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版》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阶段综合测评练习 湘教版

《金版》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阶段综合测评练习 湘教版

(区域地理部分中国地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0009年广东五校联考)电力生产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读2006年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发电量所占比例统计表,完成1~2题。

地区水电火电核电占全国的比重① 1.5% 20.5% 17%② 3.3% 11.7% 10%③14.2% 34.6% 12.2% 30.7%④35.1% 20.9% 87.8% 24.3%⑤29.6% 5.8% 9.9%1.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东地区D.西南地区2.我国核电集中在③、④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核能资源丰富B.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D.能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解析】表中⑤地区水电占29.6%,但发电量占全国比例并不高,应为西南地区。

我国核电集中在华东、中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答案】 1.D 2.B(辽宁省抚顺市2010届高三六校二模)下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最有可能是()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4.下列四种经济作物适合在甲省区种植的是()A.甘蔗B.黄麻C.甜菜D.花生【解析】第3题,甲省区主要种植对水分要求不高的小麦、棉花,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不太大,最有可能是位于西北内陆的新疆;丁省区小麦种植面积占绝对优势,几乎不能种植水稻,最有可能是我国北方的河北。

确定这两个省区后,可知A项正确。

第4题,根据上题可知,甲为新疆,该省区位于西北内陆,以天山为界,北疆准噶尔盆地属于中温带,适合种植喜温凉的经济作物——甜菜。

【答案】 3.A 4.C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回答5~7题。

5.与图中斜线所示区域的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山高谷深、地形坡度大B.现代地壳运动活跃C.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D.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良好6.B处7月份盛行()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7.B省西北部三江并流景观中的“三江”是指()A.金沙江、澜沧江、怒江B.长江、黄河、澜沧江C.珠江、长江、澜沧江D.闽江、嘉陵江、雅砻江【解析】图示区域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山高谷深、地形坡度大、现代地壳运动活跃、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而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良好与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无关。

B处为云贵高原南部,7月份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

B省为云南省,其西北部“三江并流”景观中的“三江”自西向东依次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答案】 5.D 6.D7.A(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卷)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湖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据此完成8~10题。

8.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①能源消耗加大②城市人口剧增③水域面积扩大④市郊农业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9.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

该水库主要功能是()A.防止洪水泛滥B.扩大湿地面积C.开发旅游景点D.提供优质水源10.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①上游输沙量降低②风暴潮频发③长江径流量加大④海平面上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规模扩大,工业发展,交通工具增多,消耗能源增加,释放的热量增多,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

长兴岛北侧水流速度较其南侧水道缓慢,泥沙淤积作用强。

边滩位于岛屿的防洪大堤外侧,建设的青草沙水库不是为了防止洪水泛滥。

青草沙水库可以发挥青草和沙粒对水体的净化与过滤作用,获取优质水源。

上游输沙量减少,沿海滩涂生长减缓。

风暴潮频发,造成海浪侵蚀作用加大。

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

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

【答案】8.A9.D10.C(2010年试题调研)我国的“风电三峡”材料一内蒙古、甘肃和江苏北部风能资源得天独厚,都可建设超过1 000万千的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风电三峡”。

材料二来自中新网2009年10月15日的消息称,新疆风能公司五期扩建达坂风电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国家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地一期工程也在施工过程中。

9月29日,宝新能源陆丰甲湖湾清洁能源基地项目一——陆丰甲湖湾(陆上)风电场一期工程正式宣告建设完工。

风能开发在华夏地“四面开花”。

材料三下图所示为酒泉风力发电场。

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往北直到连云港,连绵几百公里都是沿海、滩涂,这片滩涂可开发风能资源超过数百万千瓦,是名副其实的“风电宝地”。

2008年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突破30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总量的25%,位居全国第一;2009年9月,经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核准的国电电力太仆寺旗风电场一期4.95万千瓦工程正式开工。

