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 兵役是指公民依照国家兵役制度履行的军事义务,分为现役和预备役两种形式。
2. 国家制定兵役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军队的兵员补充,加强国家的武装力量建设。
3. 根据军队的需要,志愿兵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
4. 兵役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军队建设需要;兵员质量第一;平战结合;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分工合作。
5. 平时征集的标准:年龄标准;政治标准;智力标准;文化标准;身体标准;
6. 我国《兵役法》规定“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属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优待,优待标准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7. 我国《兵役法》明确了_____县级人民政府____的兵役机关是批准公民服现役的权利机关。
8. 在征兵过程中滥用职权,接送不合格兵员构成犯罪的,《兵役法》第65条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
9. 兵役工作从狭义上讲,主要指兵员的____征集_____、__退伍____补充和__预备役登记_____
10. 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是同级地方_党委__的军事部门,兼同级地方_政府______的兵役机关。
11. 平时征集的基本要素是指___国家的兵役制度;兵役法规、兵役政策和征兵命令;各级兵役机关;广大应征公民。
__________
12. 国家制定兵役制度,是根据所处的战略环境和军事需要,还应受到本国的___经济能力、科技水平、人口状况、历史传统_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13. 兵役工作是__兵役机关______和____兵役工作者_________,根据兵役法规定从事兵役方面的实践活动。
14. 《兵役法》规定,义务兵服役期间,其家属由___当地人民政府___给予优待,优待的标准不低于_当地平均生活水平____________。
15. 我国现行《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____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兵役制度。
16. 按军队需要,志愿兵也可以直接从__非军事部门中_________-具有___专业技能______的公民中招收。
17. 兵役是指公民依照_兵役制度_____履行的__军事义务________
18. 我国兵役机构由国家一级高层次兵役____决策机构________和较低层次的兵役__执行机构__________两部分合成。
其领导核心实行______委员会制___________
19. 我国《兵役法》明确了_____县级人民政府______________的兵役机关是批准公民服现役的权利机关
20. 国家制定兵役制度,受所处的战略环境和军事需要,以及本国的__政治、经济、文化、科技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21. 预备役登记的形式包括:__复转登记、专业登记、毕业登记、应征登记____
22. 兵役法规的作用在于保证平时__兵员征集和后备力量建设______和战时___兵员动员_______任务的完成。
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__全国人民代表大会_________是决定国家实施动员的最高机构。
二、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最高层次的兵役决策机构实行(B)A.民主集中制B.委员会制C.首脑负责制
2. 地方技术人员,进行预备役登记时,一人身兼二种以上与军事专业对口技术的,按(C)进行登记。
A.所有专业B.军事对口专业C.现从事专业
3. 预备役军官在服预备役期间,应当参加(B)月的军事训练。
A.2---4 B.3---6 C.4----8
4. 应征公民的政治审查应突出(B)A.历史清楚B.现实表现C.社会关系
5. 建国后至1954年前,我国实行(A)兵役制度。
A.志愿兵役制B.义务兵役制C.雇佣兵役制
6. 预征对象在离开所在县市(A)月以上,应当向所在人武部报告去向和联系方法,并按照兵役机关的通知,及时应征。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
7. 2008年冬季兵员征集对象调整为了以(C)为主体。
A.农村青年B.城镇待业青年C.各级各类院校
8. 在平时征集中,属于不得征集对象的公民(B)A.正在就读的全日制学生C.正在接受审查的人员C.有宗教信仰的公民
9. 我国《兵役法》规定,预备役士兵服预备役的法定年龄为(C)A.18---20 B.18---22 C.18---35
10. 普通兵在征集体格检查时进行抽查,发现不合格人数超过(A)应全部进行复查。
A.5% B.10% C.20%
11. (B)年我军干部中首次出现文职干部。
A.1995 B.1988 C.2000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称应征公民是指(A)。
A.年满18周岁的公民B.经兵役登记初步审核合格的公民C.报名应征的公民
13. 在征兵工作中,政治审查的重点应是(C)A.学历B.病史C.现实表现
14. 新兵到达部队后,经复查属于身体不合格的由师以上机关批准在(B)天内作退兵处理。
A、40
B、45
C、90
15. 我国兵役法规定役龄青年法定兵役登记的对象是指()A.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B.年满18周岁的女性公民C.年满18周岁男女性公民。
16. 兵役随着(C)的产生而产生。
A.阶级B.国家C.战争
17. 新中国(A)年颁布了第一部《兵役法》A.1955 B.1957 C.1984
18. 我国兵役决策机构实行的是(A)A.委员会制B.首长负责制C.民主集中制
19. 我国平时法定征集年龄的标准(B) A.18---20 B.18---22 C.18---35
20. 我国现行《征兵工作条例》规定的男性公民体格标准的身高和体重为(C) A.1.55米45公斤B.1.58米45公斤C.1.62米50公斤
21. 应征公民的政治审查应突出(B) A.历史清楚B.现实表现C.社会关系
22. 省军区、军分区和县市人武部兼各该级(B)兵役机关A.党委、政府B.政府C.党委
23. 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的法规通常以(B)形式发布。
A.法B.决定C.通知
三、多项选择题
1. 兵役的特征(ABC)A.强制性B.时限性C.动态性D.阶级性
2. 兵役制度的制定受(ABCD)的制约。
A.政治制度B.经济条件C.人口状况D.民族传统
3. 3.新兵档案的基本材料有(BCD),是党(团)员的还应有入党(团)志愿书。
A.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B. 应征公民入伍批准书C.应征公民政治审查表D.应征公民体格检查表
4. 预备役人员需要消除登记的(ABC)。
A.超过35岁的B.有严重残疾的C.死亡的D.出国的
5. 平时征集的基本要素(ABC) A.国家兵役法规B.各级兵役机关广大应征公民D.政府机关
6. 免服兵役的对象(AB) A.严重生理缺陷B.严重残疾C.家庭唯一劳动力D.被剥夺政治权利
7. 征兵工作的特点(BCD)A.涉及面窄B.质量第一C.定向储备D.法律性强
8. 兵役教育的方法有(ACD)A.课堂教育B.爱国主义教育C.熏陶式教育D.寓教于乐式教育
9. 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的法规通常以(BCD)形式发布。
A.法B.条例C.规定D.决定
10. 对违反兵役法规的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的项目有(ABC) A.警告B.记过C.除名D.罚款
11. 退伍军人进行预备役登记作为消除登记的人员(AB) A.身体严重残疾B.死亡的C.出国的D.服刑的
四、名词解释
1. 兵役法规:是指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2. 预征对象:是指基层人武部对已经登记的应征公民中,通过体格目测、病史调查,政治文化初步审查,确定那些政治素质好、身体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的公民作为当年的应征对象,即为预征对象。
3. 优抚安置: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优待抚恤军人及其家属和接收、安置退伍军人并保障其权益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