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心电图的解读及异常
心房感知不良
AAI/60
感知不良(心室) 感知不良(心室)
感知2.5mv
感知1.5mv
感知不良
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 –感知灵敏度设置过高 –电极脱位 –导线故障
•
绝缘层破裂; 绝缘层破裂;导线断裂 被纤维组织包绕、导线周围组织纤维化 被纤维组织包绕、
–
电极导线老化
•
–
原信号改变:心肌梗死、药物、 原信号改变:心肌梗死、药物、电 解质紊乱
同轴导线设计
单极导线系统(Unipolar 单极导线系统(Unipolar Lead System)
• 导线只有一个电极 • 这个系统中的脉冲
– 通过顶端电极(阴极 通过顶端电极 阴极) 阴极 阳 极
– 刺激心脏 – 通过体液和组织返 回到脉冲发生器(阳 回到脉冲发生器 阳 极)
阴极
双极导线系统(bipolar 双极导线系统(bipolar Lead system)
S心房或心室 S心房或心室
单极导线 (unipolar lead)
单极导线比双极导线 的直径小 单极导线在心电图上 的脉冲信号较大
Five wires per bundle
容易产生局部肌肉刺 激
for redundancy
双极导线 (Bipolar lead)
• 不易发生过感知 • 不易发生交叉感知 • 可程控为单极 • 不易产生肌肉和神经刺激
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 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
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室跟踪
DDD起搏方式下发生 起搏方式下发生 房颤导致快速心室起 搏
开启自动模式转换功 能后以DDI方式工作 能后以 方式工作
文氏现象
延长感知后房室间期 延长感知后房室间期 (SAV) 直到达到上限频率 限制
低限频率间期 上限跟踪频率间期
{
不应期感知
AS
AS
AR
AP VP PAV PVARP TARP
VP VP PVARP SAV PVARP SAV TARP TARP
DDD 窦房结频率 = 109 bpm (550 ms) SAV = 200 ms
LR = 60 bpm (1000 ms) UTR = 100 ppm (600 ms) PVARP = 300 ms
磁频
非磁频
VVI/70; 输出电压 输出电压=5V; 脉宽 脉宽=0.60ms
无输出
心电图上没有起搏钉样标记, 心电图上没有起搏钉样标记,频率低于低 限频率
有起搏输出, 有起搏输出,但ECG无起搏钉 无起搏钉
DDD 60/120,PAV/SAV 200/170ms ,
VVI/90 自身窦性心率46次 分 自身窦性心率 次/分,未见起搏脉冲
VVI起搏和感知功能正常心电图 VVI起搏和感知功能正常心电图
AAI起搏和感知功能正常心电图 AAI起搏和感知功能正常心电图
起搏器的时间间期
起搏间期与逸搏间期 起搏器的滞后功能(hysteresis)
VVI起搏器
滞后频率
可在感知自身搏动后使频率降到设定的低限 频率以下
低限频率 - 60 ppm
不同起搏方式的心电图
Ap-Vp
Ap-Vs
不同AV间期的心电图 不同AV间期的心电图
感知不良
心房及心室感知不良
心房感知不
过感知
肌电干扰引起的心房心室过感知, 肌电干扰引起的心房心室过感知,输出抑制
DDD心房起搏不良、心室部分起搏不良 心房起搏不良、 心房起搏不良
DDD起搏模式,心房起搏P波不明显,心室起搏偶有失夺获 起搏模式,心房起搏 波不明显 波不明显, 起搏模式
失夺获的原因
电池耗竭 电极断裂、脱位 起搏器部件连接不良、元件故障 起搏阈值升高
无输出
可能引起原因: 可能引起原因: – 连接不良 – 导线故障 – 电池耗竭 – 电路故障
DDD起搏器的计时周期 DDD起搏器的计时周期
基本起搏频率(低限频率)、上限频率 AV间期 心房后心室空白期、心房空白期 心室后心房空白期、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
过感知(心房) 过感知(心房)
AAI起搏,基础频率75次/分,心房感知0.5mV
调整心房灵敏度后感知正常
过感知(心房) 过感知(心房)
• • •
起搏方式为 AAI(75次/分) ( 次分 起搏频率55次 分左右 分左右) 心房导线感知 QRS 波(起搏频率 次/分左右) 降低心房感知灵敏度(数值增大 心房导线不再感知QRS波 降低心房感知灵敏度 数值增大), 心房导线不再感知 数值增大 波
AP
VP
AP
VP
DDD 60 / 120 PAV 200 ms; V-A 800 ms
双腔起搏的四种形式
