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制度-企业员工工伤事故管理办法

管理制度-企业员工工伤事故管理办法

公司工伤事故管理办法一、目的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伤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工伤事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办法规定了公司员工因工受伤或者患职业病的报告、调查与处理。

三、职责3.1 总经理负责全面领导公司工伤管理工作。

3.2 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实施,监督和指导工伤管理工作。

3. 3 生产部为安全生产职能部门?3. 4行政人事部对各部门上报的工伤事故进行核实,必要时重新组织调查及监督实施;并负责申请工伤认定及工伤待遇;协助工伤员工的伤残鉴定及工伤索赔工作;建立健全公司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档案。

3. 5各部门不得瞒报虚报工伤事故,控制并降低工伤事故率,积极配合公司行政人事部及相关领导调查和处理工伤事故。

四、定义4.1记录工伤事故:是指员工受伤,但伤情甚微,未造成歇工或歇工未满三个工作日(含3个工作日),且估计医疗费用在800元以下、无需住院治疗的事故。

4.2轻伤:是指造成员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失,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

一般指员工负伤后需要住院治疗,或虽未住院治疗,但歇工在4个工作日(含4个工作日)以上且医疗费用在800元以上者,但未达到重伤程度的失能伤害。

通常是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轧断一节,脚指轧断二只以下;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钾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轻微骨折,轻微脑振荡,轻度灼伤、烫伤。

4.3重伤:是指造成员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无死亡的事故,一般能引起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重伤范围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4.4死亡:是指因工遭受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不良或者违章操作导致员工当场致命伤害,经抢救无效死亡。

4.5职业病:是指从事公司生产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6本人工资:是指工伤员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之日起或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前12个月平均月实际收入工资。

4.7责任性事故:系指因有关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事故。

4.8非责任性事故:系指由于自然界的因素或者由于不可抗力的因素而造成的事故。

4.9破坏事故:系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蓄意制造的事故。

五、工伤事故报告5.1工伤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部门必须保护事故现场,当事人或者发现人应当立即向事发部门领导报告。

5.2事故发生部门应于2小时内向行政人事部或者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公司领导报告,特殊情况不得迟于事故发生当日下班前,并于3个工作日内向行政人事部提交由部门领导书面签审的“附表1:工伤事故报告与调查表”。

5.3发生死亡事故的,公司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还应当同时报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市人民检察院和市总工会。

六、工伤事故调查及纠正预防6.1发生工伤事故后,事发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并在行政人事部的组织下成立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发生原因、伤害情况,分清事故性质和责任,拟定改进措施,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6.2经调查组调查后,认定为轻伤及以上事故的,如果是人为或违章责任事故或者影响较大,由事发部门在发生工伤事故后10个工作日内提出改进措施与意见报至行政人事部,行政人事部应当对提出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进,并自事故发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写出事故监督报告经领导审批后进行通报。

七、工伤事故责任分析根据工伤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及事故发生的原因,按照当事人在事故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分为主要责任、直接责任、相关责任和领导责任四类。

7.1主要责任:是指在多个直接引发事故的人员中,对事故的发生、延续、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人员。

7.2直接责任:是指对事故的发生、延续、发展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人员。

有下列行为的人员,应负直接责任:违章指挥,强令他人冒险作业而造成事故的人员;故意拆除安全防护装置、安全标志而造成事故的人员;发现事故征兆,未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而导致事故发生的人员;采购质量低劣的设备、工具、原料、材料等造成事故的采购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进厂的设备、设施或已安装的设备、设施不严格按规定和标准检验,或检验结果不真实,导致事故发生的设备管理人员和机修人员;不积极参与抢救,致使事故延续、发展的现场有关人员;对事故发生、延续、发展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其他人员。

7.3相关责任:是指对事故的发生、延续、发展有间接因果关系的人员。

有下列行为的人员,应负相关责任:事故所在部门负有管理责任的班组长和有关部门的技术管理人员;未及时报告事故隐患而造成事故的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申,干扰正常事故调查,隐瞒事故真相的人员;与事故发生、延续、发展有关联的其他人员。

7.4领导责任:是对事故的预防和事故的发生、延续、发展负有组织、教育、管理责任的单位领导和其他管理人员。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应负领导责任: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擅自变更规章制度和原定方案,或对违章作业不加以制止而造成事故的;对员工不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指派不熟悉某岗位的人员进行该岗位操作,或安排未经专门培训及未取得特殊作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特殊作业而造成事故的;未定期或未及时安排安全和设备检查,导致设备严重失修、设备长期严重超负荷运行等而造成事故的;对已报告的隐患和缺陷,未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整改,导致事故发生的;对有关部门和个人提出的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不采纳、不整改,或对已发生过的事故不认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导致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强令司机驾驶故障车辆而发生事故的;对事故发生、延续、发展负有组织管理责任的其他人员。

