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装礼仪的认识
礼仪是指人们在生活、职业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
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
特别是面对当前求职竞争越来越大的现实,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外,掌握一些礼仪惯例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有时这些礼仪形式甚至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行为学家的研究表明,90%的人是在会晤的最初几分钟就彼此作出判断的。
而第一次见面的感觉六秒钟内已经决定,也就是说我们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在非常重要,因为没有机会再重来一次。
那么这六秒钟内我们通过什么去进行判断?人是一种以视觉为先导的动物,研究表明,我们留给别人的印象55%来自外观,38%来自讲话的语气、语调,7%来自讲话的内容。
可见外观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而外观的内容首先是色彩,其次是形状,最后是质地。
外观的主要载体就是我们的着装。
在求职的过程中,服装及饰品是求职者留给面试考官的第一印象,得体的穿着打扮能使其为你加分,自己也增加自信,在面试中发挥更好。
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研究着装风格,注意细节修饰。
对于男士,要求庄重协调。
相比之下,女士的服装比较灵活,着装要求为优雅而不娇媚。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把握了TOP 原则,就能应付自如。
TOP原则是日本男装协会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分别是三个英语单词的缩写,代表时间(Time)、场合(Occasion)和地点(Place),即着装应该与当时的时间、所处的场合和地点相协调。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详细分解:
一、日常生活中着装要注意应时。
这首先要求着装与时代变化同步。
服装反映时代的发展变化。
秦汉时期峨冠博带,满清长袍马褂。
就服饰的基本风格而言应当美观大方,朴素实用。
要维护大学生的社会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稳中可靠具有良好的个人教养,不要穿一些奇装异服。
其次着装要与四季变化同步。
反季穿衣被视为失常之人。
一般而言大家把服饰是为个人私事,极少干预,对于奇装异服绝大多数人能够宽容,并尊重当事人自己的选择,但大学生应保持清醒地认识。
切勿摆酷充帅。
二、着装要应事。
也叫做按场合选择服饰的原则。
这是对服饰选择做出的较高的要求。
与应时有联系也有区别。
简单说主要是要求人们平时所选择穿戴的服饰应当根据自己所面临或处理的事情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化,应当与之相协调相适应。
事情越重要越要注意这一点。
不允许服饰的穿戴不分场合,更不许凭自己的喜好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某女生去单位应试,穿着如逛街般,肯定会因“着装不合场合,打扮过于随便”当场被打回票。
一般来说我们生活中会遇到的场合分为三类。
第一是公务场合,即正式场合。
指人们置身于工作或学习地点用以工作学习或者处理公务的时间。
公务场合应遵守的原则是庄重保守和传统。
忌过分张扬和随意。
第二是社交场合。
也是一种正式场合。
指人们除了上班和学习之外,在公共场合置身于某一适当的交际地点与他人进行交往应酬性质的活动。
应遵循典雅时尚和个性的原则。
这时时装、礼服、民族服装以及专为个人所制作的服装是上佳选择。
第三是休闲场合。
属于非正式场合,但是休闲活动不等于休息。
指人们在正式公务社交活动以外个人所进行的自由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可以是公共场所也可以使私人居所。
总之受限制较少,包括居家休息,健身运动,观光旅游,逛街购物,自娱自乐。
应当以舒适方便自然为原则,不宜佩戴饰物。
三、着装要应己。
即要求我们在选择穿戴服饰是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一切从自身条件出发,量体裁衣,因人而饰,务求尽可能适合自己。
目的是扬长避短展示自己的美好形象,所谓扬长就是通过服饰的穿戴展现自身条件的种种优势,避短就是通过服饰的巧妙运用,
将自身条件中的美中不足掩饰起来,此原则要求一定要重视性别,年龄,肤色,形体四大问题。
例如:色彩、款式、质地是服饰三要素,要将三者协调搭配,色彩往往发挥关键作用。
一般规律而言,肤色白净者宜选择各色服饰,偏黑或者发红者,忌讳深色服饰,肤色黄绿或者苍白者宜选择浅色服饰。
四、着装要应制。
指每个人在正式场合所穿戴的服饰务必要求符合服饰自身的搭配组合规律,要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此规则是出于服饰自身的要求。
可以最真切地体现一个人的教养阅历和审美品位。
具体内容包括制度化:不同的着装反映不同的行业着装,如警察、军人的着装;系列化:指服饰的具体搭配和组合。
在选择服饰是首先要高屋建瓴,树立全局意识和整体意识。
自己身上的每一件衣、裤、裙、衫、鞋、袜、包遥相呼应,彼此融洽,协调一致,珠联璧合。
如穿牛仔裤时应穿运动鞋或鞋子。
穿衬衣时穿棉毛衫注意领口的形状;标准化:这时应制原则的核心内容,基本要求是恪守服饰自身约定俗成的标准,越是正式场合越要注意。
如穿衬衣,除最上边的纽扣外都应认真扣好,袖口的纽扣一般都要扣上,不允许挽起袖子,下摆必须掖入裤腰或者裙摆之内;穿中山装时不允许敞开上衣,挽起袖子或者裤脚。
莎士比亚说过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
西方的服装设计大师认为:“服装不能造出完人,但是第一印象的80%来自于着装。
” 正规场合坚持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是行不通的,大学生要端正对服饰的认识。
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
唯有两方面都合格的人才,才能立足社会,发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