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质量分析年级: 高一年级学科:生物考试时间:2017年10月任课老师:所带班级:一、三、五班一、检测试题分析1、题型、题量、题目特色设计。
生物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生物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
第一题为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第二题为5道非选择题,共40分。
其中,多数题目为常规体,第45题为实验题,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
2、覆盖面情况分析。
本套试卷考查范围涉及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和第二章。
试题依据新课标、高考考纲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重点突出,知识点覆盖全面,和学生学习进度相同。
主、客观题目分配比例合适,设计有层次,能检测和反应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个选择题超标。
(1))考点分布如下:(2)各能力层次的题目分布如下:试题对于《分子与细胞》前两章每一节的内容都有涉及,知识点分布均衡,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尤其是有机化合物是重点知识,对这几课的考查也比较多。
3、难易程度分析:试题总体题量适中,难度适中。
全年级平均64.11分,试题难度6.4,区分度0.87,及格率61.29%。
其中,得分率最低的是38题,考纲中没有,是脱水缩合的变式训练,需要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有关计算技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第13题,虽然难度不大,但学生错选D项较多,原因是对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不认同。
非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是42题,难度系数0.4,主要考查DNA的结构,学生对不同碱基的识记还有待加强,说明基础知识不太牢固。
(1)客观题题目难度分布如下:(2)主题题目难度分布如下:4、存在问题及建议:第38题考查核酸的结构,在现有知识范围内属于超纲题目,是脱水缩合的变式训练,需要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难度较大。
应取消。
在以后出题过程中注意考查能力和现有知识的匹配。
二、学生答卷分析1、各题得分情况题目分值平均分得分率一·1 1.5 1.13 0.75一·2 1.5 1.47 0.98一·3 1.5 0.62 0.41一·4 1.5 0.76 0.51一·5 1.5 1.22 0.81一·6 1.5 0.79 0.53一·7 1.5 1.1 0.73一·8 1.5 0.87 0.58一·9 1.5 1.14 0.76一·10 1.5 0.66 0.44 一·11 1.5 0.67 0.45 一·12 1.5 1.42 0.95 一·13 1.5 0.49 0.33 一·14 1.5 0.9 0.6 一·15 1.5 0.94 0.63 一·16 1.5 1.12 0.75 一·17 1.5 0.8 0.53 一·18 1.5 0.92 0.61 一·19 1.5 0.79 0.53 一·20 1.5 0.71 0.47 一·21 1.5 0.85 0.57 一·22 1.5 0.75 0.5 一·23 1.5 1.25 0.83 一·24 1.5 0.74 0.49 一·25 1.5 0.77 0.51 一·26 1.5 1.07 0.71 一·27 1.5 0.94 0.63 一·28 1.5 1.01 0.67 一·29 1.5 0.7 0.47 一·30 1.5 0.73 0.49 一·31 1.5 0.76 0.51 一·32 1.5 1.04 0.69 一·33 1.5 1.12 0.75 一·34 1.5 0.63 0.42 一·35 1.5 1.14 0.76 一·36 1.5 0.65 0.43 一·37 1.5 0.72 0.48 一·38 1.5 0.41 0.27 一·39 1.5 1.17 0.78 一·40 1.5 1.16 0.77 二·41 7 6.08 0.87 二·42 7 2.79 0.4 二·43 14 9.24 0.66 二·44 5 3.39 0.68 二·45 7 6.49 0.93说明:客观题总分60,平均分36.12,主观题:总分40,平均分27.99 从上表可以计算出,主观题整体得分率较高,反应出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较强。
而推理分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尤其是第38分,得分率特别低,说明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较差。
2、答卷存在的问题(1)少数同学作答不认真,40个选择题加5个大题的题量算是偏大的,而有的同学不到1小时就做完了,得分却不及格。
(2)一部分同学答题时,书写不规范,答案太简单。
(3)大部分学生对需要记忆的知识没有准确记住,导致答题时不能准确判断,似是而非。
(4)少数同学记忆时死记硬背,不能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缺乏理解记忆的能力。
(5)一部分同学不能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前做过、讲过的类似题目还是做错。
