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输业现状及其问题
• 1、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当 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 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 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
• 2、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
3、运输市场开以来,运输装备得到较快发展,运 输车辆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车型结构趋于多样化, 吨位结构趋于合理,车辆档次及整体技术水平有 所提高。
4、公路运输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促进现代物 流业和ITS(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公路运输业主开始把高新科技手段引入运输管理 中,GPS、GIS、EDI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信息平台 等逐步成为运输业的重要配备。
(二)、公路运输业
• 发展现状:
• 1、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公路网。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公路路网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 断提高,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得到长足发展,路 网的通达深度及通过能力显著提高。
• 2、运输总量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 国公路货物运输业得到迅猛发展,不仅公路运输 难的状况得到缓解,基本实现货畅其流,而且在 综合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目前公路 承担着全国80%的货运量的运输任务,已成为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运输保障的重要力量。
航空运输业
发展现状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民航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改革 开放30年来,市场化改革循序渐进,促使我国民航业在航空运输、通 用航空、机队规模、航线布局、法规建设,以及运输保障等方面实现 了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2005年开始,我国 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排名世界第二位,并连续三年保持这一位置,成为 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航空运输大国,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民航 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总体看,中国民航 业在较长时间内仍处于成长期,目前航空运输经济方面还有不少薄弱 环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能充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 需要,同民航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诸多差距,使得航空运输发展尚不能 很好地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不能很好地适应世界航空 运输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日益提高, 中国航空业也在国际航空市场中崭露头角。国际航空业发展的五大趋 势对中国航空业的改革和发展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第一,放松管制和 航空运输自由化是全球性的大趋势;第二,竞争自由化和航空业跨国 联合经营的趋势并存;第三,做强、做大的国际运行模式加快了全球 资源整合;第四,国际航空货运业发展是促进航空业发展的重点;第 五,以机场商业化运作提高航空业的地面服务质量。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货物运输生产力的迅 速增长主要是通过增加运输车辆数量实现的,且 绝在多数营运货车是单车经营,货运企业组织规 模小,运输成本高且运价低,盈利能力差,整个 货物运输行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效率并没能有效提 高。分析其根源,主要是运输生产要素不能有机 结合、运输资源分散经营、地方保护进行货源垄 断以及运输企业按行政区域管理等。这些因素客 观上阻碍了组织化程度高、服务质量好的网络化 货运服务系统的形成。
3、航道管理体制不顺
航道管理存在条块分割,政企不分,行业管 理不到位等问题。长江航道和珠江航道都是统一 管理和下放地方管理并存的,由于流域情况复杂, 管理难度大。国内航道上水利水电设施有3000座, 其中1000余座未设通航建筑,或设施不适用。而 且航道管理也存在“政企合一”的情况。
(三)企业
1.内河水运企业规模小。
铁路运输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且各地区间发展不 平衡。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业虽然有了较快的 发展,但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纵深和国民 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 问题集中表现在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致使运能短缺。目 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 大客货运需求一起压向铁路,致使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 突出,因铁路运输能力不足造成的后果更加一览无余。同 时,我国铁路现状各地区间发展且不平衡。东部地区铁路 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铁路比较落后,甚 至一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这种现实 状况将不利于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健康 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5、行业标准化缺失。目前国家对集装箱道路运输 准入许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一些省、市因 为集装箱道路运输业的特殊性,严格执行原准入 许可条件,但也有一些省、市将集装箱道路运输 列入普通货物运输管理范畴,对集装箱道路货物 运输准入许可条件按照普通货物运输类标准执行。 由于各地执行的准入条件不统一,造成了一些不 良现象发生,导致集装箱运输市场无需竞争,安 全隐患突出,行业不稳定,扰乱了道路运输市场。
