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营镇:(52处)滴答泉、砟呼泉、铁峪泉、南龙泉、黄鹿泉、拔槊泉、饮马泉、灰泉、小北泉、积米泉、历甲泉、雪花泉、智公泉、曲家峪泉、大泉、红岭泉、盛泉、三江泉、枣林泉、白炭泉、九龙泉、藕池泉、虎啸泉、朝阳泉、葫芦泉、黑峪泉、会仙泉、秦口泉、鸭子泉、永盛泉、鞭抽泉、小泉、石佛泉、虎啸泉、龙吟泉、下罗伽泉、长泉、玉泉、老泉、围泉、甘泉、大石梁泉、杏行泉、石灰峪泉、箭杆泉、马蹄泉、胭脂泉、王家泉、王家南泉、洪泉、南泉、寒泉锦绣川:(22处)枯泉、杨家泉、南甘露泉、老庄泉、百花泉、凤凰泉、无名泉、道士泉、陈家老泉、豆腐泉、林泉、灰泉、柳泉、车泉、琵琶泉、药泉、迎客泉、分水泉、四清泉、圣水泉、大泉、悬泉仲宫镇:(15处)泉子峪泉、密脂泉、青龙泉、簸箕泉、黄泉、南泉、朱家峪泉、崔家泉、小峪泉、醴泉、程家泉、西泉、圣水泉、西老泉、梨峪泉柳埠镇:(37处)鹿跑泉、怪泉、锡杖泉、滴水泉、涌泉、神异泉、泉子峪泉、突泉、凉湾泉、金牛泉、丰乐泉、龙门泉、康泉、石窑泉、熨斗泉、凤来泉、金乐泉、苦犁泉、枪杆泉、水帘洞泉、淘米泉、朱砂泉、圣水泉、水泉、冰冰泉、试茶泉、砟呼泉、苦苣泉、观山泉、黄路泉、避暑泉、赵家三泉、龙居泉、泥淤泉、三龙潭、尼姑庵泉、琴泉涌泉:位于柳埠四门塔西侧,白虎山之阳的涌泉庵遗址东侧,三面环山,附近有一片青青的竹林。
泉水从池南壁流出,经过明万历六年建造的涌泉桥下,依山向南三迭而下,一迭注入石砌方形“青龙潭”,二迭流入山石砌岸的不规则小池,最后一迭由10余米高的悬崖上落至“卧龙洞的小石潭”,称“悬崖飞瀑”泥淤(印度)泉:位于柳埠镇西南7.5公里处的泥淤泉村中,距泉5米处有一株胸围2.8米的“唐槐”。
该泉为三个“品”字形泉池,最深的一处达10米,池中泉源分两股涌出,一股流向东南,一股流向西北,全村皆饮用此水。
圣水泉:位于锦绣川水库南约4公里处的兴教寺遗址。
泉水从岩逢中流出,流入长方形池中,常年不涸,泉水清冽美。
大泉:位于锦绣川大泉村难首,泉水自九曲河西侧岩孔中涌出,汇入近4000平方米的大型池塘,久旱不涸,水盛时从溢水口流入锦绣川水库。
冰冰泉:位于柳埠镇亓城峪南端,海拔8000米,群山逶迤,草木葱郁,清凉幽静;水质清冽,冬温夏凉,水质甘美。
相传,此地曾是隋末唐初瓦岗寨农民起义军的首领程咬金操练军队,占山为王的地方。
袈裟泉群(44处)袈裟泉、檀抱泉、龙泉、滴水泉、甘露泉、朗公泉、上方泉、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李密泉、神宝泉、上泉、花岩泉、西泉、牛鼻泉、龙居泉、大王泉、黄泉、朱家泉、下泉、晓露泉、庄岩泉、段家泉、长寿泉、于盘泉、王母池、卧龙泉、王家泉、杨家泉、青龙泉、双泉、白虎泉、润玉泉、清冷泉、糠沟泉、惠泉、北泉、王字泉、黄姑泉、玉珠泉、鹿泉、石窝泉群、马山泉群袈裟(独孤泉):位于灵岩寺景区内,“转轮藏”庙堂遗址的东侧路南悬崖下,泉源在岩洞中,泉水自岩壁下石缝中流出,汇入半圆形石池,“铁袈裟”立于泉边两物相伴,别有一番情趣。
卓锡泉:位于灵岩寺千佛殿东侧岩壁下,泉水从岩壁下一洞穴中涌出,流入一不规则兴泉池中,泉东约18米处为白鹤泉。
这三处泉水汇流成一方潭池,名“镜池”,又称功德池。
清冷泉:位于五峰山景区洞真观玉皇殿以东又名志仙泉,泉自山间一石雕龙口中喷涌而出,跌落于长、宽各1米的石砌方池中。
一年四季不涸,且水质清冽甘美。
檀抱泉:位于长清区灵岩寺景区内,因泉水上方有一千年青檀,故名。
泉水从树根下流出流入一池内,常年不涸,水质清冽甘甜,含有一种单单的檀香。
晓露泉:又称“肖汝泉”位于长清区张夏镇积峪村西北山崖下,为一天然洞穴,洞高1.8米,深4米,宽2米,水自洞底岩缝中涌出,通过暗流入井形池内,长流不竭。