(6)大部分同学学习生物必修一的方法还是没掌握:“记住是前提,理解是关键,会用是王道”。
(7)对于生物实验类题目,学生缺乏理性思维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对实验原理、过程、方法、流程、现象没有准确的掌握。
(8)个体学生分析下表是高分段学生分布:王宇航1班100刘申尧1班95杜阳1班95程世昌2班93.5柯忠浩2班93.5鱼佳1班92王昊4班91.5兰自强3班91秦茜2班91郭家豪1班90.5据上表分析,宏志一班高分段人数占绝对优势,前10名占了50%,而2班逊色一些,只占30%。
五六班无一人。
下表是学困生分布:王浩博5班39.5张胜男5班39.5杨钒5班39王子皓5班39贾议杰3班38.5王相珺3班38郭紫怡3班37.5李怡蓓4班37.5贺一特6班37李嘉怡4班36.5王凯6班36姚棋5班35郭伟6班35王少庚6班35姜艺妍6班34魏士杰6班34罗媛6班33.5张培源5班33李子豪3班33任志宸5班32柳佳豪4班29屈震4班25.5学困生分布,5班和6班人数最多,各有7人,3班、4班各4人。
说明5班和6班与同类班级还有差距,急需要转化学困生。
(3)答卷存在问题审题不清:如第19、 22题。
疏忽大意:如第 3、13、24、29题。
做题不完整:如第 45题。
知识没学会:如第6、10 、17、36、38、42题。
三、成绩数据分析1、三率一平从上表可以看出,全年级平均分只有64.1分,说明学生对现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理想,离目标分数70分还有很大差距。
两个宏志班的的平均分也只有77和75分,不够优秀。
4个志强班中6班成绩与另外4个班差距达到5分,5班差距2分。
没有实现齐头并进的态势。
总体优秀率只有16.1%,太低,这与学校的名校战略目标相差甚远,而学困率达到7%,5、6班学困率达到了16%和12%,这个数据是一种强烈的警示。
2、各分数段学生分布班级[90, 100] |人数[90, 100] |比例[80, 90) |人数[80, 90) |比例[70, 80) |人数[70, 80) |比例[60, 70) |人数[60, 70) |比例全体10 3.23% 40 12.9% 66 21.29% 74 23.87% 1班 5 10.64% 16 34.04% 10 21.28% 13 27.66%2班 3 7.14% 12 28.57% 15 35.71% 8 19.05% 3班 1 1.82% 2 3.64% 8 14.55% 16 29.09% 4班 1 1.79% 7 12.5% 10 17.86% 12 21.43% 5班0 0% 2 3.64% 12 21.82% 14 25.45% 6班0 0% 1 1.82% 11 20% 11 20%班级[50, 60) |人数[50, 60) |比例[40, 50) |人数[40, 50) |比例[30, 40) |人数[30, 40) |比例[20, 30) |人数[20, 30) |比例全体69 22.26% 29 9.35% 20 6.45% 2 0.65% 1班 3 6.38% 0 0% 0 0% 0 0% 2班 4 9.52% 0 0% 0 0% 0 0% 3班19 34.55% 5 9.09% 4 7.27% 0 0% 4班14 25% 8 14.29% 2 3.57% 2 3.57% 5班15 27.27% 5 9.09% 7 12.73% 0 0% 6班14 25.45% 11 20% 7 12.73% 0 0%从上表各分段成绩看出,优秀学生人数太少,90分以上只有10人,80分以上只有50人,说明1班和2班的尖子生群体太少,需要抓好培优工作。
40分一下竟有22人,这部分同学能不能上二本线的保底目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0到60分的同学也有98人之多,说明教学中对接近三分之一同学难以很好接受和学好,需要改进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3、和上次成绩对比四、教学情况分析1、教学理念:目前教学理念教落后,教师还偶尔出现一言堂的现象,应该多研究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2、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能做到积极主动,提前一周充分备课。
课堂上精神饱满,热情风趣。
3、驾驭教材能力:基本上能做到围绕课标、吃透教材、紧抓考点,但偶尔也有重点不突出,难点未突破的问题。
4、课堂组织能力:课堂教学能精心设计,能调动多数同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但也存在学情把握不周到,学生反应迟钝不配合的情况。
五、改进措施和努力目标(一)改进措施:1、在平时教学中,强调生物学科的特点,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
争取每节课前抽查基础知识,叫学生在黑板上写前面学过的东西,比如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肽键的结构,并及时纠正错字错误之处。
2、把课堂还给学生,坚持先学后教,充分练习和当堂检测,及时落实每节课的目标任务。
教师少讲多问,学生边听边记边思考。
3、针对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他们本次成绩落后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改进建议,跟踪关注,加强监督。
4、及时督促整理纠错笔记,做到有错必纠,有过必改。
5、培养“小老师”,让优秀学生讲题,增强同伴互助能力,起到兵教兵的作用。
6、在课堂上注意强调学科术语,习题课中注意题目的分析技巧,强化学法指导,分类指导做题技巧。
要求学生仔细审题,谨慎答题,培养志在必得、一分不费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