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这条路的历史( )。
自从村子里最早那座茅棚在这里扎下,庄稼人到田里去刨食吃,去播种、栽秧、锄地、浇水,再把收割了的庄稼拉回。
去去来来,很快,清风一吹,一条亮带子就在美丽的梁邹平原上飘起来了。
梁邹平原这一带古时候是退海之地,海水虽被黄河赶走,沉下的泥沙却饱浸着盐分,捧一捧湿土闻一闻,咸腥味刺鼻。
春天盐碱泛上来,一圈圈一圈圈的“绒花”盛开,地里白茫茫,如同下了一场雪。
在我每年一定回故乡居住的这段日子里,每天我都要踏上这条路,( )。
每次来我都(▲)不住激动。
我走得很慢,我在以脚掌为手轻轻抚摸它。
我走到南边去看( )、生长茂盛的庄稼,从起伏的绿浪里捕捉那黑豚一样窜动的脊背;再回首凝望一会儿被雾霭笼罩的村庄,那若隐若现的红瓦白墙,缕缕袅袅升起的炊烟,仔细分辨着那里混杂在一起的狗吠、鸡鸣和孩子的哭叫。
这时候,挨近地平线的夕阳吸引我侧过脸,这一瞬的夕阳是最美的,一泓熔金似的鲜亮,又丹柿一样柔和,它低低地悬着,平原愈加平坦、辽阔。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修长恋恋不舍控制一望无际B.修长流连忘返控制漫无边际C.悠长流连忘返抑制一望无际D.悠长恋恋不舍抑制漫无边际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绒花”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至如梁、柱、枋、檩、门等等。
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庄稼人到田里去谋生,他们辛勤付出,精耕细作,再把收割了的庄稼载回。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18、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修长:细长。
悠长:长;漫长。
形容“历史”应该用“悠长”。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根据句意,应该用“流连忘返”。
控制:①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操纵。
②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
抑制:压下去;控制。
与“激动”搭配,应该用“抑制”。
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
漫无边际:①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
②形容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根据语境,应该用“一望无际”。
19、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项的引号和文段中“绒花”的引号作用相同,都是使用了比喻义。
A项表示突出、强调。
C项两处引号均表示反语。
D项是直接引用。
20、①原文再现了劳动的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庄稼人的辛劳;(2分)②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口语化,描写亲切生动。
(2分)(评分关键点:“再现劳动过程”“生动形象”“口语化”“亲切”)【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辨析表达效果的能力。
此类题,要有语段整体感知的意识,即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来分析,切忌割裂理解。
从描写上看,改动后的文字“辛勤付出,精耕细作”是概括性描写,不如原文“播种、栽秧、锄地、浇水”生动形象。
从语体风格看,改句是书面语;原句口语化,和整段文风更协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桥上去看人家撑,那多不赞劲,多美!尤其在礼拜天有几个专家的女郎,穿一身缟素衣服,裙裾在风前悠悠的飘着,戴一顶宽边的薄纱帽,帽影在水草间颤动,你看她们出桥洞时的姿态,捻起一根竟像没分量的长竿,只轻轻的,不经心的往波心里一点,身子微微的一蹲,这船身便波的转出了桥影,翠条鱼似的向前滑了去。
她们那敏捷,那闲暇,那轻盈,真是值得歌咏的。
在初夏阳光渐暖时你去买一支小船,划去桥边荫下躺着念你的书或是做你的梦,槐花香在水面上叙浮,鱼群的唼喋声在你的耳边挑逗。
或是在初秋的黄昏,迎着新月的寒光,望上流僻静处远去。
爱热闹的少年们携着他们的女友,在船沿上支着双双的东洋彩纸灯,带着话匣子,船心里用软垫铺着,也开向无人迹处去享他们的野福——谁不爱听那水底翻的音乐在静定的河上描写梦意与春光?住惯城市的人不易知道季候的变迁。
看见叶子掉知道是秋,看见叶子绿知道是春;天冷了装炉子,天热了拆炉子;脱下棉袍,换上夹袍,① ,穿上单袍:不过如此罢了。
②,地下泥土里的消息,空中风吹的消息,都不关我们的事。
忙着哪,这样那样事情多着,谁耐烦管星星的移转,花草的消长,风云的变幻?同时我们抱怨我们的生活,苦痛,烦闷,拘束,枯燥,谁肯承认做人是快乐?谁不多少间咒诅人生?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 拟人、比喻、夸张B. 拟人、比喻、排比C. 对偶、借代、排比D. 对偶、借代、夸张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同时我们抱怨我们苦痛、烦闷、拘束、枯燥的生活”,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B19. 原文将表示负面心理感受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具体写出并突出了其身心遭受的折磨,增加了读者的共情意识,也更好地展现了我们所抱怨的生活的特点。
