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环境食品安全三标一体内审检查表

质量环境食品安全三标一体内审检查表

2.是否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对各部门的相关文件进行监控管理,做到及时更新?
3.是否确保相关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如标准)是否包括在控制范围之内?并控制其发放?
4.对报废的文件是否及时回收,处理,避免外部流传?
质量手册
4.2.2
——
——
1、是否编写和保持质量安全手册,作为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是否包括管理体系的范围?手册的发放、更改是否符合文件控制要求?
3. 是否保持文件完整、清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文件的编写是否符合工厂的实际要求,便于理解,操作?使用的文件编号、名称是否明确?是否保存完好?是否会产生有误的信息?
4.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文件是否及时更新,参数标准是否符合工厂实际要求,如有更改时,是否应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并交给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后,发布实施?
4.6
1.是否有相应的评审输入与评审输出?
2.管理评审后,是否对管理评审的输出结果,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相应的改进意见?
资源管理
6.0
6.0
4.4.1
1.对部门新来人员是否有工作内容培训以及意识、责任培训?
2.对与体系相关的文件,是否在部门内有效传达?
3.是否制定部门年度培训计划?
不合格品控制
8.3
7.10
4.5.3
1、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中不合格品和潜在不安全产品是否有标识和记录?对已交付的不合格品应采取什么措施?
2.让步处理经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顾客批准的证据;
3.对不合格品的产生是否有原因分析,持续改进?防止此类不合格的再次发生,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以顾客为焦点
5.2
——
——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意识如何?是否了解顾客满意或抱怨的情况?
环境因素
——
——
4.3.1
1、环境因素是否重新识别和评价?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
——
4.3.2
1、是否及时更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审核员:陪同人员:日期:
质量环境食品安全内审检查表
年月日
受审部门:
质检部
检查项目
审核员:部门代表:陪同人员:日期:
质量环境食品安全内审检查表
年月日
受审部门:
生产部
检查项目
相关文件
检查内容
是否符合
结果记录
GB/T9001-2008
GB/T 22000-2006
GB/T24001-2004
文件要求/控制
4.2.3
4.2.2
4.4.4—4.4.5
1.使用的文件是否是最新版本?
2.质量性的文件是否有审核、批准,编号管理?
4.对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食品安全风险的工作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效果如何?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
7.0
——
1.是否策划和实施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是否有删减?删减是否合理?是否编制产品质量计划书?
2.是否在产品实现过程中,提供相应的监视和测量方法,制定产品接收准则,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的质量?查部门制程及实验室监控和检查作业指导书和相关记录
2.卫生控制:是否对与产品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工器具,人等有相应的卫生监控,避免交叉污染,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降低其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3.对于与产品生产过程中有直接接触的水是否有相关的检验,确保用水安全?
4.当过程操作发生变更时,需对控制程序重新评审?
5.是否有产品模拟召回控制程序,并且模拟验证该程序运行的有效性,以便产品涉及安全性问题时,能够完全迅速的召回涉及的所有产品。对回收的产品是否及时处理,销毁?
2.、是否对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实施了监控活动?特殊过程人员是否具备上岗资格?
3.是否有过程控制所需的表述产品特性信息的文件,包括产品标准、产品特性、合同要求等?
4.是否按HACCP计划的要求对CCP点进行监控?CCP点监控人员是否经过专职培训?是否具备上岗资格?
5.是否以适宜的方式在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对产品进行标识?是否制定了有关标识的规定?标识用的标签等是否得到了有效管理?
2.是否规定了需进行监视和测量的产品实现阶段?是否规定了监测点、监视和测量的项目、方法、验收准则、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留下的记录以及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
3.是否对进货、过程、成品等过程的测量仪器是否精确?检测设备和工具是否处于有效期内?关键控制点的测量设备是否定期校正,确保其高度准确性?
4.记录是否项目清楚、数据齐全?是否能够证实符合验收准则的要求?
3.是否对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识别?
4.如何对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进行策划?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
——
4.3.2
1.是否建立并保持了识别、获得和更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程序?
2.适用于本公司的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哪些?
3.法律法规文件是否得进行了评价?
合规性评价
——
——
4.5.2
1、是否进行合规性评价调查?情况如何?
4.4.7
1.是否能对实际识别可能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2.是否定期评审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并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对其进行修订,必要时,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3.是否形成《应急准备和响应的控制程序》?当紧急情况发生后,是否按已制定的应急预案作出响应?
管理评审
5.6
5.8
2.各有关人员是否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沟通/信息交流
5.5.3
5.6
4.4.3
1.是否及时收集与公司相关的外来文件,并在公司内传达、实施。对已作废文件信息及时回收,调整?
2.与各部门之间沟通是否及时、有效?
3、是否对顾客反馈信息(包括抱怨)等方面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应急准备和响应
——
5.7
质量环境食品安全内审检查表
年月日
受审部门:
最高管理层/管理者代表
检查项目
相关文件
检查内容
是否符合
结果记录
GB/T19001-2008
GB/T 22000-2006
GB/T24001-2004
总要求
4.1
4.1
4.1
1.是否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并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相关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1.是否对已经发生的或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协调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并进行跟踪验证。
运行控制
——
——
4.4.6
1.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是否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
2.是否根据识别出来的环境因素制定了运行控制文件?如废水、废弃物
生产控制
——
7.0
——
1.食品危害的控制:生产过程中,是否对各工序的关键控制点予以监控和测量,减少过程中的不合格?
3.组织是否实施、运行策划的活动及其更改?是否通过确认、监视和验证确保其有效实施?
采购
7.4
——
——
1.有无对采购产品进行验证的规定及验证的记录?有无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证明/检疫证明?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
——
——
1.是否为生产过程提供有效的监视和测量方法,对已发生或潜在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2.方针是否形成文件,并予以发布,公告?
3.所指定的方针是否与公司的规模相匹配?
策划
5.4
5.3
4.3
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满足质量目标的要求,各部门开展运用PDCA循环,不断持续改进,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2.环境管理体系:策划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识别环境因素,确定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的重大影响的因素,对其做出评价,并采用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4.4.1
1.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改进时,是否提供充足的资源,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管理体系?包括人力资源,能力、意识和培训,基础设施,工作环境,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等。
内部审核
8.2.2
8.4.1
4.5.5
1.组织是否定期对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确保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2.组织在进行审核时,是否有明确审核人员权限,并制定相应的审核计划,依据,目的等,制定审核检查表,有效记录审核结果,形成文件?3.是否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体系的不断更新,持续改进。
记录控制
4.2.4
4.2.3
4.5.4
1.记录填写是否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是否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理所需的控制?以便提供符合要求和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部门记录填写是否真实,及时,可靠,便于追溯?
3.是否定期对体系内的各部门记录进行检查,确保记录内容清晰,便于检索,查找问题,反应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2.是否确定管理体系所覆盖的范围内的有效运行?
管理承诺
5.1
5.1
——
1.最高管理者是否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2.最高管理者是否确定公司的(质量/环境)目标和方针,予以公布,并确定其有效运行?
3.在质量体系运行中,是否以顾客满意为关注焦点?
方针
5.3
5.2
4.2
1.是否有相应的(质量/环境)方针,并有相应的目标来支持?
4.体系运行过程中,各部门记录是否及时更新,归档管理?
策划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
5.4
5.3
4.3.3
1.质量安全方针、质量安全目标、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是否形成文件?是否进行有效的管理?
2.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并与质量方针相匹配?
职责与权限
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