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

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

ZKⅠ—001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
一、概述
根据双梁子矿区已有的地质成果,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疏到密,由浅部到深部的原则,垂直矿体走向,在已知的铅锌Ⅰ号矿体上,布置0、3、4三条勘探线剖面。

每条勘探线分别布置三个钻孔,初步探明矿体规模,确定其孔深、见矿位置及各类岩性等。

二、ZKⅠ—001钻孔位置
ZKⅠ—001钻孔位于0勘探线,PD2平硐口正北水平距离38米的山坡上。

其孔位直角坐标为:X=2876471,Y=17504118。

该钻孔方位角180°,天顶角8°,属一斜孔[见附图Ⅰ—001控矿深度在PD2平硐下100-105米(斜距)]。

三、预期见矿及终孔深度
由附图Ⅰ—001不难看出:预计钻孔斜深约1米穿过腐植土层;预计钻孔斜深130.6米穿过流纹斑岩见矿层顶板,145.8米穿过矿层见矿层底板;预计钻孔斜深147.5米终孔。

四、质量要求
1、采取率:矿层·矿层顶底板的采取率不低于双方合同要求,岩心分层采取率也不能低于双方合同的要求。

矿化层·标志层·蚀变带的采取率均和矿层的采取率相同。

孔深按双方合同要求进行。

如果钻孔出现0%采取率的回次,在矿体(层)和直接矿体(层)顶底板中连续超过可采厚度时,一律需补斜取心。

2、钻孔弯曲度:斜孔顶角最大允许误差3度/100米,每50
米测定一次,并且要测量方位角。

钻孔施工中,偏离剖面线距离不能过大,若超过上述孔斜要求,则钻孔穿过矿层底板的位置偏离勘探线,不能大于勘探线距的五分之一。

3、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
(1)在下列部位必须检查孔深
a 、每钻进100米,进出矿层时(矿层厚度小于5米时,只测量一次;)
b 、重要断层:老窿、溶洞、重要标志层、蚀变带等;
c 、下套管前后和终孔后。

(2)孔深误差小于千分之一时不修正孔深,;孔深误差大于千分之一时要修正报表,孔深修正后即为达到指标要求。

(3)班报表记录及岩心的整理
a 、班报表记录必须及时数据必须准确
b 、岩心清洗干净,完整岩心、块状岩心要按断口性状、相互磨损情况,使其合理合拢。

破碎岩心则按孔径大小合拢,并用岩心隔板隔开。

c 、岩心及岩心编录,按岩心敲落的顺序用红油漆编号:
形式 3694
(即第36回次 本回次共九块
其中的第四块 ) 若两大块之间夹若干不便书写的 小块,可简单按头一块大岩心写成4—2,4—3…。

岩心箱编号应写明箱号、矿区名称、勘探线号、钻孔编号,米距及尾头。

二、块岩心的编号。


形式 ×××矿区×线ZK ×××
×××米~×××米(×回次块块n x ~×回次块
块n x ) a 、岩心票应按规定样式填写,每回次一块,0回次也应填写岩心票。

岩心票要求用2H 的铅笔填写。

(4)简易水文观测
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动水位观测,每一小班1-2次(提钻后、下钻前各一次,相隔要大于5分钟),如进尺快观测间距不能大于5米 。

漏水孔深·漏水起止孔深·溶洞·裂隙带孔深要有准确记录。

终孔稳定水位:终孔后连续观测24小时以上,水位浮动8小时之内相差不大于10公分方称稳定。

(5)封孔
对矿层、溶洞、裂隙带,主要含水层的顶底板上下各5米,第四系与基岩界面、孔口均以水泥(325号以上)封固,孔口坐标。

并记录实际封孔方法、深度、充填物等。

五、提交资料
每个钻孔施工并编录完毕后,必须提交为以下资料:
1、钻孔野外地质编录本
2、钻探班报表
3、钻孔柱状图
4、钻孔取样登记表
5、钻孔样品送样单
6、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
7、钻孔安装通知
8、钻孔结构设计图
9、钻孔施工通知书
10、变更任务通知书
11、封孔设计书(包括实际封孔柱状图)
12、钻孔弯曲度测量报告
13、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14、钻孔地质小结(根据需要编写)
15、岩矿心、标本等实物资料和照片
16、岩矿心处理情况及埋藏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