,我便随机引导学生我们应该像她一样抓住生活的细节,关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连平常的事也会有不平常的东西可写,也会有别人没有写过的素材可以写,在我的引导下,像这样的文章越来越多,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越来越浓。
四、注重作文的实用价值,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怎样才能使作文教学具有真正的“实用价值”?如果教师能坚持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一定的目的、动机和实际应用相联系,就能帮助学生稳步树立起“有需要而表达”的观念,并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作文都是有实用价值的。
如写我是小小推销员,首先让学生明白,推销作文是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的产品,喜欢并愿意与你一起分享产品的价值;再如,写一份心得体会,是为了把自己成功或失败的方法和经验告诉给同学,让他们也获得成功,而且少走弯路……指导学生写每一篇作文,都要注意帮助他们明确作文的目的,激发内部动机,使之成为一种愉悦的社会交际活动。
这样,作文训练就与生活相联系,与他们的社会交际相关联。
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表达是生活的需求,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
五、关注学生身边情感,诱发写作动力作文与社会贴近,与生活贴近,与学生的实际贴近。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定能够从生活中“自然”感悟到一些东西的,积淀的情感也会自然地流诸笔底。
学生从抒发情感的过程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而且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中获得精神的体验。
创设和培养一个给学生以情激情,以趣激趣的作文环境,来引导他们进入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自由王国。
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敏锐的眼光洞察劳动者的美好心灵,见义勇为者的崇高境界,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等等身边的故事,积极捕捉贴近生活的素材,把写作当作是一种心灵的释放而绝不是外来压力的一种任务、一种负担。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写出了真情实感,思想感悟发自肺腑,给人感染,引发共鸣。
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武警、消防官兵的英勇无畏,志愿者的乐于奉献,白衣战士的忘我工作,海外侨胞的慷慨解囊,举全国之力重建家园的壮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在那令人悲痛、感动、激情荡漾的时刻,我让学生作文:《我向灾区表寸心》、《灾区的人要挺住》、《灾区的人们,我是你的亲人》等。
孩子们的话语让我热泪盈眶:地震无情人有情,虽然我不能来到现场进行援救,但我会为你们放孔明灯祈福,折千纸鹤祈祷,就像<萤火虫>这首歌一样:"燃烧小小的生命在夜晚,为夜晚的路人照亮方向,短暂的生命努力的发光,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这首歌就像一架投影仪,勾起了地震中无数感人的场面,不知不觉,眼睛已泛起了一层薄雾.我的耳边仿佛想起了温家宝总理亲切的语句:"孩子,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我眼前仿佛看见了人民解放军叔叔翻山越岭,不畏艰难地开展救援工作;护士阿姨强忍着失去亲生孩子继续担着救死扶伤的天职;教师用他那血肉之躯抬起几十斤的钢筋混凝土.....我的心在那一瞬间颤抖着,是啊,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携手相助,就一定能够挺过困难的险阻.....如:每学期我在班上召开了一次“感谢您,所有关爱我的人”的主题班会,因为是贴近孩子的生活,说起来总是滔滔不绝的,有的说感谢那些鼓励自己学习的同学,有的说感谢那些默默支持自己的老师,有的说感谢那些让我走出人生低谷的名言警句,有的说感谢赋予我宝贵生命的妈妈,有的说,感谢抚养我长大,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