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印刷工艺流程与计价方法印刷工艺是为了获得最佳的复制效果,在设备参数、承印物质量标准、油墨的动态平衡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效的参数设置与程序制定的匹配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印刷产品的工艺设置与另一件印刷产品的工艺设置一模一样。
不同的印件内容不同而吸墨量不同;环境温、湿度不同而油墨粘度不同,干燥性设置也不同;不同种类的印刷产品,工艺流程设置也不同;不同种类需要的印刷产品,加工程序也不尽相同。
因此不同的工艺流程决定着不同的计价方式;不同品质的加工类别,决定着不同的价格标准。
为此印刷产品的计价,与印刷工艺流程密切相关。
同样从质量效果,时间效率,价格标准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印刷工艺流程的了解,在制定印刷产品的工艺流程中,主张采用优选法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第一节平版印刷工艺流程与计价方法平版印刷工艺流程是:原稿印前图文处理制PS 版印刷印后加工。
一、平版印刷印前工艺流程与计价方法文字稿图片稿软打样输出菲林(正阳片) 晒PS版、打样原稿线条、色块稿数字文件拼大版数字打样数字直接制PS版(CTP或CT C P)图6—1印前工艺流程图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有相当一部分的印刷客户,会采取电子文档的输入方式制作完成印前工艺的部分内容,甚至完成全部的工作内容而直接输出胶片打样,或直接制作CTP(CT C P)印版。
因此在这个工作流程中,应根据自身工艺流程的需要,以工作量化的程序确定计价工序。
从印前工艺流程图中的原稿类别进行分析,原稿不同,工作量与工作方式有很大不同;1、以文字稿为主的计价原则。
以文字稿为主的原稿,通常为只有少量图片的稿件,即不足10%的版面图片工作量,一般以文字稿工作量计,见表6—1。
2、以图片稿为主的计价原则。
以图片稿为主的原稿指插有少量文字或图文各占50%工作量的稿件,以图片稿工作量计。
并规定每P不超过3幅图片,超过部分以每幅另收20~30元的图片处理费,见表6—1。
3、以线条色块为主的计价原则。
以线条色块为主的稿件,一般以地图为例,地图稿件无论是否穿插图片,穿插多少图片,均以地图的制作难度为依据进行计价,见表6—1。
4、以数字文件(电子文档)为原稿的计价原则。
若以数字文件(电子文档)为原稿,则视稿件的存入摸式能否满足出片或输出CTP(CT C P)版材为基准,根据修正工作量的大小,确定工序价格。
5、平面构图设计与制作费的计价。
平面构图的设计与制作,在印前的工作流程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往往在与客户的交流中不易理解,甚至于我们相当一部分印刷业务人员也不易区分。
但广大的印刷设计人员,却能够较为清晰的区分这两个概念。
主要是因为设计人员在平面构图的设计中渗入了设计师的艺术创意与灵感,体现了设计师的智慧与结晶。
因此设计师们更注重体现艺术的价值,在计价中以设计费凸显,并根据设计水准,或客户的艺术要求程度议价,普通稿件的设计费计价通常以16开为基准300~500元/P;而对于“制作”的概念,仅仅是根据一般要求将图文汇集,完成出片或打样工作为止,150~250元/P不等,见表6—1。
以广东地区为例,各工序细分计价浮动如表6—1:表6—1 印前计价参考6、彩色打样费的计价。
通常指出胶片后,机械方式的彩色打样,且仅包含一次打样过程,其中套色(4色)打样的样张一般为5张。