其次,铁路运输业的属性未明,阻碍了铁路运输业的 健康发展。在我国目前铁路政企不分的经营管理体制下, 铁路运输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究竟是纯粹公益性行业还 是市场主体是不明确的,其属性处于模糊状态。这种属性 未明直接结果是人们不把铁路运输业当成企业看,认为铁 路运输业要承担的是更多的社会责任,铁路运输业即使经 营入不敷出,政府也是应该财政补贴的。正是这种长期的 属性未明,造成铁路运输业缺乏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失去降 低成本、创造利润的激情和动力。目前,尽管随着不断的 国企改革,铁道部给铁路运输企业下放了许多经营权和其 他相关权利,但这只是名义上的下放。铁路运输企业还远 未成为市场主体。
目前,我国从事内河航运的航运公司有5000家左右,其中大中型 企业很少,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紧据江苏、浙江两省抽样调查,运 力规模在3000吨以下的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65%,3000~10000吨的约 占25%,10000吨以上的仅占10%左右,10万吨以上的只有一家。内河 运输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
3.市场行为不规范。
中介市场混乱,影响市场秩序,不少港口无执照的“货代”、 “船代”比比皆是,为争夺货源,以低于市场正常水平甚至低于成本 的运价承揽货物;乱收费现象严重,对中央规定置若罔闻,不能令行 禁止,各地土政策层出不穷,项目多、费率高,企业苦不堪言;有的 地方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甚至由政府运用行政权力限制外来船舶进入 本地市场。
• 3、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 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 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 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致使国家损失巨大。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 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 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全面紧张已成为 严重的社会问题。
2.企业对水运发展需求不清晰
普通杂货驳、散货驳过剩,至于专业化程度高的新货种所需要的 散装水泥船、滚装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等则明显不足。这造成表 面水运运力过剩,实际对专业化要求高的运货缺无能为力。 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还有造船技术运用不合理,所造船专业性不高,使得船 舶平均吨位低,运输成本高,泊位和船闸通过能力低,竞争力不强。
再次,高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和服务质量不高。 虽然我国铁路运输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但由于改革缺乏正 确的引导,在重复中耗费了巨大的改革成本后而收效甚微。企业国有 资本的独占性未从根本上改变,相对独立经营的体系也尚未建立,仍 属于垄断式国有企业。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扼杀了 其竞争活力,使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视而不见、反应迟钝, 是造成铁路运输业效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铁路沿线小站安全管理上存在着管理滞后、缺乏持续性等 弊端。铁路沿线小站的安全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不仅影响着铁路运输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社会政治和 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基层站段对沿线小站的安全管理,存在着管 理被动和“以罚代管”等现象。站段安全专职人员一般在事故发生后, 在进行安全总结分析后,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而未进行各种安全业 务指导和教育。这种单独“以罚代管”形式的效果,只能是暂时缓解 沿线小站面临的严峻铁路运输安全,带来的后果却是铁路员工心理上 产生的反抗情绪。这种滞后的安全管理模式是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 将会大大削弱了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
我国运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运输业发展现状分析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从过去的封 闭和垄断走向了开放和竞争,百姓对交通 工具、运输方式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运 输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到今天,它已发展 到了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 等多种多样运输部门的社会生产部门。
(—)铁路运输业
2.港口管理体制及研究战略的不足
港口的行政管理缺乏公正性和权威性,虽然 港口实行了管理权下放地区,但一些港口企业与 地方政府“政企合一”,造成港口受政府干预太 多,发展不起来,从而造成发展布局的不合理, 该发展港口的地方发展不起来。
3.港口建设和管理还未走上法制化轨道
港口法律实施比较滞后,港口管理的规范化 和法制化还不完善,加入世贸后,法制法规还需 进一步健全,针对更多的外国商船,对外国商船 的法律法规的制订不足。
(三)、水路运输业
我国水路发展的总特点: 1、沿海港口和远洋运输发展较快 2、内河运输发展较缓慢 流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诸多矛盾和不合理的地方,
航道通航能力较差、水运技术及装备水平提高缓慢, 以及运输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使内河航运在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的竞争能力减弱。
“十一五”期间: 1、以“两横一纵两网”为重点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 破
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 与淮河水系、黑龙江和松辽水系等水系,形成长江干线、西 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 角洲高等级航道网、18条主要干支流共1.9万公里高等级航 道 2、 内河航道延伸与扩展 助推流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基本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 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运体系,内河水运的服务腹地 有了较大的延伸和扩展,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促进和带动 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内河航运 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