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报道短篇听力【英语新闻听力难点及教学对策】摘要:本文从探讨英语新闻的语言特征入手,分析了学生在新闻听力理解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及障碍,同时提出了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可采取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英语新闻听力理解对策
一、引言
英语新闻广播内容丰富,语速标准,用词规范,时事性强,并且载有具体而现实的知识和文化,反映世界最新动态,是不断更新且随手可得的真实语言材料。
听懂英语新闻广播不仅仅是对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水平的训练和检验,更是所有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了解世界动态的重要手段。
然而,新闻英语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掌握其听力技巧并非易事,尤其对大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起在高中接触到的听力材料难度大很多。
因此,学生一开始接触英语新闻听力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和挫败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反而削弱了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
针对这种现象,英语教师应根据英语新闻的语言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度过英语新闻听力的难关。
二、英语新闻听力的难点
英语新闻听力难就难在它不同于其它的听力材料,其文体自成风格,包含着诸多不利于听力理解的因素。
要克服这些难点,首先要熟悉新闻广播英语的语言特征;其次,还要有较宽知识面和一定的速读速记能力。
(一)倒金字塔的语篇结构
英语新闻报道一般都采用新闻导语法,即按照新闻事件内容和重要性安排段落,最重要、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最前面播出,称为“新闻导语”(news lead),通常是新闻报道的第一、二句话。
稍后正文(body)中以事实的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材料,最不重要的部分放在最后面。
这种结构就好像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因此也被称为“倒金字塔结构”(the Inverted Pyramid Form)。
导语是新闻报道区别于其它文体的重要标志,充分体现了新闻高度浓缩信息的特点。
导语包括五个W和一个H(When? Where? Who? What? Why? 和How?),
这六个要素描述了新闻事件 __。
然而学生往往因为对新闻语篇结构认识不充分,或是思想还没有进入状态,忽略了新闻第一句话的导语,遗漏了新闻事件的重要信息,给后面的听力造成更大难度。
(二)句式长而复杂
正是由于新闻信息高度浓缩的特色,扩展句型和嵌入结构(embedding)被大量的使用,力求用最节省的文字来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量。
英语新闻句式中常常大量使用前置修饰语来代替后置的名词修饰语和从句,在基本句型SV或SVO的基础上进行扩展,适度地展开其定语和状语的结构,这种不同于文学文体或日常会话的句式结构是新闻英语听力的另一大难点(侯维瑞,1988)。
(三)词汇面广量大
新闻报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等社会各个方面,所使用的词汇面广量大,常常超出了学生平时从书本中学习、积累的范围。
据VOA的Voice杂志称,Special English常用的词汇量是1500个左右,Standard English词汇量则在4000以上。
其中,专有名词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人名、地名、国家、政党、组织、传媒机构、宗教、武器装备、缩略语等,构成了新闻听力的巨大障碍。
另外,新闻用词大多比较简短,单音节或少音节的词经常被采用。
新闻撰稿人
为求标新立异、生动形象,还经常会使用一些通俗而富有表现力的新词、浓缩词语。
要听懂这些短小音节的词需要大脑在听音的瞬间做出迅速的反应和判断,这也给新闻听力理解增加了相当的难度。
(四)学生的图式储备不足,缺乏背景知识
图式是指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平时学生积累的图式结构大多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内容,而新闻听力材料涉及到西方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社会方方面面,学生缺乏与之相应的图式结构、背景知识和文化认同,听力理解也就不容易掌握要领,这也构成了听力理解的一大障碍。
(五)做听力题时听音读题难以兼顾
学生的阅读速度跟不上、速记技巧没有掌握,导致做听力练习题时要么先听音,后看题,等看完题目听到的内容已经不记得了;要么先看题,后听音,听的时候又容易受做题注意力的干扰,不能做到两者兼顾。
三、新闻听力教学中可采取的对策
(一)听力技巧基本功训练
对听力技巧的基本功训练要从听音、听词、听大意以及简单速记几个方便培养。
1.听音练习首先要安排专门的时间讲解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语音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这些现象;在听的同时还可要求学生模仿发音、跟读新闻,加深一些特定的发音现象在大脑中的印象以帮助培养对语音语调的辨识能力和敏感度。