据此回答11~14题。

11.江苏和内蒙古发展风电的共同优势是()①风力资源丰富,不需要大量移民②两省区经济发达,能源供应紧张③不会产生任何噪声污染④地势平坦开阔,土地租金较低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12.下列关于各种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太阳能的能量比较小,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很少B.风力发电虽然不会产生大气污染,但是成本较高C.我国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人均可开发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D.地热能的优点是成本低,但可供开发的地热能不多,且更新速度较慢13.“虽然前景如此诱人,但是风能却并非竖起风车就能发电”其原因是()A.风力发电受气温影响较大B.风能虽然蕴藏量大,但是风电属于低密度能源C.发展风力发电需要占用大量耕地D.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我国对能源需求量大幅度减少14.有关内蒙古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紧邻东北、华北和西南电网,输电经济合理B.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C.振兴装备制造业,打造能源大省D.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解析】第11题,两省区均地势平坦开阔、风力资源丰富;风力发电场所占用土地多是滩涂或戈壁荒漠,土地租金较低,没有移民负担;风力发电在某些地区会生噪声污染;江苏是经济强省,存在着能源短缺问题,但内蒙古是能源输出的省区。

第12题,太阳能的能量巨大;风力发电运营成本较低;我国人均可开发水能资源少。

13题,风力发电受气温影响不大;发展风力发电占用土地面积较小;目前我国能源需求量仍呈增长趋势。

14题,内蒙古区位优越,紧邻东北、华北和西北电网,输电经济合理。

【答案】11.D12.D13.B14.A(广州省惠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下面是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

完成15~16题。

15.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过程中()A.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B.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C.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同时期,内外力都有可能成为主导因素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6.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人均耕地不足,石漠化现象突出,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①降水丰富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④地表干燥度大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15题,结合四幅示意图分析可知,云贵高原形成初期,内力的隆起作用起主导作用;后期,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形成目前云贵高原崎岖的地形起主导作用,所以C项正确。

16题,贵州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石灰岩地区土层薄,地势起伏大,水土易流失,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突出,所以A项正确。

【答案】15.C16.A下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据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A.a、b B.a、cC.b、c D.b、d【解析】根据图中的方位可知,a是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位于中国与塔吉克斯坦交界处;b是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位于中国与俄罗斯交界处;c是我国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位于中国与俄罗斯交界处;d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曾母暗沙。

【答案】 C18.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A.一个行政区B.两个行政区C.三个行政区D.四个行政区【解析】图中a地位于我国新疆,b地位于黑龙江,c地位于黑龙江,d地位于海南省。

【答案】 C(2009年山东潍坊二模)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下图所示),完成19~20题。

19.两地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是()A.土地的沙漠化B.水资源缺乏C.水土流失严重D.沙尘暴盛行20.针对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治理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是()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营造速生薪炭林C.进行炉灶革新技术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解析】图示为我国局部地区,左图中的“泾河”,右图中的“赣江”,可将两图示的地理区域分别定位于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由此,图示两地区的自然条件、环境问题表现均已定位。

【答案】19.C20.D二、综合题(共40分)21.(陕西省百所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联考)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地质、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回答。

(13分)(1)简要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从成因来看,该地区的岩石主要属于。

若该地区要发展旅游业,其最有可能吸引游客的自然景观是、。

(3)图中的河谷低地是当地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为了保证耕地的灌溉水源,该地区计划建造一座水库,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选出最适宜的地点,并说明排除其他三地的理由。

(4)为充分发挥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该区域应发展的工业有哪些?(5)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图中四个村落发展条件最好的是村落,试分析说明理由。

(1)以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2)沉积岩瀑布喀斯特地貌(3)①④地处于山脊,没有河流发育;②地为石灰岩地区,地下可能发育溶洞与暗河;③地地势较低,不利于自流灌溉。

(4)以水稻为原料,发展食品加工业;以木材为原料,发展造纸工业;以水果为原料,发展水果罐头工业;以淡水鱼为原料,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5)乙位于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开阔;两河交汇处,水源充足。

22.(2009年北京西城抽样)根据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3分)(1)指出图示区域积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材料一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2)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西宁是一座具有2 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

(3)简要分析西宁的城市区位因素及其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材料三省区年代山东省青海省1 990年8 439万446万2 000年9 079万518万(4)大、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