如果因特殊原因需多于5张时,则每张加收1元/16K,因客户原因胶片出错,需重新输出胶片,并重新打样,则应重新加收出片费与打样费,见表6—1。
随着印刷业的数字化发展,彩色数字打样的机型种类也越来越多,精度要求也各有不同。
一般小幅面数字打样,即8K以下的打印机型,分辨率较为低下,色彩感较为失真,因此价格也较为便宜;而大幅面的数字打样机由于是伴随着CTP机的出现,以看样跟色为基准,在色彩管理软件的应用上,使分辨率有较大的提高。
其幅面宽度在1米以内,打样精度高,色彩感较为接近实际,以对开为例,每张100元左右。
在设计与制作的费用中,均包含了一次的彩色打样费用,超出一次另外加收打样费用。
书刊文字类稿件,其价格中仅包含三次的打样校对,如果因客户原因超出三次,另外加收打样费用。
7、制(晒)版费用见表6—2;表6—2 制(晒) 版费计价表二、平版印刷印中工艺流程与计价方法拼大版晒PS版、装印版印刷图6—2 印中工艺流程图1、手工拼大版的计价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对开由3套以内的胶片拼贴,不用单独计算费用,而当超过4幅以上的胶片拼贴时,由于拼版难度增大,且费工费料,特别是单P出片的套色胶片或32开、64开书刊稿件,均需另外加收手工拼版费用,根据套印精度要求不同,以对开版为例,20~25元/版。
2、印刷费用的计算方法。
印刷费用的计算分为两类:(1)为印机规格幅面的印刷张(套)数在5000张以下时,也称短版活,以开机费计。
开机费含制版费在内。
见表6—3:表6—3 印刷开机费计价表注:表内开机费的价格浮动主要依据印机性能决定。
其表现在套印精度的高(低),网点还原效率的好(坏),色彩再现的程度。
这些指标对印刷产品质量的影响通常较大。
(2)当印机规格幅面印刷张数超过5000张(套色)时,则以每千印次计,即色令计费:一色令=500张全开纸印一色=1000张对开纸印1色。
见表6—4:表6—4 印刷色令类计价表三、平版印刷印后加工工艺流程与计价:印后加工工艺较为复杂,分类方式多样。
其主要分类有:①以印刷品的印后加工目的划分,见图6—3;②以印刷品种类的划分见图6—4。
①以印后加工目的划分⎪⎪⎪⎪⎪⎪⎪⎪⎩⎪⎪⎪⎪⎪⎪⎪⎪⎨⎧⎪⎪⎩⎪⎪⎨⎧⎪⎩⎪⎨⎧⎪⎪⎩⎪⎪⎨⎧信封、邮票类加工刷加工计算机用票据、帐单印窗自动打号、打孔、帖天粘帖机不干胶、模内标签自动能要求的加工对印刷品的特殊使用功订、骑马订书刊类折页、锁线、胶裱糊、折叠类加工模切、压痕、切成品对印刷品的成型加工油等水晶、闪烁感的磨砂、七彩、印刷金属质感的烫印、镭射压印、凸印、浮雕印纹复膜、上光、磨光、压的装饰性加工对印刷品纸类表面进行UV图6—3 以印刷品的印后加工目的进行的分类②以印刷品种类划分⎪⎪⎪⎩⎪⎪⎪⎨⎧类印后加工不干胶标签、卡纸标牌瓦楞纸箱类印后加工糊类加工精装书封壳、硬纸盒裱书刊类印后加工加工封面、包装纸类的面纸图6—4 以印刷品种类进行的划分对印刷企业来说,主要遵循印刷品种类的划分;对印刷行业来说则主要遵循印后加工目的划分方式。
下面针对印刷企业的划分,谈谈印后加工的分类与计价。
对一个印刷企业而言,不可能面面具备,设备功能齐全。
因此在印刷工艺流程的设置中,应根据自身设备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计价摸式。
无论是自身加工还是发外加工,遵循工艺流程(过程)逐项累计,特别注意的是每一个项目都要分清材料费与加工费,加工费里又要分出制版费与人工费。
只有这样,才能在如今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氛围中,不至于手忙脚乱而出现遗漏计价项目的现象。
