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与近现代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1、人类文明的时空创造,历经岁月的冲刷,留下星罗棋布的文化遗迹。
观察下图,对图中所示地点的文化遗迹,标注正确的是( )A.①—德尔菲遗址B.②—雅典卫城遗址C.③—奥林匹亚遗址D.④—亚里土多德诞生地2、下图是古希腊陶器上描绘重装步兵赛跑的画面。
它反映了()①奋发上进的城邦精神②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③追求健美的心理和审美观念④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
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
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5、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A.人性解放B.政治启蒙C.禁欲主义D.与上帝对话6、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7、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
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
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8、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
这表明,达•芬奇(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9、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有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
”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上述言论旨在表达()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10、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
这项成就应该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11、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
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
这表明(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12、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以火刑处死。
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13、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
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14、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
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15、“理性是激情的奴隶”——抱持这样的认识,形成于18-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极大地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内容是( )①人的情感②人的个性③尊重自然④宽容心态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
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
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B.遵循了写实原则C.突出了理性思维D.表达了幻灭反叛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可知,①处是亚里士多德诞生地,②处是德尔菲遗址,③处是奥林亚遗址,④处是雅典卫城遗址, 故选项C符合题意。
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斯多亚学派主张“人皆平等”,包括奴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人生而平等和天赋人权的理论,故①正确。
人民主权学说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排除②。
斯多亚学派的思想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故③正确。
斯多亚学派并没有提出人类是自然界、社会的主导者,故排除④。
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结合“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可知其强调的是人文主义思想。
利用“神”来弘扬人文思想体现了其与传统文化的融合,B项正确,神话传说不等于宗教信仰,A项错误,排除;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C项错误,排除;题干材料并未体现神话影响的削弱,D项错误,排除。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一说法说明该作者具有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个性解放,故选A;题干信息与政治无关,也不是禁欲主义,也没有与上帝对话的含义,故排除BCD。
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从材料看,教会在扩建教堂时特別强调市民的意志,说明市民得到重视,这反映了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力量壮大,A项正确。
佛罗伦萨的变化不能反映人文主义“广泛传播”,B项错误。
教会重视市民的意志,说明教会力量的削弱,C项错误。
材料与新教理论关系不大,D项错误。
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
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可以看出文艺复兴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故C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日常生活场景,故B项错误。
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是印象画派的特点,故D项错误。
故选:C。
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此时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说明达•芬奇绘画过程中的理性精神,故C项正确;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是实验实证,达•芬奇虽然进行了实验,但实验的目的旨在帮助其绘画,故A项错误;“奔放情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产生时间是在19世纪上半叶,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否定了天主教的神学理论,故D项错误。
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牛顿力学定律证明了自然界的规律,从物理学上否定上帝地位,“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划时代变化,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推动牛顿力学定律的形成,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变化,故A项错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生物学上否定上帝造人说,对上帝的认识上产生划时代变化,故B项正确;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是物理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变化,故C 项错误;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不具有划时代影响,故D项错误。
1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意大利一些人物传记的流传,没有体现出冲破教会的精神独裁,与宗教改革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可得出欧洲北部城市的民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故C项正确;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16世纪”“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时,基督教神学受到冲击,教会失去原有的权威,因此达尔文的学说虽遭到教会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故B项正确。
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时诞生,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A项表述不合史实,故排除;C项与其遭到教会迫害与否无关,故排除;材料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教会失去原有权威,与教会宽容政策无关,故D项排除。
1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牛顿力学体系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故材料中“17世纪一位科学家”说的就是牛顿,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故A项正确;经典力学属于近代物理学,故B项错误;太阳中心说是哥白尼的理论,故C项错误;阐明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的是相对论,故D项错误。
1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1836年的俄国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俄国还依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钦差大臣》里的情节反映的是小官吏被误认为是钦差大臣而备受巴结和奉承以至于行贿,这是沙俄腐朽的专制体制的产物,故选B;当时的俄国处于封建制时代,故A中的“资本主义政治”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剧作表现的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风格,故C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题干没有反映拜金主义,故排除D。
1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回忆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卢梭质疑理性,提出了浪漫主义,他认为就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而言,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①②符合题意;浪漫主义思潮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帮助人类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重态度,③符合题意;浪漫主义思潮让人们对不同文明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④符合题意。
故选项D正确。
1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从而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材料中“达达派”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它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故选D。