2.对低年级刚接触新闻英语的学生进行新闻词汇听写训练,一来避免一开始就直接进入整则新闻的收听,听起来吃力,又不能完全听懂,反而大大挫伤了学习积极性;二来学生还不甚熟悉新闻的背景,再加上一些新闻生词的干扰,不会收到好的听力效果。
利用短语和词汇的集中听写训练可以扩大学生的新闻词汇量,增强他们对新闻听力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设计新闻报道填空练习,填写新闻中的数字、常用动词或名词、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而后再逐渐过渡到听写整则新闻,做到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3.学生在听新闻的时候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琢磨那些听不懂的词上,反而忽略了其余的内容,便难以领会新闻的大意。
听大意就是指训练学生在听多遍时,第一遍力争听出主要内容,不要将注意力停留在个别听不懂的词语短语上,也不要急于完成书面上的听力练习题。
4.简单速记是指教会学生用一两个词记下一句话的意思,用一两个字母代表一个词,利用听力材料中间隔停顿的时间迅速巩固之前的短期记忆的内容。
(二)充分做好听前准备工作
(三)听读结合
听与读是两种本质相同的语言接受行为,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基
本一致,都是由速度、记忆、判断、概括与理解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能力(陈吉棠,1993)。
从听力中遇到的困难来看,阅读无疑是解决这些困难的有效途径。
通过阅读把握新闻报道的句型结构和篇章结构;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尤其是新闻词汇量;通过阅读了解新闻背景,积累相关图式;通过阅读训练读题能力。
并且,阅读与听力同时进行可以使这两种能力都得到提高。
课堂上教师可以对阅读过的新闻材料作一定的篇章结构分析,使学生清楚新闻报道的体裁和句型特点。
另外,对涉及听力材料的背景及专业知识还要多作介绍,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现状及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闻专业词汇要求学生分类别掌握,一些新闻报道的专有名词、动词(如summit,peace-keeping force, terrorism,claim,shield等)以及常见的地名(如Iraq,Kosovo,Mea)、各国主要首脑及主要头衔(如the Prime Minister,Ambassador,Secretary of State)、各国主要行政机构(如CPPCC,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国际组织(如UNESCO,NATO, UN,OPEC)等一系列专用名称。
课后推荐和指导学生多读英文报纸,多了解当今世界热点问题,大量接触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宗教、历史、地理、国际关系、社会习俗和风土人情等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新闻报道的水平和兴趣,同时积累新闻专业词汇,形成读―听―读的反复循环。
(四)听说结合
听说结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立图式。
在听力课堂上,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新闻复述、新闻汇报,或采用问答法,对于新闻的主要内容、常用词汇、专有名词、背景知识、近期热点话题等进行讨论、汇报,并定期进行和归类。
为了能够完成任务,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做记录,查资料,与大量的新闻
输入做密切的接触,逐步在头脑里建立起由新闻常用词汇、新闻节目语言特点及新闻背景知识等构成的图式。
__:
[1] Chiang, C.S. & P. Dunkel. The effect of speech modification, prior knowledge, and listening proficiency on EFL lectures learning [J]. TESOL Quarterly, 1992, 26:345-373.
[2] Schmidt-Rinehart BC. The effects of topic familiarity on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prehension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4, 78:179-89.
[3] 陈吉棠. 论英语听力与英语阅读的关系[J].外语界, 1993,
(4):12.
[4] 侯维瑞. 英语语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246-272.
[5] 黄福洪. 话题熟悉程度和问题类型对EFL听力理解的影响[J]. 外语电化教学, xx, (2).
[6] 张琴芳.Krashen的“输入”理论对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的启示[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xx, (12).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