润玉泉:位于长清区五峰山东南润玉泉村中石崖下。
泉池南北长3米,东西宽1米,水质甘美,常年不涸。
白虎泉:位于长清区五峰山风景区白虎峪山下,泉水从虎口中流出,沿暗道注入山下池潭,常年有水。
双鹤泉:位于长清区灵岩寺内千佛殿东侧岩壁下,为长方形石砌水池。
相传,法定禅师创建寺院时来到灵岩,转了多时,见无水,正在犹豫时,忽有樵夫说双鹤鸣处有泉,法定禅师顺着樵夫所指方向走去,见白鹤飞起地方果然有泉,故名“双鹤泉”甘露泉:与千佛山下新七十二名泉之一“甘露泉”同名。
位于长清区灵岩寺景区内,大雄宝殿东北约50 0米灵岩山上,泉水自岩逢中流出,汇入长方形石砌池内,清澈见底,常年不涸,池东侧崖壁上为乾隆皇帝御笔“甘露泉”石刻。
鹿泉:位于长清区五峰山内,洞真观南,鹿跑峪口,新建的五风阁东南50米山崖下,泉池石砌、封顶,常年有水。
洪范池泉群位于平阴县洪范池镇。
由洪范池、东流泉、扈泉、丁泉、白雁泉、拔箭泉、日月泉、天池泉、墨池泉、天乳泉、墨池等11处名泉组成。
洪范池是济南西部最著名的泉池,位于洪范池镇洪范村南端。
池名源于《尚书·洪范》篇,原意为"大而有常",这里引伸为使洪水就范之意。
因池北原有龙词,故又称"龙池"。
泉池呈正方形,边长7米,深约5米,池岸围以石栏,栏柱上方雕有蹲狮。
池南侧外壁上有一石雕龙头,泉水自龙头口中流出,婉转流入狼溪河。
池中因泉水上涌,浮力很大,据说可浮起铜钱,"洪范浮金"为当地八景之一。
泉水虽上涌甚急,却不显喷涌之状,故水平如镜。
池内水势均衡,不因旱涝而消长,清人杨士元曾题联曰:"常将池影映天地,不以消长随春秋。
"洪范池水质优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著名的"阿胶"即是用此水浸驴皮熬制而成。
东流泉位于洪范池以东,天池山下的书院村内。
明代,中丞刘隅曾在此建书院,故此泉又名"书院泉"。
泉水自天池山脚下的岩石缝中涌出,注人一方池,然后从池外壁石雕龙头口中喷出,形成溪流。
东流泉水势颇佳,是洪范池泉群中涌水量最大的一泉。
昔日泉北侧有"洪福寺",现仅存遗址及明代万历年间诗碑两幢。
泉北石壁上有四尊石窟造像,为唐代石刻,极为珍贵。
扈泉在东流泉南扈山北崖下,因北临古扈城遗址而得名。
泉水自一幽深莫测的天然溶洞中涌出,如喷珠泄玉,人称"扈泉涌碧",为当地八景之一。
泉旁悬崖上刻有明代学者于慎行书写的"扈泉涌碧"四个大字。
白雁泉和拔箭泉位于洪范池镇白雁泉村中。
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带兵经过此地,到处寻不到水,官兵口渴难耐。
刘秀忽见一只白雁从天降落,料想雁落处必有水源,便命人前去寻找,果然发现一处清泉,即"白雁泉"。
刘秀喝过白雁泉水后,发现不远处也有白雁,便搭箭射去。
雁受惊飞走,箭插在地上。
军士将箭拔起,随箭又涌出一股清泉,即"拔箭泉"。
白雁泉和拔箭泉水势颇好,长年喷涌,解决了附近村民饮用和灌溉问题。
日月泉位于洪范池南云翠山顶的长春洞中。
泉水自洞底渗出,形成一汪清池,池上盖一石板,板上有两个孔:一孔圆形如太阳,一孔半圆如月亮。
阳光自洞口射进,透过两孔,水面隐约有日月之影,甚是奇特。
脉泉泉群是济南地区东部最大的一个泉群,位于章丘市明水镇,由18处名泉和众多无名泉组成。
其中百脉泉、东麻湾、西麻湾、墨泉最为有名。
百脉泉位于章丘明水镇。
泉池呈长方形,长26米,宽14.5米,一座古色古香的小石拱桥横贯中间,将泉池分为南北两半。
池底泉眼很多,水泡串串,奔突向上,似滚动的珍珠,与济南市区内珍珠泉十分相似。
《章丘县志》中载:"其源直上涌出,百脉沸腾,状若贯珠,历落可数,故名。
"百脉泉久负盛名,历代文人多有题咏。