1、面纸类或软包装盒类印后加工工艺流程是:上光(或复膜) 烫金(制烫金版) 压凸(制凸、凹或浮雕版) 丝网装饰印刷(制丝网版) 模切(制模切版) 排废 折、叠、粘成形(手工或机械)。
在纸类表面的加工中主要分为⎩⎨⎧----)计价通常以平方厘米(面积的类别需制版而针对局部加工价通常以上机规格尺寸计版面加工无需制版而进行的整体图6—5 印后纸类表面加工方式分类(1)整体版面印后加工类别计价见表6—5:表6—5 印后纸面加工计价表(a)注:以上表格中的价格仅针对一般膜厚为15μ~18μ的薄膜,如需增厚另外加价10%。
(2)局部版面加工类别的计价见表6—6:表6—6 印后纸面加工计价表(b)(3)丝网印刷的加工计价即可以看作是印后加工工序,也可以是一种独立的印刷加工模式,但在印刷企业的计价中以印后加工方式为主。
其加工计价方法见表6—7;表6—7 丝网印刷加工计价表(4)模切费用的计算 往往包括三个部分,因此其计价应是三部分之和。
见表6—8: 表6—8 模 切 加 工 费 计 价 表2、书刊类印后加工工艺流程是:折页 配页 打捆、预压 骑马订装、锁线装、胶装(平装) 上封面(200g 以上纸需做模切版进行脊位压痕)。
①以封面类加工分为⎪⎪⎪⎪⎩⎪⎪⎪⎪⎨⎧----⎩⎨⎧--------⎩⎨⎧--------的铜版纸至封面一般采用骑马订装的铜版纸至封面一般采用无勒口的铜版纸至封面一般采用有勒口简装的加护封套封面无硬纸板内衬、有假精装、有护封、套封盒等封面由硬纸板内衬组合精装精装g 250g 157g 250g 157250g 157g 图6—6 以书刊封面的加工进行的分类②以内页装订不同分为⎪⎩⎪⎨⎧锁线平订胶订图6—7 以书刊内页的加工进行的分类书刊装订是根据不同的封面要求,不同的书本厚度,采纳不同的内页装订方法。
通常精装书的内页厚度宜在10m(毫米)以上,且越厚越适宜采用;假精装的内页则不宜超过20mm(毫米)厚,否则封面中位易折断,影响书面美观。
简装书刊的内页厚度一般在2mm ~20mm 之间为宜,低于2mm 时书脊位不易立起,也无法装订,因此宜采用骑马装订方式;内页厚度高于20mm 时,书脊位无论采用胶装还是锁线装,都容易出现封面脱胶或封面易损现象,使书籍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其封面与内页的配套计价加工费(不含材料费)参考表6—9: 表6—9 书 刊 类 装 订 工 价 表注;以上任何一个单项的工价累计不足100元时,以100元计。
举例:胶订内页每本10帖×0.05元=0.50元,装100本×0.50元=50元,此时不足100元以100元计3、硬包装工艺纸盒、精装封面书类印后加工工艺流程:(1)精装封面书裱纸加工工艺流程是: A 、封面裱纸的加工工艺流程:制摸切版 模切B 、内衬页纸的加工工艺流程:制摸切版 模切 预压、干燥、平整 整理 C 、衬纸纸板的加工工艺流程:制摸切版 模切D 、书芯 贴纱布与纱头布、贴丝带等 上书芯 (2)普通硬纸工艺盒类加工工艺流程:硬盒通常指有面纸、灰板纸、内衬纸而三层合一的立体形纸盒。
因此其加工计价也分为三个部分,见表6—10。
纸盒内的装饰性衬物较为复杂,有衬纸架托、色丁布托、吸塑托、植绒吸塑托等不同的加工材料,在此不一一列举,仅针对印刷企业制作硬盒的加工工价表述流程如下: A 、制作面纸用摸切版 模切 拼、贴、裱B 、制作内芯纸板用摸切版 模切 裱糊纸盒成型 C 、制作内衬裱纸用摸切版 模切 D 、制作盒内托底纸架的摸切版 模切 加装饰用托布放入盒内(或制作盒内塑料底托压模)(或制作盒内植绒底托压模)普通硬盒的粘盒工艺流程见图6—8:图6—8 常用四边形纸盒制作工艺流程图表6—10 硬盒加工费的计算注;以上任何一个单项的工价累计不足100元时,以100元计。
举例:①放内托每个0.10元×500个=50元,以100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