7.5确定工伤事故责任者的原则:因设计上的错误和缺陷而发生的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由设计者负责;因生产、制造、安装和检修上的错误和缺陷而发生的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由生产、制造、安装、检修和检验者负责;因工艺条件或技术操作确定上的错误和缺陷,或因无工艺安全操作规程而发生的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工艺条件或技术操作确定者负责;因官僚主义,瞎指挥而发生的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指挥者负责;因无设备作业指导书,或在设备作业指导书中没有对设备重要运行参数的调整要领及调整方法作出详细说明,或因设备操作、调整及维护保养未实行定人定机和操作证制度,或因缺少安全防护装置而发生的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由设备管理者负责;设备缺乏维护保养而造成事故,由设备使用部门的维修人员负责;因随便拆除安全防护装置而造成的事故,由拆除者或决定拆除者负责;因缺少安全规章制度而发生的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由用人部门领导者负责;因违反规定或操作错误而造成的事故,由操作者负责,但因用人单位未认真组织三级安全教育和考试,操作者不懂安全操作知识而发生的事故,由安排工作者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生产工器具的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从而导致事故,由采购、供应部门负责人负责;违反分包单位承包工程项目范围的规定,招用未经安全资质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分包单位,从而导致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招用部门的负责人负责;设备未按计划检修、特种设备未能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或让设备带病运行而造成的事故,由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负责人负责;对于已发生的重大事故隐患,部门能解决但未能及时解决而造成的事故,由部门主管领导负责;部门无力解决且已呈报有关部门,未及时解决而造成事故,由贻误部门领导负责。

八、工伤认定8.1 工伤认定办法参照《工伤保险条例》中的条款进行判定。

8.2申请工伤认定时限及申报资料:员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护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用人部门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后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后的当日下班前电话或邮件向行政人事部申报,遇有特殊情况,经报行政人事部负责人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延长期限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工伤员工身份证原件;指定医院或医疗机构初次治疗工伤的病历和《疾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原件(职业病诊断只限于市防疫站);初次治疗工伤的X光或CT检查报告;(腰部受伤者必须提供CT片);工伤员工当班的《出勤证明》,由用人部门领导注明“情况属实”,签名确认;伤害系由交通事故导致,必须提供交警部门开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原件。

如因工伤员工本人未将工伤情况在规定时限内上报所属部门,或因本人证件丢失等因素导致规定时效内无法办理费用结算,在此期间发生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则由工伤员工自己承担。

行政人事部相关人员负责按市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门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提交工伤事故材料、办理工伤事故的申报和索赔工作;对外工伤申报时,必须妥善保管员工的工伤申报材料原件,并做好签收和退还登记手续;如未能按时提交申报材料,或未按市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门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办理而影响工伤事故的正常理赔工作,其责任则由行政人事部相关人员承担。

九、工伤待遇9.1 员工住院治疗工伤的,所需伙食补助费、交通费、住宿费由公司在员工工伤终结时一次性支付。

住院伙食补助费的发放标准:市外按照公司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市内按18元/天的标准发给。

门诊治疗工伤的,不发给伙食补助费。

经医院或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并经行政人事部向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申报同意,报主管安全生产公司领导审批,工伤员工到常州市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公司按员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工伤员工需要到常州市以外就医的,由用人单位填写附表5:“工伤员工特殊检查治疗或市外转院审批表”报批。

9.2未按前款规定执行,用人部门自行同意工伤员工或工伤员工私自到常州市以外医院或者医疗机构就医的,所发生治疗费、交通费、食宿费等,由用人部门或工伤员工自己承担。

9.3员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治疗的,原福利待遇不变,其工资发放标准为工伤员工自受伤之日起或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前12个月平均月实际收入工资。

9.4根据伤者病情或经治疗机构诊断确认,治疗期间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员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生活护理费由公司支付,其生活护理费支付标准规定为:护理10小时以内的,按30元/天支付,24小时全天护理的,按60元/天支付。

9.5工伤员工其它工伤待遇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

十、工伤事故责任考核10.1用人部门发生工伤事故后,对工伤事故责任人必须追究其应承担的相应责任,视其情节轻重和伤害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对工伤事故责任者的处罚分为下述四种方式,处罚可按照下述一种或多种方式同时进行:行政处罚,从低到高依次分为:警告、记过、撤职、调离岗位、留用察看;除名;经济处罚:一次性扣款、下浮工资;停岗学习:3天、5天、10天。

10.2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凡因违章操作、违章指挥或其它人为责任及管理责任,造成伤亡事故的,由行政人事部按照下述规定予以处罚:(1)造成记录工伤事故的,对直接责任者或主要责任者处50-100元的扣款;如用人部门当月内发生三起及三起以上记录工伤事故的,事故发生部门当月绩效考核扣10分;(2)造成轻伤事故的,对直接责任者或主要责任者,给予停岗学习3-10天,并处200-400元的扣款;对相关责任者处100-300元的扣款;对事故发生部门的领导处200-400元的扣款;事故发生部门当月绩效考核扣20分;(3)造成重伤事故的,对直接责任者或主要责任者调离岗位,并处500-1000元的扣款;对相关责任者作警告处分,并处400-800元的扣款;对事故发生部门的领导作警告处分,并处500-1000元的扣款;对主管安全生产职能部门的领导处300-500元的扣款;扣事故发生部门当月绩效考核分3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