宋代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称:"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
"明代戏曲家李开先《游百脉泉》诗云:"水劲无过济,脉泉更著名。
不霜清见底,漱石寂无声。
颗颗如珠碎,沄沄比镜平。
不能容小艇,但可濯长缨。
"百脉泉水质极好,味美甘甜,且水温常年保持在18℃左右。
东麻湾在百脉泉东侧,为章丘第一大丰水河绣江河的源头,每年涌水量高达1.5亿立方米。
湾内处处泉涌,水势旺盛,岸边多杨柳,四周荷塘片片,小溪纵横。
西麻湾在百脉泉西南,为自然河湾,虽然面积不大,但涌水量居明水诸泉之最。
湾中泉眼众多,簇簇水泡缓缓升起,于水面玉花般绽开。
浅湾芦苇丛生,岸边杨柳依依,一派泉林郊野风光。
东西麻湾景色秀丽,历来受人喜爱,曾有诗云:"麻湾净泻千寻练,石甃平喷万斛珍。
山月冷涵秋共碧,荷风乱飐镜无尘。
"东、西麻湾如双星捧月,烘托得百脉泉澄碧非凡,景致更佳。
墨泉在百脉泉西南约30米处。
因泉井深幽,水色苍苍如墨而得名。
泉水自泉眼翻腾涌出,翻落于石砌方池内,常年不竭。
此外,百脉泉泉群中还有龙泉、梅花泉、金镜泉、清水泉、荷花泉、鱼乐泉、张公池等名泉。
五龙潭泉群在济南旧城西北部,共有泉池28处,除五龙潭外,古温泉、悬清泉、天镜泉、七十三泉比较有名。
五龙潭又名净池、乌龙潭、龙居泉,古时曾是大明湖的一部分。
相传昔日五龙潭颇有灵性,每逢大旱,在潭边祈雨必灵。
故元朝初年,在潭边建庙,内塑五方龙神,此后便称五龙潭。
关于五龙潭的形成,传说甚多。
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复龙祥观施田记》中说:"闻故老言,此唐胡国公秦琼第遗址,一夕雷雨,溃而为渊。
"清代训诂学家桂馥在《潭西精合记》中写道:"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
"五龙潭是济南诸泉中最深的一个,泉水碧绿凝重,深不见底,终年涌流不息。
桂馥曾在潭边建潭西精舍,后颓废。
现于其旧址建起潭西阁,游人可于阁中赏看龙潭秀色。
古温泉位于五龙潭东南侧,因泉水温度较高,且历史悠久而得名。
隆冬季节、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而泉中却热气蒸腾。
清代泉旁曾建有漪园,后荒废。
泉南侧有一座二层小楼,是早期XXXXX山东省领导机关所在地。
悬清泉又名贤清泉,位于五龙潭北侧。
泉池深2.4米,呈不规则状,以自然石驳岸。
泉水清澈,杨柳垂荫,景色怡人。
清人沈廷芳在《贤清园记略》中写道:"济南名泉甲天下,旧传七十有二……其著者为趵突,为珍珠,而贤清实具二泉之体而微焉者也。
"清代悬清泉畔曾建有一处别致的水景园--朗园。
现朗园已废,人们在其旧址上修建了揽泓榭,景色亦佳。
天镜泉又名江家池,位于五龙潭南端。
因泉水清澈明亮,日月星云倒映水面如天垂镜,故名。
清道光《济南府志》中载:"天镜泉……即江家池,方广一亩,可鉴须眉。
"天镜泉是五龙潭泉群中第二大泉,水势甚好。
池内青藻浮动,锦鱼穿梭,很是好看。
七十三泉在五龙潭西南侧葡萄架下。
泉池以自然石驳岸,玲珑别致,泉水从石缝中流出,汇入五龙潭。
七十三泉的出现尚有一段佳话: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著名学者桂馥命人在五龙潭西侧修建潭西精舍。
孰料在挖地基时,竟挖出一个泉眼,泉水汨汨喷涌,水势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