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卖柑者言作者或出处:刘基原文: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
剖其中,乾若败絮。
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为期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
吾赖是以食吾躯。
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期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予默默无以应。
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
岂其忿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译文或注释:杭州有个果贩子,很会贮藏柑子。
虽然经过一冬一夏,柑子仍然不会腐烂,拿出来还那么鲜灵灵的,质地像玉一样晶莹洁润,皮色金光灿灿。
可是剖开来一看,中间却干枯得像破棉败絮一般。
我很奇怪,就问他:“你卖柑子给人家,是打算让人家放在笾豆之中供祭祀用呢,还是拿去待嘉宾用呢?或者只不过用这种漂亮的外观去迷惑笨拙、盲目的人上当呢?你这样骗人也太过分了!”卖柑子的笑着说:“我卖这样的柑子已经好多年了,靠着这一营生过活。
我卖它,人们买它,从来没听到什么闲言碎语,为什么偏偏只有您不满意而忿忿不平呢?世上骗人的事多着呢,难道只有我一个吗?我的先生,您不想想看!当今佩戴虎符,高坐在虎皮交椅上,那些威严的武将,像是在保卫家国,他们真的就像孙武、吴起那样有韬略吗?那些峨冠博带的文臣,很像是气宇轩昂的栋梁之材,真的能像伊尹、皋陶那样建功立业吗?盗贼四起,他们不懂怎样抵御剿灭,生灵涂炭,他们不知怎样赈济解救;官吏枉法,他们无法挟制禁止;法纪败坏,他们不知该怎样整顿治理。
白拿俸禄耗费国库而不知羞耻。
你看他们,坐高堂,骑骏马,沉醉于醇釀,饱食着鱼肉。
哪个不是威风八面令人望而生畏,气势显赫而不可一世!然而他们又何尝不是外表似金如玉,内里却是破棉败絮呢?如今您对于这些事视而不见,却专门来挑剔我的柑子!”我默默地无以回答,回来后细细考虑他的话,觉得池很像诙谐滑稽的东方朔一类人物。
莫非他果真是个愤世嫉俗的人,是借柑子来讽刺世事的吗?【注释】[1]溃:腐烂。
[2]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3]贾:通“价”。
[4]鬻:买。
[5]实笾(biān)豆:实,塞满,装满;笾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两种器具。
[6]食(sì):同“饲”,这里有供养、养活的意思。
[7]皋(gāo)比(pí):虎皮,指将军的坐席。
[8]拖长绅:托,通拖;绅,古代士大夫系在衣服外面的腰带[9]斁(dù):败坏。
[10]衒:同“炫”,炫耀。
【赏析】世界是不公平的,也不可能公平。
其实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首先,没有人愿意来维持这个公平,其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有这个能力,再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有这个能力,他也没有这个时间,把世上人一一称过。
所以就有了际遇这种说法。
因为同做一件事,有人直上青云,有人苦痛挣扎,使人长叹却又无奈,只能归之于际遇。
而有人对这不公平是极看不开的。
豁达二字易书难行。
所以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墨子著《非攻上》。
而刘基有《卖柑者言》。
墨子下笔,比庄子要谨慎得多。
只为了说明攻打敌国,杀百人,百重死罪这个观点,他就耗费了好大篇幅。
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开辩之前先退十里,墨子竟然退了百里!连杀无辜的人属不义,也要证明一番。
为防被别人钻空子,他费时费力,做了个极长,极严密的连环锁。
从“窃”“桃李”,到“攘人犬豕鸡豚”,到“取人牛马”,到“杀不辜人”,“扡其衣裘,取戈剑”,到“杀十人”,到“杀百人”,到“攻国”。
这七样之间,环环相扣。
采用的是步步紧逼的踏实辩法。
墨子这个方法,辩则辩矣,可惜没有才,不能令人拍案叫绝。
刘基的《卖柑者言》也与公平有关。
这篇文章认为在朝做官的那些人,没什么真才干,只是欺世盗名,还得享厚禄,是不公平的。
这个观点极难辩明。
大略来讲,要证明两点。
一、在朝做官的人没有才干;二、让这些人做官是不公平的。
其中又有两大难点。
1、在朝做官的人很多,难以一一具数。
2、如列举事实说明做官人没有才干,难免引起争论。
同一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有定论。
刘基却是山人自有妙计。
未曾开辩,先来买柑。
如果说庄子是一箭穿心,墨子是刀枪环列,刘基这里却是一片祥和地在买水果。
这水果很妙,普通的“柑”在这时候早就坏了,而杭州的这一位“卖柑者”却有独家秘法,能使这柑放很长时间都不坏。
他卖的柑“玉质而金色”,这叫金玉其外,可是剖开一看,“乾若败絮”,这叫败絮其中。
刘基当然要生气了,要是我也会生气,白那么好看,又不能吃,有什么用?刘基说,你把这“柑”卖给人,是让别人用它来拜祖先,款待宾客,还是用它的外表来迷惑傻瓜的?!你这不是在骗人吗?!这一段,就是刘基挖的陷阱。
你如果不知这是陷阱,自然会跟着刘基一起去骂“卖柑者”是骗子;就算知道这是陷阱,也没法去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说什么好话。
通过这个“柑”,那些应该不赞同刘基观点的人,也不管情愿不情愿,都被他骗了过去。
猎物既已进来,第二段就收网!收网之前,还要摆摆姿态。
卖者笑说,我卖这个也不是一年两年了。
别人买了都合用,怎么就不称你的意。
言下之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虽不光彩,可已是众人默认的,怎么刘基还这么不识时务?又以刘基的不识时务,冷嘲众人的太识时务。
接着是两句反问。
“今夫偑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这两句话真是尖酸刻薄到了极点!它把做官者分为武将、文臣两种,分别诘问。
刘基是明代人,“孙、吴之略”和“伊、皋之业”经过那么多年的传颂,几成神话,谁能如此狂妄,把自己比做神话呢?可既没有“孙、吴、伊、皋”的能力,又怎么敢做“干城之具”、“庙堂之器”呢!《古文观止》在这里评道:“文臣、武将,何处可置面目?”只这两句话,就让文臣、武将,有苦说不出,有脸无处摆。
这两句话说得极聪明,极占上风,只是不太厚道,怪不得孔子要说:“巧言令色者,鲜矣仁。
”后边又说,“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
这里丝毫不给文臣、武将开口辩驳的机会,不管过程,只问结果。
天下有盗吗?有。
好,那就是盗起而不知御。
民困?吏奸?法斁?有。
那就是败絮其中了。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这就是金玉其外。
于是,刘基作结:“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把这“柑”与“文臣、武将”牢牢捆在一起。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最后还要冷冷问一句,这些国家大事你都不分辨,偏偏要来管我这小小的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大鸣不平之音。
同样是关于公平的观点,庄子恃才,墨子拘泥,刘基却进退俱有章法,寻出弱点,立刻一剑刺去,得理绝不饶人,此为辩才。
《卖柑者言》中用以揭露封建官僚道貌岸然的嘴脸,后来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卖柑者言》以它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独到、闪耀着哲理光芒的思想内容感染读者,这不仅为后人认识封建社会提供了范文,而且也为今天的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永之氓》原文及译文: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糊涂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寓意:讽刺那些见钱眼开、掉进钱眼里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丢掉钱财的人。
同时也讽刺了那时的社会十分黑暗。
《蝜蝂传》译文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
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
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
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
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
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
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蝜蝂传(唐)柳宗元选自《柳河东集》。
蝜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