20.(1). ①脱下夹袍;(2). ②天上星斗的消息(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从成都乘车出发的时候还是的天气,但是来到峨眉县就见蒙蒙细雨而来,远远望见的峨眉山在云里雾里,真像含愁的美人一样凝眉双锁。
是秋天了,绿暗红稀,雨里的峨眉特别显得萧索;山上游客也很少。
由于我们来迟了一步,使这八天上山下山的时间,就都在雾里过了。
清音阁下面就是峨眉山最幽静的去处双飞桥,但见“双桥两虹影,万古一牛心”,两条石桥下面的黑、白二水而来。
两水当中的牛心石和奔泻下来的急流激起白浪如雨,溅到石上的杉树枝头,凝聚了一层冰花;道旁的幽邃,遮天的峭壁,都能找到十二年前的痕迹。
水流过牛心石,水势便缓下来,雷鸣一般的声音也低下来;水清得可以看得清楚水底的白色的石子。
即使在夏天,这里的水也清凉得叫人打战。
现在已是秋天了,但是趁着忽然从云里伸出来的一缕阳光。
我还是跳到水里去洗澡去了。
好凉啊!好凉啊!可是又是那么爽快!这种清凉的,叫人头脑清醒的感觉我到今天——过了四个月之后还能感觉得到。
l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秋高气爽缠缠绵绵若隐若现风驰电掣B.阳光明媚缠缠绵绵藏头露尾龙腾虎跃C.秋高气爽弥天盖地藏头露尾风驰电掣D.阳光明媚弥天盖地若隐若现龙腾虎跃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来迟了一步,使这八天上山下山的时间,就都在雾里过了。
B.由于我们来迟了一步,这八天上山下山的时间,就都在雾里过了。
C.我们来迟了一步,这上山下山的八天时间,就都在雾里过了。
D.由于我们来迟了一步,使这上山下山的八天时间,就都在雾里过了。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B.“卖布——卖布嘞,卖布——卖布嘞!”这开头一句他唱得很有声势,在早晨清澈的空气中,货郎跑遍园中的每一个角落。
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17. D(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
①秋高气爽:形容秋天睛空万里,天气凉爽。
阳光明媚:形容天气睹朗,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句中强调天气晴朗,故选用“阳光明媚”更恰当。
②弥天益地:布满天空.盖遍大地。
形容.来势很猛.缠缠绵绵:形容萦绕不止。
句中突出雨势迅猛,故选用“弥天盖地"更恰当.③藏头露尾:形容说话办事故意藏一点儿露一点儿,不完全表露出来。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句中陈述对象是峨眉山,故选用“若隐若现"更恰当。
④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闪电一样快。
龙腾虎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句中形容水流很快,但也不至于"风驰电掣”这么夸张.故选用“龙腾虎跃"比较合适.)18. C(本题考查语病识别与修改能力.原句存在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和表意不明的语病,修改后,A.B两项仍有语序不当和表意不明的语病,“八天上山下山”可以理解为“八天中的每天都上山下山”.也可理解为“上山下山共八天时间" ;D项仍有成分残缺的语病,删掉“由于"和“使"即可起死回生.综上分析,答案选C项.)19.A(与原文中的破折号都表示补充说明。
B.表示声音延长;C.表示因果关系;D.表示语意转折.)(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站在雪山之上,“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我就站在天底下,我就凌驾于尘世之上。
云真低啊,___________,可我舍不得伸手相扰。
看她们自由自在,旁若无人地生活。
恍惚间,我就迷失在那云里。
平时行色匆匆,赶着地铁追逐客户,贴着地面卑微行走,从来不会抬头看看云,偶尔在小阳台收衣服时匆匆一瞥,只看见那云黑着脸,脚步混乱,行色匆匆,也在赶地铁吗?即便是脚步慢了些,出场的背景也总是混混沌沌,她在高楼背后躲躲闪闪,眉眼低垂。
我竟然会把两种迥异的风格混搭起来!我应该是最天才的设计师。
眼前藏地的云,我就固执地觉得她是万历年间苏州小巷的哑女。
她不取悦谁,在自己的天空从容寂静,自在独行。
她当窗梳妆,她织素裁衣,她洗手做羹汤。
她没看我,我却在寻找目光;___________,我却应声驻足。
她独行在杏花春雨江南的青石街道,躲在油纸伞下安静欢喜。
她浅浅一笑,我便觉得心上的冰碴子扑簌簌地往下落,落成千年初雨。
她终于看向我,清澈见底,一眼万年。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选项是(3分)A.对偶、设问、引用B.排比、对偶、反语C.比喻、借代、通感D.比喻、通感、比拟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她清晨当窗精心梳妆,白天辛勤而精细地织素裁衣,傍晚贤惠地洗手做羹汤”也很有表现力,为什么作者采用原句的写法?(4分)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D(3分)(无对偶、设问、借代、反语)19.(4分)①原句运用白描手法,展现哑女的日常生活场景,充满画面感,刻划了哑女勤劳又自由从容的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