AS / VS 心房感知 / 心室感知 AS / VP 心房感知 / 心室起搏 AP / VS 心房起搏 / 心室感知 AP / VP 心房起搏 / 心室起搏
不同起搏方式的心电图
As-Vs
As-Vp
• 导线有两个电极 • 这个系统中的脉冲
– 通过导线末端的顶 端电极(阴极 阴极) 端电极 阴极) – 刺激心脏 – 返回导线近端的环 状电极(阳极 阳极) 状电极 阳极
阳极
阴极
单双极起搏图形
由图可见单极起搏脉 冲信号振幅较大, 冲信号振幅较大,程 控时便于监测
不同部位起搏图形
右室心尖起搏
右室流出道起搏 右心耳起搏
滞后频率 - 50 ppm
心室起搏
心室起搏
心室感知
心室图为心室起搏伴室 房逆向传导 右图为室房逆传伴反 复心律
融合波和假性融合波
感知不良(心房) 感知不良(心房)
自身的除极活动存在, 自身的除极活动存在,但起搏器未能察觉或 感知
未感知 P 波
过感知(心室) 过感知(心室)
感知到不恰当的信号 – 可以是生理的或非生理的(体内 可以是生理的或非生理的( 或体外) 或体外)
…尽管没有电活动 尽管没有电活动 标记道显示自身活动
心室过感知
过感知(心室) 过感知(心室)
肌电过感知
基础起搏频率70次/分,对T波过感知
过感知
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
TARP
2:1 阻滞
DDD / 60 / 120 / 310
心室安全起搏(VSP) 心室安全起搏(VSP)
在一个心房起搏事件后 会开启一个 在一个心房起搏事件后,会开启一个110ms的心室安全起搏 心房起搏事件 的心室安全起搏 窗口,除了此窗口的前部分(约 是空白期外, 窗口,除了此窗口的前部分 约28ms)是空白期外,若起搏 是空白期外 器感知到心室事件,就会在此窗口结束处,即第110ms发放 器感知到心室事件,就会在此窗口结束处,即第 发放 一个心室起搏脉冲。有时VSP是交叉感知的特殊表现 一个心室起搏脉冲。有时 是交叉感知的特殊表现
PAV = 230 ms
文氏现象
DDD / 60 / 120 / 310
2:1 阻滞
每隔一个 P 波都会进入不应期并且不能重新开始时间间期
低限频率间期 上限跟踪频率间期
{
AS VP
SAV PVARP
AR
AS VP
AR
SAV PVARP TARP
窦房结频率 = 150 bpm (450 ms) PVARP = 300 ms SAV = 200 ms 跟踪的频率 = 66 bpm (900 ms)
起搏器电池耗竭
上图为正常起搏器工作图 下图为起搏器电池耗竭
三腔起搏器心电图
安置起搏器前为I度AVB合并CLBBB,QRS波150ms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起搏的基本概念、分类 起搏的基本概念、
医生最大的难题可能在于… 医生最大的难题可能在于…
对起搏基础概念的缺乏(时间间期) 对起搏基础概念的缺乏(时间间期) 对某些起搏特殊功能的不了解 无法得到起搏器目前被程控的参数
对起搏器的了解对于分析起搏心电图是至关重要的帮手! 对起搏器的了解对于分析起搏心电图是至关重要的帮手!
–感知灵敏度设置过低
– 受到干扰(如:肌电干扰) 受到干扰( 肌电干扰)
起搏不良
心房起搏不良
心室起搏感知不良(起搏频率 次 分 后证实电极脱位) 心室起搏感知不良(起搏频率70次/分,后证实电极脱位)
失夺获
非磁频
剌激阈值测试 脉宽降低程控值的25%,失夺获 脉宽降低程控值的25%,失夺获 25%,
低限频率间期(DDD) 低限频率间期(DDD)
在没有自身心房事件时起搏心房的最低频率
低限频率间期
AP
VP
AP
VP
DDD 60 / 120
心房逸搏间期 (V-A间期) (V- 间期)
由起搏的心室事件或感知的心室事件开始到下一个 心房事件之间的间期
低限频率间期
200 ms AV Interval 800 ms VA Interval
起搏心电图的解读 及异常情况处理
天津市胸科医院 信庭文
起搏器概述
最初起搏器的适应症主要是缓慢性心律 失常,近年来其适应症有所拓宽,例如: 预防和治疗房颤、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神经血管性晕厥、顽固性心衰伴CLBBB 佩带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心电图为起 搏心电图,起搏心电图是判断起搏器功 能正常与否的重要手段。
起搏器编码表(1987年 起搏器编码表(1987年)
字母序号 1位 字母含义 起搏心腔 2位 感知心腔 O无 A心房 V心室 D心房+心室 A心房 V心室 D心房+心室 3位 感知后的反应方式 O无 I抑制 T触发 D双重 4位 程控功能 O无 P简单程控 M多项程控 C遥测 R频率调整 5位 其他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